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泾川茂林吴氏得姓伯始祖—泰伯
作者:吴寿钦    文章来源:茂林吴家的BLOG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8           ★★★
  泰伯,姬姓,岐山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人,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年,古公亶父之长子。因三让王位,与弟仲雍托言采药而南奔荆蛮,定居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随乡入俗,断发纹身。泰伯德行感人,荆蛮义之,归附者千余家,被奉当地君主,自号“句吴”,古时,民以国为姓,吴之为姓始也。泰伯立国后,正值殷末世衰,中原诸侯王屡相用兵,恐祸及荆蛮,故筑泰伯城。泰伯城“周三里二百步(约1500余米),外廓三十余里(约15000余米)”在梅里西北隅,名曰“故吴城”。自二十一世夫差亡国后,此城才被废弃,后被称为“故吴墟。”至唐代还保存有城内宅、古井等遗迹,因世变沧桑,历遭破坏,至今,故城遗址已荡然无存。泰伯治国有方,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传授给吴民,教之识字、耕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开凿运河(泰伯渎),并逐渐兴起了制陶和冶铸工业,黎庶殷富,国泰民安。泰伯卒于武乙四年,在位49年,上寿9l岁。泰伯生前因自虑有子传后,会使季历之子孙不能自安,乃一生不娶,所以无子,故泰伯为吴姓开氏始祖。泰伯卒后葬梅里东之皇山(又称鸿山,今无锡鸿声境内)。泰伯之崇高美德,感应后人。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命吴郡太守麋豹监修泰伯墓,并在泰伯故城中(即宅为祠)建造泰伯庙。晋明帝追封泰伯为“三让王”,宋哲宗追封泰伯为“至德侯”,后又被宋徽宗追封为王,被明太祖敕封为“吴泰伯之神”等等。泰伯庙、泰伯墓建立至今1800余年祭祀不断。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为泰伯祭日,“泰伯庙会”习俗沿袭至今。农历三月初三,为泰伯千古之日(后祭祀改在清明节),来自四面八方的百姓,都要到泰伯墓前设酒祭祀,怀念、祭奠这位三让天下、开发江南的吴国始祖。

 

《泰伯生年考之我见》补证

作者:吴寿钦 

 

古吴国确实存在过,对吴文化的蕴涵和影响确应追索并加以弘扬。可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或“泰伯奔吴”传说的年份,至今难以厘清,这确是推介吴文化设想中的一大软档,着实令人遗憾说是“传说”,乃近现代出版的诸多先秦学术著作却观点一致也。

其实,要弄清“泰伯奔吴”传说之年,首先应推定泰伯的实际生年。笔者赞同吴寿锜先生《泰伯生年考之我见》一文(下称《我见》,刊于《无锡史志》2004年2月和《吴文化》2002年9月)的论点和论证。他推算的泰伯生年为公元前1165年(左右),这个年份当最接近泰伯实际生年的准确值。在此,笔者对《我见》作些说明和补证:

一、研讨“三代”应以“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年代为准(下简称“断代工程”)

“断代工程”是哲学社会科学“九五”期间国家三大重点项目之一,其总目标,“是制定一份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代年表……

1,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2,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3,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4,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因为工程所取得的年代学成果,只能说明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但不是最后的”……欢迎有志有识之士加以充实完善。

自2001年起,全国各级各类大中小学校教科书和各类辞(词、字)书,均已采用“断代工程”的学术成果。

按上述1、2目标所推定“比较准确的年代”,为我们业余研讨泰伯生年提供了有利有力的条件和依据,舍此必然莫衷一是。因锡地目前尚无此“工程”的综合实力。吴寿锜《我见》文是在“断代工程”公布后据其“年代学成果”写就的。

二、推定公元前1165年为泰伯生年的科学性合理性

著名学者江林昌教授在其长篇学术著作《中国上古文明考论》中说:“后稷生活在夏初,暂且以公元前2070年为计算点,(古)公亶父迁岐在殷墟文化第三期以后,即在公元前1200年后。前后相距800多年,这之间的误解是我们讨论周族起源时必须澄清的”。(P139)

江教授据“断代工程”科研成果,结合自己的科研心得,对“周方国酋长与商王方国联盟共主之间的对应世系”作表述如下:

周方国酋长世系

商方国联盟共主世系

年   代

高圉

武丁

前1250年-前1192年

亚圉

祖庚

前1191-前1148年

公叔祖类、(公亶父)

祖甲、廪辛、康丁

(古)公亶父、王季

武乙、文丁

前1147-前1102年

文王(周方伯)、武王

(帝乙)、帝辛(纣)

前1101-前1046年

(按:表中年代由笔者据“断代工程”之推定加上,加括号的公亶父、帝乙二人名也为笔者所加。)

江教授接着说:“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武丁元年为前1250年,武王克商为前1046年,则周方国曾经隶属在商代方国联盟之中长达200余年的历史。”(P145)(按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西周王侯世系表”〈第三卷P356〉所述,武王克商为公元前1027年。)

《我见》指出了许多吴氏宗(家)谱中的一大笑话:谱载公亶父“生年为武丁丁巳元年……即公元前1204年……又谱载泰伯生于武丁丙申年,即公元前1225年(按:此据谱载父子二人均生于武丁不同干支换算所得),如此则泰伯反比其父(古)公亶父早出生21年,哪有这样的事?!笔者认为各谱之错,是错在把(泰伯生于)康丁错写成武丁之缘故。”此考甚明甚实。

目前无锡有“李说”的泰伯生年。“李说”据15次修《吴氏大统宗谱》所载以“王年”换算,认为泰伯生在武丁四十年,并说即公元前1211年。也就是说,泰伯比父亲公亶父还是早出生七年。其实,“泰伯生于武丁四十年”仅是谱载而已,无任何史书、考古佐证,是未经证实的传说。今“李说”据此套上“断代工程”纪年换算,显然是从一个不真实的生年数据去换算出另一个不真实的生年值罢了。

《说文》云:“三十年为世”。此后凡修史修谱定世系者,均遵循《说文》此说,粗估一世为30年,细估一世为25年。若按“李说”,泰伯生年在前1211年,与武王克商的前1046年,相距165年,则:

165(年)÷4.5(世代:泰伯、仲雍、季历、姬昌、姬发)=36.6(岁)

165(年)÷5(世代:同上)=33(岁)④

经如上测验,“李说”非但失实,且不符人类繁衍生殖的普遍规律,尤严重违背古代中国人“早生贵子为福”的普遍伦理观念。

再来看吴寿锜的《我见》说。他推定的泰伯生年为公元前1165年,与武王克商年相距119年,则:

119(年)÷4.5(世代:泰伯、仲雍、季简、叔达、周章)=26.4(岁)

119(年)÷5(世代:同上)=23.8(岁)

对《我见》的这个测验,与以上江教授所作表述基本吻合,故很具科学性、合理性。

三、季历之伐诸戎年及其死年可证泰伯生年

据可信可靠的《古本竹书纪年》载:文丁十一年,杀季历。按“断代工程”的推定年换算,即公元前1102年。季历死前受命于商王武乙、文丁的伐戎事全在冀州(今山西和河北北)境内:

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狄)王(即前1112年)。

太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注:太丁,即大丁或文丁)(即前1111年)。

太丁四年,周人伐余元之戎,克之(即前1109年)。

太丁七年,周人伐始乎之戎,克之(即前1106年)。

太丁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太丁杀季历(即前1102年)。

在此暂且不议季历是从晋西南出发的还是从今韩城地域出发征伐诸戎的(按:伪托的《今本竹书纪年》云:武乙“三年,命周公亶父赐以歧邑”。)但“泰伯奔吴”的传说应在季历伐诸戎之前,当无疑。“周王季伐西落鬼戎”的“王季”称谓,即是明证。由此可知,即使泰伯年长季历40岁(按:谱载泰伯年长季历8岁;季历死时52岁),泰伯的生年也决不会在公元前1200年之前,而只能是在公元前1200年之后。传说“泰伯奔吴”之年,当亦然!季历之伐诸戎年及其死年,既是对江林昌所书“(古)公亶父迁岐在殷墟文化第三期以后,即在公元前1200年后”的印证,也是对吴寿锜《我见》说正确性的补证。至于《我见》如何得出泰伯生年为公元前1165年的结论的,应详读其原文为宜。

 

注:

①详见江林昌《夏商周断代工程及其成果和意义》。江林昌,“断代工程”专家组暨办公室学术秘书及专题研究员、烟台大学副校长、中国学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

②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第一版。

③钱穆《周初地理考》云“古公亶父”四字乃衍文;公亶父,《史记》称他为古公亶父,又简称古公。这是误解《诗经·大雅·绵》“古公亶父”之语而定的名字。详见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修订本第三卷P284注。

④因有“追溯到(上面)有仲雍、季简、叔达三代,还包括周章部分在内,今寿老(指吴寿锜),的材料看,从前1046-前1165年,相距119年,这里就显然出现不尽合理了……尤其从泰伯的武丁四十年,应为前1211年,是很明确,也是合理”之说,所以才有4.5世代和5世代的计算法。“泰伯、仲雍、季历”同代三兄弟和“泰伯、仲雍、季简”二代三世作对等计算,目的为更能说明问题。因三兄弟均曾预立为储君,方式是依次(传弟)相承,最后由季历传位于“圣”孙昌(《逸周书·世浮》)。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