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江村永宁庵,探花吴情为母所建的家庵。
新华报业网讯 阖闾村,本是无锡太湖边上一个普通的小村子。去年9月,“阖闾城遗址全国考古专家论证会”宣布:初步认定阖闾城遗址为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都城,今年这一考古成果又被评为“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而该村子正处于阖闾城遗址的中心地带,因此声名大噪。又因村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都姓吴,是吴泰伯的后裔,因此说阖闾村是有2500年历史的古村落,似乎无可置辩。笔者在探访中了解到,明代探花吴情“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典故颇有意思。
阖闾村,是新名字,原名“闾江村”,现在的村民仍然习惯这么称呼它。阖闾村南依闾江,北靠胥山。传说闾江系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所开,胥山上曾有阖闾的大将伍子胥的点将台。闾江村作为古老的村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好多耄耋之年的老人,听说要采访闾江村的历史,都兴致勃勃地聚过来。他们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村中的许多古迹和传说故事。如村上有伍子胥饮马的古井,村前有刘伯温七星墩,村后有孙策的墓葬,以及吴氏祖先的多冢古墓,纪念伍子胥的伍相祠,明代探花吴情的家庵永宁庵等等。其中,话题慢慢地转到了吴情的身上。
吴情(1503~1574),字以中,号泽峰,无锡闾江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殿试一甲第三名,授翰林编修,历官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吴情这名字谐音“无情”,当年父母给他取名时没料到会给他带来麻烦。那年殿试时,阅卷大臣本已定下吴情第一名。当金殿传胪官唱名:“第一甲第一名,吴情,赐进士及第”时,嘉靖帝十分不悦,说:“无情岂能居榜首。”又说自己祈雨,夜里梦见雷声阵阵,宜找一个名字中带“雷”的当状元。考官们只好唯命是从,从进士中第二名往下找,直找到二百多名之后,才找到一位叫秦鸣雷的,选作状元。吴情降为一甲第三(探花)。当时流传一句打油诗:“无情举子无情帝,鸣雷恰巧拣便宜。”
吴情虽然从状元降为探花,但状元、榜眼、探花均为“三鼎甲”之一,从无锡地方上来说,毕竟出一“鼎甲”是百年难遇的事。所以庆贺甚为隆重,无锡为吴情建的牌坊就有三座:一是位于今大公桥西堍的“熙朝鼎甲坊”,另两座在县衙前的西大街,分别为“探花及第坊”和“宫谕殿读坊”。
嘉靖四十年(1561)七月,吴情与另一位翰林侍读胡杰担任应天府(南京)主考官。当时应天府的乡试包括江苏和安徽两地,无锡也在其中。乡试结束放榜,无锡的中试者达十三人之多。这就给了他的政敌以口实,说他“道是无情却有情”,考试中徇了私“情”,遭到礼科给事中丘岳等的弹劾。朝廷不分青红皂白,将两人降职,调至外省。吴情调广东任市舶提举,胡杰任广平府通判。多年以后,此案被吏部平反,吴情以原官职致仕还乡。吴情回乡后,致力于地方公益事业。他变卖产业,置义田,创办吴氏义庄,赡养族中的鳏寡孤独,供族中子弟读书。他还自己耕种土地,种植庄稼。晚年自号静端居士,终年71岁。
吴情十分孝顺他的母亲,曾为母亲徐氏造了一座虎弄家庵,供母亲修身养性。这座家庵就是现在的闾江永宁庵。可惜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原庵剩下的一只角。去年,吴情的出生故居尚保留着一个老墙门。吴情故居本来很大,除正屋外,还有粮仓、柴仓等许多仓房。后几经战火,便只剩下这个老墙门了。吴情后裔对老墙门特别珍惜,翻建吴情故居时,特地在老墙门之后三米处进行。但去年为迎接“2009年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曾拆掉闾江村东一百多户人家,改建成绿化带。其中包括吴情故居及其老墙门。在老墙门拆毁前夕,吴情后裔纷纷去给老墙门叩头,以表其依依惜别之情。曹裕椿 撰稿 张建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