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创基立国的重臣——吴景(孙策孙权孙尚香的舅舅)
吴景(?—203),是孙策、孙权兄弟的舅舅,吴郡人。父亲吴煇,字光修,据《寰宇记》记载为汉奉车都尉、衡州刺史(但汉无衡州,误。),早卒,葬于姑苏山西北十二里的胥口东岸。又有记载为吴郡富春(古富春县包括今建德、桐庐)人,据说家在今建德梅城城北的石板井头(古称六曹巷)。
吴景父母亡故后,与姐姐迁居到钱唐,投靠于亲戚家。孙坚倾慕吴景姐姐才貌双全,迎娶为妻(吴国太)。后来吴景跟随孙坚征战,立有战功,被任命为骑都尉,成为孙氏早期起家的重要人物。
孙坚战死后,袁术上表荐举吴景为丹杨郡太守,派他去讨伐原太守周昕,从而占据了丹杨郡,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成为了孙策、孙权兄弟依靠的主要人物。后来孙策与孙河、吕范带了母亲、弟妹前去投依吴景,并凭借吴景的力量,召募了数百人,合力讨伐泾县山贼祖郎,打败了祖郎,打下东吴基业。
当时,扬州刺史刘繇因州治寿春为袁术所占据,想南渡长江。任丹杨太守的吴景与丹杨都尉、孙策的堂兄孙贲就把他迎到曲阿安置了下来。但是,刘繇担心为袁术所图,而吴景、孙贲又都是袁术授职任用的,所以就逼迫驱逐了他们,并派遣部将樊能屯兵横江津、张英驻守当利口,以防御袁术。吴景、孙贲退走江北历阳,袁术重新任命吴景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共同讨伐樊能、于麋、张英等,然而用了一年多时间也未能攻克。
这时,孙策乘机向袁术提出,率军去援助吴景、孙贲。兴平二年(195)孙策率军与吴景、孙贲合兵一处,迅速攻克了横江;随后渡江攻占牛渚营,又乘胜进击笮融,进攻据守于秣陵的薛礼。在攻战中,孙策为流箭射中受伤,降贼乘势反叛。吴景移兵攻讨,反贼全部被擒获。后来吴景又随孙策攻讨刘繇,刘繇败逃至豫章。吴景等人认为应先击破严白虎等,再渡过钱塘江去攻打会稽。但孙策认为严白虎等不足为患,就让吴景、孙贲他们返还寿春向袁术报告。袁术正准备与刘备争夺徐州,便任命吴景为广陵太守。
建安二年(197),袁术在寿春僭号称帝,自称仲家。孙策写信责备,并以理晓喻,袁术不听劝告。于是孙策封锁江津,不与来往,并写信给吴景他们说:“现在征讨江东,不知你们几位意下如何?”吴景得信后立即委弃了广陵太守而南下江东,被孙策任命为丹杨太守,从而成为东吴创基立国之初重要的地方官员,为稳定江东局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在这时,曹操派议郎王誧南行,王誧上表荐举吴景为扬武将军,仍旧兼任丹杨太守。
孙权继承兄长之业,吴景领郡如故,但仅仅过了三年,到建安八年(203)时,就病死于任上,殊为可惜。儿子吴奋被授兵为将,封新亭侯(今建德三都区古为新亭乡)。
现在,在建德梅城,有一口保存完好的古井据传为吴景家所建,后人方某在井圈上刻有“六合古井”四字,这也成为了梅城三国东吴文化的重要遗存。
附:
吴越地区“亲戚里舅舅最大”的习俗
重舅舅习俗是母系社会遗留下来的附属产品,
重舅舅的习俗在我国南部少数民族里很常见,在吴越地区也很常见,
在北方消失了,这也可以看出吴越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共同性和可能的渊源。
例子
1.结婚舅舅出钱最多,一般是叔叔伯伯的2倍。
2.孩子出生第一次理发要舅舅抱。
3.父母不在,舅舅断理家庭纠纷和财产纠纷
4.天上雷公大,底下娘舅大(常州的说法是:天上老鹰大,地上娘舅大)
5.三代勿出舅家们…… 那是说外甥跟舅舅长得像
6.新屋上梁舅舅之贺“轴”挂在最中央,舅舅坐在桌子最大位。
7.家里小辈闹纠纷,也有请娘舅出来调停的说法
8.结婚时时舅子大,新郎官必须伺候好舅子
结婚时,舅子要随新娘一起到男方家,
要接受最高规格的礼待,晚饭要吃2席,
而起要坐客堂里最尊的西北坐席,
反正是新娘的兄弟是相当最尊的,在结婚时。
这个传统,在男方叫“陪阿舅”,女方叫“送阿舅”。
这也可能是母系社会时期留下的习惯,无父则兄弟、舅为尊。
还有一个“揹娘舅”的典故,
“揹娘舅”原本的意思是,女子出嫁时换上新鞋子,一定由娘舅揹到讨亲(取亲)的花船(或花轿)上,不可粘走一点点灰尘,以便走新的路。
现在我们跟小朋友说,晚上不可以乱跑,否则要被揹娘舅捉去的!这里“揹娘舅”指绑架别人的人,或拐卖小孩的人。
母舅最大,吴越地区如此,闽越地区也如此。
闽南人和潮汕人结婚也都是以母舅最大的。
谚语有:“清明折杨柳,来世有娘舅。”说的就是一个人没有娘舅就是一大憾事。
就在10年前,还把警察称为娘舅,可见娘舅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