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井冈山女兵吴仲廉的一生:从长征到鏖战河西走廊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20         ★★★

吴仲廉和丈夫江华

吴仲廉和丈夫江华
    她是宜章农军中的一员女将,跟随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军走上井冈山
    吴仲廉,湖南宜章县城关镇人,1908年12月6日出生。她的父亲吴初生在城关镇开了一爿卖鱼的小店,靠小本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母省吃俭用供她读书。吴仲廉天资聪颖,清秀恬静,喜欢吹箫操琴,写得一手娟秀的毛笔字。
    1926年夏天,国民革命军在广州宣誓北伐,汹涌澎湃的大革命浪潮席卷南方各省。毗邻广东的湘南地区自然首先受到革命的洗礼。正在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吴仲廉,积极投身到革命的行列之中。1927年4月,由同学曾志介绍,吴仲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吴仲廉等20多名宜章籍同学,在青年教师、共产党员张际春的带领下,返回家乡宜章县,在碕石村承启学校坚持斗争。
       碕石村是个有五六百户人家的大村子,群众基础比较好。吴仲廉和承启学校教师彭晒等10多名共产党员秘密建立了中共碕石特别支部,彭晒任支部书记,吴仲廉为委员。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当地农军的配合下,智取宜章县城,掀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
    第二天,吴仲廉和彭晒奉中共宜章县委指示进入宜章县城,直奔起义军指挥部,向朱德、陈毅汇报黄沙地区的革命活动情况。
    这天,中共宜章县委在城内西广场召开群众大会。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正式更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会后,彭晒和吴仲廉与朱德、陈毅一起研究确定了碕石年关暴动和攻打黄沙堡的军事计划。
    彭晒和吴仲廉从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回到碕石村后,立即召开特别支部秘密会议,根据朱德、陈毅的指示部署了年关暴动计划。
    碕石年关暴动之后,一支由300多名赤卫队员组成的碕石工农革命军独立营正式成立,彭晒任营长,朱德派龚楷担任党代表,吴仲廉负责后勤工作。这时,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萧克也来到碕石村,向特支书记彭晒和组织委员吴仲廉递交了党组织介绍信。特支决定,任命萧克为独立营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此后,这支势不可当的农军,将农民暴动推向整个黄沙区。吴仲廉随军参加了攻打桂阳县城、临武的水东和宜章的象山、大黄家等多次战斗。这个文静的女师范生,在枪林弹雨中成长为宜章农军中的一员勇敢的女将。
    朱德、陈毅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很快占据了湘南,控制了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湘粤大道,部队扩大到8000多人,形势一片大好。3月间,粤、桂、湘军阀混战结束,军阀之间取得暂时的妥协后,立刻勾结起来,以7个师的兵力对工农革命军进行"协剿"。为了保存军力,避免在不利的条件下同敌人决战,朱德、陈毅果断决定起义军撤出湘南,向井冈山地区转移。
    4月上旬,工农革命军第三师和宜章县党政军人员及家属子女共3000多人,在师长胡少海的指挥下,向井冈山进发。此时,已调到中共宜章县委组织部工作的吴仲廉,带领的是一支数百人的特殊部队,除了少数手持大刀、梭镖的赤卫队员外,几乎是清一色的老少妇孺。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部队只能翻山越岭走小路。
    经过20多天的艰难行军,这支特殊队伍终于和大部队一起到达井冈山。
    她曾是毛泽东身边的书记员,古田会议决议最初就是由她抄写出来的
    井冈山会师不久,吴仲廉被调到红四军政治部工作,在毛泽东身边任书记员。
    前委的工作紧张、繁忙,起草通知,抄写命令,往往军委会议刚一结束,就要将会议决定抄写多份,立即分发到各部队去。吴仲廉经常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刻钢板、抄文件、印材料,样样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
    为了打破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解决部队给养问题,1929年新年刚过,红四军和红五军在柏路开会,决定分兵作战。红五军坚守井冈山,红四军下山到敌人后方牵制敌人。
    为了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红四军下山前,成立了工农运动委员会,由前委委员谭震林担任主任。谭震林调来曾志、伍若兰、贺子珍、吴仲廉和康克清等7名精明强干的女将,组成妇女组。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的主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先后进行了大余、大柏地、宁都、广昌等一系列艰苦战斗。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吴卫东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