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传代始祖为仲雍公,妃万氏,周太王古公亶父之次子。字执,号虞仲。公元前1241年四十一岁时,与兄泰伯并有让德,同奔荆蛮。十年后古公亶父薨,弟季历继位。仲雍公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四年庚子公元前1281年,卒于帝乙九年辛未公元前1190年。享寿九十二岁。
长兄泰伯卒后无嗣,仲雍公世袭兄位,在位六年。生有二子。长曰季简,次曰居简。季简生二子。长曰叔达,次曰叔夏。仲雍公卒后,葬于江苏省常熟县西虞山(乌目山)。仲雍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泰伯公太伯为吴伯。历代帝王也都临幸仲雍公墓园,前来致祭,尊崇御赐,摘述如下。
晋明帝太宁元年癸未(公元323年)临幸吴郡仲雍公庙致祭,尊崇为「恭孝王」。并于仲雍公之墓南五十步,敕建祀殿。御制「王德碑」于庙前,垣周五百步命卫一百户令尉。晋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御「赞亭」于殿前二十三步。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重关山路以广门境,作二石柱于祀殿门外,太书榜碣,墓道御赉金炉、花瓶、香盒、祭器一坛,建库收贮。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赐墓傍175亩岁收供王墓祭祀。宋仁宗天圣年间,77代孙吴感南增置250亩地于墓南。仲雍公墓诗曰:「仲雍古墓既邱墟,○上闲云日卷舒,奠实不闻陈簠簋,艾荑端合樵苏苏,杜鹃啼血春风走,狡兔穿茔深夜孤,遇客无带增怅惘,至今让德重勾吴。」后人黄省曾游仲雍公墓,五言律诗曰:「荒原寻古墓,松桧翳祠幽。借问临诸夏,何如此一邱。衣冠开国俗,俎豆继春秋。千载怀清德,彷徨过客留。」
又有七言律诗曰:「仲雍山址归休日,尚余平生五色笔。画山画水画楼台,万态春云研砌出。」......赏此,心有戚戚焉!仲雍公传至第十八代寿梦公,吴国始益大称王,建都平江(今江苏吴县),在位二十五年。寿梦公,生于周襄王卅二年辛丑(公元前620年),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公元前561年),享寿六十岁。葬于赢博(今山东泰安府莱芜县)。生四子,伯曰诸樊、仲曰余祭、叔曰夷昧、季曰季札。
尔后,凡诸樊、余祭、夷昧之后裔,并称总堂号为「渤海」。季札之后裔,独称堂号「延陵」(见吴铜宗长所编之吴氏大族谱)。同时,也衍生出吴氏后裔许多分支衍流堂号名称。诸如:仆阳、让德、至德、种德、龙溪、梅溪、安溪、洛溪、岱阳……等等。
(本文公元年代,均根据辞海「中外历代大事年表」对照换算所得)
吴氏人物:仲雍
2008年02月03日 星期日 11:43
仲雍(生卒年不详),又称虞仲、吴仲、孰哉。商末周族领袖古公亶父(后称周太王)之次子。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钟爱幼子季历之子昌(后称周文王),意欲传位于季历后立昌,仲雍与兄太伯体父意,主动避位,从渭水之滨(今陕西岐山之地)来到今无锡、常熟一带,断发文身,与民并耕,当地人民拥戴太伯为勾吴之主。大伯身后无子,仲雍继位。仲雍殁,葬于虞山。今虞山东麓有什雍墓。
仲雍为何又称“虞仲” 以上资料,常熟地方志广有记载,为常熟人所熟知。这里,有一个问题却始终令人疑惑不解:仲雍为什么又称“虞仲”。 仲雍又称“虞仲”,不仅常熟地方志上有,而且许多的古籍上都有记载,如《史记·微子篇》曰:“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据汉代班固认为,孔子在这里所说的虞仲就是仲雍)。众所周知,仲雍姓姬,“虞”不会是仲雍的姓。据古籍载,仲雍的曾孙有一个叫虞仲,《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明吴之世次为:泰伯嗣位于仲雍,仲雍生季简,季简生叔达,叔达生周章。周章的弟弟被武王封国于周之北夏墟——虞(今山西省运城县附近),故称“虞仲”。仲雍的曾孙叫虞仲,仲雍本人为什么也称虞仲呢?距今七百多年前的南宋著名文人范成大曾思索过这个问题,并在他的巨著《吴郡志》中作过考释,他的意见是:仲雍是周章弟虞仲的始祖,而虞仲被武王封国于虞,后代人把虞仲的封国“虞”的名称冠于他的始祖仲雍之前,所以仲雍又称虞仲。这个考释,庶几解决了仲雍何以又称“虞仲”的疑案,可以说找到了解释这个问题的一种颇为妥善的办法。 范成大的考释原文不长,兹抄引于后: 虞仲,《史记》:“武王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夏墟,是为虞仲”。《史记正义》引《周本纪》云:“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左传》云:“太伯、虞仲,文王之昭”。按,周章弟亦称虞,当时周章弟名仲,初封于虞,号曰虞仲。然太伯弟仲雍,又称虞仲者,当时周章弟封于虞,仲雍是其始祖,后代人以国配仲,故又号始祖为虞仲。(见《吴郡志》卷四十八《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