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吴闰安立德在乡村
作者:吴春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10         ★★★★★

吴闰安立德在乡村  

   

堂弟  吴春安  

   

    在华容县操军镇中咀村十组我的堂兄吴闰安家门口,有一口约1.5分面积、深3米的小鱼塘,我原以为是专门挖作养殖用的,堂嫂刘菊秀告诉我这是丈夫进入晚年后,种田之余在家做藕煤卖的副产品。我不免在心中惊叹起来:“煤中需要掺入的泥土并不多,挖用这么多泥巴,闰哥用手工做的藕煤,怕有一、二千吨之多啊!”  

                                               

堂兄吴闰安     2007年春摄  

     在当地,闰哥以勤劳闻名。早年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时,便经常念叨他的名言:“力气是用不完的,吃餐饭睡一觉又有,偷么子懒?”他毫不吝惜自己的体力,做事总是一马当先,重活累活抢着干,社员们都喜欢和他分在一个劳动小组。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后,他除了忙完自家的责任田里的事外,还三天两头到小镇上替人做藕煤,挣钱补贴家用。他家与邻居生活水平相比之下略高一筹,谁都知道,那是闰哥用大量辛勤的汗水泡出来的——闰哥文化不高,然而,读懂了“勤快”两字,也足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了。如今,年过花甲的他仍然一日不劳动身体便感觉不舒服。我今年正月间去他家采集入谱资料,他不像别人那样在家安享清闲,而是主动帮别人家下塘网鱼去了。  

祖父吴得富(声溢)一百年前从望城县乌山独闯南县,娶刘高林之女,生育了迪吉(承铭)、荡亭(承锑)和志明(承録)三子。大伯父吴迪吉因为早年租一吴姓地主的田种,分居华容县江帆垸,生有云安、阳安、闰安和桂安四子。虽然闰哥兄弟多,母亲早逝,家境不好,仅仅读过几年小学,但因为大伯父夫妇言传身教,加上本人主动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养成了纯朴善良、重亲情的品性,极受外人称道。因为相距20里远,交通不便,我的年龄也比他小许多,对他的事迹了解并不多。但还是有所耳闻,而目睹之事,更是令我感动,刻骨铭心。  

闰哥夫妇育有开红、见红、玉香和玉娥四个子女,家庭负担重。有年春节期间为了替儿女谋学费,闰哥出门到各家各户赞土地,因为当时农村普遍都穷,有的人家给一分或两分,有的不给,赚钱艰难。到我家附近时,他停下了赞土地,买了礼物渡河来南县境内给祖母及叔婶拜年,听说我这个读小学的堂弟无钱交学费,便从十日来走村串户赞土地所获的5元收入中,慷慨地拿出1.5元送给我做学费,说:“春安老弟会读书,莫耽误了!”  

他的举动是在延续家风。大伯一支人都没读过多少书,却喜欢资助爱读书、会读书的人上学。1965年,当二伯的儿子吴腊安考上上海同济大学的喜讯传来,大伯便凑了26元钱赞助他作路费,这在当时是一笔重礼。事后,大伯一支人都未寻求过吴腊安的回报。只读过几年小学的闰哥乐于资助我,也纯粹是出自一种对亲人的关心和爱护,是善良和重亲情的一种表现,并非为了回报。因为,当时处在文革期间,也无考大学一说,不能预测我后来军校毕业当军官的前途。  

我父亲挨斗后忧思难眠,因肺病而有一年多时间较少参加生产队劳动,1978年初,家中陷入缺衣少食的困境。堂嫂拜年时见我们用菜拌饭招待,回去将情况讲了,闰哥便搭信来:“叫满叔来担一担谷回去,先吃着。”父亲便借板车去拖了一担谷回来。去运谷前,我家已经无米下锅,父亲将邻居家借了一遍,都未还,无法再开口,而去附近的兄长和侄儿家也没能借到一粒米。这一担谷,真是救命谷啊!在家人吃完后,父亲去华容找另一侄儿要他归还早年的借款,竟然被当众推倒在秧田中。父亲拿几件事作对比,感叹不已:“还是闰安懂事、有良心、讲仁义!”  

闰哥的长兄吴云安终身未婚,51岁那年,是在他家走完人生最后旅程的。  

闰哥心地善良,并非只关心处于弱势地位的亲戚,对遇到困难的外人也乐于帮助。前几年,同村7组一个吴姓人(有轻度智障)乞讨为生,无房居住。闰哥将并非亲戚的那人当兄弟对待,一连3年容留他在那栋独立的厨屋开铺过冬,并允许他用家中的炊具做饭,累计时间近400天。闰哥做善事有一个好的条件:堂嫂心地也很善良,慈悲为怀,夫唱妇随。去年冬天那人有了房住,才未再来。我去年正月探望闰哥时,曾目睹此景,亲耳聆听乡邻称闰哥夫妇此举难得可贵。  

熟悉祖父后裔情况的人们,往往为二伯和我父亲早年培育出了大学生、国家干部而多有溢美之辞,惋惜大伯一支至今未出人才。其实,人的价值又岂能都用学历和职业来区分?闰哥虽然文化不高,但明白“救人急难之时”的道理,其人格比那些见难不救甚至落井下石的聪明人有天渊之别。儒家认为,人生在世最可贵的是立德,其次才是立功、立言。闰哥立德在乡村,言行打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深深烙印,完全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家族乃至社会的一笔小小的精神财富。长眠于九泉之下的大伯夫妇,应该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  

我,也为有这样一位堂兄而骄傲。闰哥平常话不多,所做之善事,自认为都是其做人的本份,也从不在外炫耀,我简要将其录入家谱,是希望族人永远能够记住宗亲中有这么一位勤劳、纯朴、善良的人,并以他为楷模。  

   

      

            2008年2月26~28日写于长沙、广州  

 

文章录入:吴春安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