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吴复古年谱 77-78岁
作者:戆斋    文章来源:(天涯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30           ★★★

吴复古年谱 77-78

 

神宗元丰三年庚申(1080 七十七岁
二月一日,苏轼到黄州。
据《苏轼年谱》卷十九。

约是年,先生葬事周毕,又以余力葺治园沼,教养子弟。
《苏轼文集》卷五十七《答吴子野》第二简。

   
约是年或前后,郑侠于英州贬所,为先生作《吴子野岁寒堂记》。
  
《苏轼文集》卷五十七《答吴子野》第二简:复览诸公诗文,益增愧叹。介夫(郑侠)素不识,其笔力乃尔奇逸耶?仆所恨近日不复作诗文,无缘少述高致,但梦想其处而已。
郑侠《吴子野岁寒堂记》:岁寒堂,子野先生所居也。堂之前古柏数株。两序皆以本朝诸公与子野友者奇文新诗,与夫古之有其言于世切有补者,勒坚珉寘诸壁。群书阁其上,先生休其中。故以岁寒为名。堂南为小沼。沼之南为二石山。山之南为远游庵。庵之南为知非轩。堂东为日益斋。凡此皆出于岁寒。若夫远游之意,则子瞻之铭备矣。而知非者,非始悟夫非是者之谓也,由吾通悟而知大非非者之不免乎非,则无非之不知,此之谓知非。知非非之为非,则无非矣。知非者无己,无非者无物。无己无物,此世之大宗师。而从先生者,莫不孝悌忠信,饥虚以来,饱满而去,其益顾不大哉。盖损有余以补不足,而己愈有也,斯谓之日益。今夫以道泛观天下而反求诸身,其孰不有。其成大美者,必待夫正固悠久不息。天地之道,正观者也。日月之道,正明 【者】也。天地不息于覆载,然后成其大。日月不息于照临,然后成其明。故夫寒暑之行,阴阳之序,是皆不顿进而后变化以成也。萍蓬之衍,一本百支。葛藟之蔓,朝晚盈尺。以松桧比之,则春秋十数不及也。然彼皆不免于凭附依托以生,失其凭依,枯朽随至。而烈风怒号,霜雪洊仍,无遗类矣。物常至于此,而后知有正固悠久之可尚。若乃和风荡适,繁英炜萼,上下相照,游丝绕空,金辔络路,而虬枝铁干,高崖深谷,谁复顾者!至于成大厦,建明堂,则不求于彼而之此矣。夫非以正固不挠而迟久独后,其能具此大美乎?故岁寒然后知松柏,而世之言坚久者,皆指是以为喻。先生正固悠久之人也。故其守己者一而不杂,其与人者久而不变。水火可蹈也,爵禄可辞也,而诚不可渝也。故心不忧乐也,而物无违迕。以事亲则孝,以事长则悌,以夫妇别,以朋友信。大之视天下犹一家,远之视万世犹一日,吉凶祸福,莫得而易之也。具是大美,故能仰佩圣言之英。诵其诗,读其书,如见其人。放而翱翔于数柏之下,视沼之小,犹之江河淮济,而二山之卑,太行恒岱不足以言高也。由是以周鉴八极,而还视三皇五帝夏商周之所治,盖一掌握之多,而尧桀是非,秦楚争战,泯泯然矣,而后无非之不知。而先生无非以无非之心,传不言之教。惜乎吾未得从先生于岁寒以忘吾言,姑寓诸记。闻者大笑,而吾言当矣。

   
按:轼简中言先生庐墓、葬事毕后,以余力葺治园沼,当即修建岁寒堂,苏轼言郑侠笔力乃尔奇逸,应即称侠所作《吴子野岁寒堂记》,梦想其处应即岁寒堂。郑侠时居于英州贬所,为先生所作《记》中提到苏轼《远游庵铭》,《铭》约作于熙宁十年初,而轼答先生第二简作于元丰四年,则侠《记》应作于元丰元年至四年间。又据轼简中意,葺治园沼乃于三年庐墓之后,则侠作《记》约在今年或稍后。因侠时编管英州,不能四处走动,故于十年当不能私自离英至潮。《记》亦称:惜乎吾未得从先生于岁寒,以忘吾言,姑寓诸记。则侠作此记时乃在英州。彼虽未见岁寒堂,然可按图及简介创作,如苏轼未至潮,亦作有《潮州昌黎伯韩文公碑》。

   
又按:窃以为岁寒堂在潮州城内,先生于麻田庐墓,其庐当即麻田草堂,又以余力葺治园沼,教养子弟,则臆为,在府城原来园沼如远游庵基础上,建成岁寒堂。当时名士诸公赠有诗文,先生且为勒坚珉寘诸岁寒堂两序壁上。堂上有藏书阁,即郑侠《再至吴子野岁寒堂》诗中所云仍登岁寒阁者,且或为《夷坚志》所言苏内翰藏图书处。左有日益斋。前为远游庵、知非轩,石山小沼间其中。园以堂为主体,而岁寒其总名。此于《夷坚志》海寇黎盛犯潮州,惠毁城堞,且纵火,至吴子野尽居。条,可作旁证。详见哲宗绍圣四年条。


神宗元丰四年辛酉(1081 七十八岁
约七月,先生自潮专人寄书苏轼,轼有答简。
   
《苏轼文集》卷五十七《答吴子野七首(以下俱黄州)》第一简:济南境上为别,便至今矣。其间何所不有,置之不足道也。专人来,忽得手书,且喜居乡安稳,尊体康健。某到黄已一年半,处穷约,故是宿(他本一作)昔所能,比来又加便习。自惟罪大罚轻,余生所得,君父之赐也。躬耕渔樵,真有余乐。承故人千里问讯,忧恤之深,故详言之。何时会合,临纸惘惘。
   
按:简中云到黄已一年半,知该简作于本年七月间。


   
约今年,先生去书苏轼询问苏辙等友人近况,并寄示《墓铭》及诸刻,轼约于秋冬间有答简,称誉郑侠笔力奇逸,卢侗书帖不类近世笔迹,并告答简切勿入石。
  
《苏轼文集》卷五十七《答吴子野七首》第二简:承三年庐墓,葬事诚尽,又以余力葺治园亭,教养子弟,此皆古人之事,所望于子野也。复览诸公诗文,益增慨叹。介夫素不识,其笔力乃尔奇逸耶?仆所恨近日不复作诗文,无缘少述高致,但梦想其处而已。子由不住得书,无恙。所问数人,亦不甚得其详。冯在河阳,滕在安州,沈在延州,王在京。寄示《墓铭》及诸刻,珍感!虞(应作)直讲一帖,不类近世笔迹,可爱!可爱!近日始解畏口慎事,虽已迟,犹胜不悛也。奉寄书简,且告勿入石,至恳!至恳!某再拜。
   
按:介夫为郑侠字。

   
冯为冯京(10211094),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少隽迈不群。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历官知至枢密院,元丰四年正月辛亥自正议大夫兼群牧制置枢密使,以光禄大夫观文殿学士判河阳府,十一月甲申,自河阳知青州,改成德。哲宗即位,知大名府,改镇彰德。时京已老,乃以为太中一宫使兼侍讲,拜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简。简中称冯在河阳,则该简作于四年十一月冯京改知青州前。
滕为滕元发(10201090),初名甫,字元发,后改字为名,而字达道。东阳(今属浙江)人。皇佑五年举进士,通判湖州。神宗即位,进知制诰、知谏院、御史中丞,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郓、定、青、应天、齐、邓、安等州府。元丰七年(1084),贬知筠州、改湖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二)。哲宗即位,徙苏、扬二州,复知郓州。元佑四年(1089),知太原府(同上书卷四二四)。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五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 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谥章敏。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见《东坡全集》卷九《滕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沈为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杭州)人。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累官至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熙宁末,为御史所论,出知宣州。元丰三年五月丙戌,由新知青州改知延州。五年五月甲寅,坐兵败谪均州团练副使,徙秀州,继而居润州卒。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所著《梦溪笔谈》传于世。
王未详何人。
   
冯、滕、沈、王数人与先生当有交往,故去书询问近况。
   
虞直讲一帖 据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于虞直讲处校曰:《外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卷六十六予以为盧(简写为字相近而误,卢直讲切近先生乡人、曾官国子监直讲卢侗,故采用说。嘉靖《府志》卷七《人物志》有传:卢侗,字元伯,海阳人。行实朴茂,事亲至孝,为梓里推重。甘旨暇,手不释卷。尝结庐读书西湖山。博经旨,而《易》学尤粹,自为训释,日与诸生相讨论。五应乡荐,皇祐五年以恩释褐,守本州长吏。嘉祐中,余靖、蔡襄、王举元皆荐侗文行,调惠州归善簿。未几,靖帅广州,以机宜辟。治平初,诸司剡章交荐,蔡抗以广漕召还国子监,亦复以经学荐之。召对,授国子监直讲。熙宁初,力言新法不便,遂求外补,知柳。循二州,以太子中舍致仕。立祭田及大潭塘以祀先人。卒于家。潮州西湖滨湖石曾有卢侗等于元丰元年夏五月壬寅题名石刻,称太子中舍人、致仕范阳卢侗元伯,知卢侗于元丰元年已致仕家居。该石文革期间被炸毁。先生寄卢字帖与苏轼,轼评为不类近世笔迹,则侗其时当以书法名于世。柳州仙弈岩尚存有卢侗《登仙弈山》诗刻,其手书龙川罗公墓志铭碑刻亦传于世。

(待续)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