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族谱 >> 正文
温州乐清华川吴氏---(祖源总述)
作者:乐清吴氏…    文章来源:小茶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6-23           ★★★
温州乐清华川吴氏---(祖源总述)
温州乐清华川吴氏

(祖源总述)

      吴氏自宋宣和间迁入温州乐清华川,至今八百多年,其后裔族群主要分布在乐清杏湾、南阳、塔桥、乌石、埭下、桥头、麻车、屿山、柳市花浃等村;永嘉印屿、茶山、龙港、上日溪、鹤乘等;还有温州鹿城、洞头、玉环等地。人口最密集的在乐清,近四万人。始迁祖吴隐,为福建莆田吴祭第八世孙,其世系为:祭—育—要—光绘—应—昉—咏—公述(讳隐,行十四,迁温州乐清)。

      公在闽讳隐,字公述,号奉之,“兆初”为徙乐后的号,以号行。据明山西布政使赵新《重修吴氏宗谱序》载:“从闽航海相乐之东,爱华川高嵩山水秀丽,胥宇龙角岩下。”后迁长山。兆初公业农崇儒,为人忠厚朴实,勤劳乐业,得山海之利,时龙角岩前面还是茫茫大海,东面是大片海涂,兆初公带领家眷围涂造田,造陡开渠,植山食海,家产日殷,为当地富户。热心公益,凡遇修路、造桥、建寺等公事,不少捐助,塔桥村建崇福寺,公捐田数十亩,并造凉亭一座,供路人休憩。公有远虑,育三子读书成才,长子吴馥为进士,累官徽州知府,次子、三子皆入太学,后其子孙皆读书入儒,道光《乐清县志.补遗》载:


      康熙《志》有:吴馥,字直香。登宋绍兴乙丑第,初授龙泉簿,耿介自持,不受私谒,擢徽州牧。以二子登第,遂告归。长子登,擢绍兴第,授左评事,条奏金人败盟十二事,称旨,升河北提督兵马。次子午,登乾道第,仕至陕西副使,以父老乞养归。孙潮生,明洪武间以人材授庆元府同知。

      吴隐迁居乐清后,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后,积产日盛,富甲一方。在发展生产、积累财富的同时,尤重教育。清乾隆间乐清县学教谕吴本岐作《华川吴氏宗谱序》载:“播迁之余,义方是训,冬雪秋萤,弦诵无间,二世祖直香、三世祖清升、清时先后擢进士第。”吴隐把兴家立族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


      绍兴十五年(1145),吴隐长子吴馥进士及第,官致徽州牧;次子吴谏太学生,后任池州通判;三子吴为入郡庠,后入太学。吴隐家族从原先的业农之家进入士族阶层,成为南宋乐清望族之一。

家族人物

      吴馥(1119—1181),字直香,号云麓。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初授龙泉主簿,政声极佳。据同时代的同乡王十朋的学友,时任洪州府录参的万庚作《云麓公圹志》说:吴馥“介直清廉,吏畏其威,民怀其德。”由于政绩卓著,擢升为徽州知府。“勤学簿,劝农桑,一郡安堵。”吴馥是一个勤政爱民的清官,晚年致仕,做了不少益于乡里的事,“乡邻有纷争者,亲为和解”(同上)。


      华川吴氏到了第三世进入辉煌时期。绍兴三十年(1160)吴馥的第四子吴登进士及第,授左评事。条奏金人败盟,就是绍兴十一年,宋、金签订的和战条约,史称“绍兴和约”。不到三年,金人毁约,战事又起,吴登上奏《御戎十二事》,“言交称旨,擢河北军马节制使”。又六年后的乾道二年(1166年),吴馥第五子吴午登进士第,官湖州签判,任上痛抑豪强,关心民瘼。次年,移知饶州,出廪赈灾,还以自己的俸禄接济穷苦百姓,政声益著,后升任陕西经制副使。离任时,陕西父老遮道挽留,终因疾乞归。时任国子监丞的孙元卿说他“为人聪颖天授,雅嗜诗书,尝师王龟龄(南宋状元),龟龄每器重之”,“公之学术,公之德政,彪炳后世。”(孙元卿《华岳公圹志》)


       吴馥长子吴渊,太学生入仕,官福建建宁府莆田县令,元初归田,居蒲岙,为蒲岙吴氏始祖。

      吴馥弟吴谏,太学上舍及官,授池州(今安徽九华山地区)通判,迁居仙居的千六公后裔吴时彩,官致明代兵部尚书,元代诗人吴学礼,其诗收集《元诗选》和明初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吴族到明清乃至近代也出了许多闻人,如明代的庆元同知吴潮生,明代台州卫指挥使吴传,近代的文史大家吴鹭山,《白龙山志》的作者吴永佶等,武举吴兴侯。另外迁居浙南地区的吴氏族裔,也是人才辈出。吴氏除宋代的三位进士外,还有众多的太学生,浓厚的家族书香,生动的文化气韵,由此形成华川吴氏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吴氏宗谱
      华川吴氏立族大约于宋末元初,由于战乱,吴氏家族与乐清其他家族一样在离乱中分散居住。明嘉靖十七年,吴氏第十五世孙吴景阳记载:“妬妇李愤中伤之计,聚火烹岩,致荡山川之秀,而人物两不宁焉。于是择里移居,以图存之举,副宪千八公之后,转徙屿门……千三公之后徙长山塔桥之南而家焉。……”事实上,是宋末元初的战乱之际,元兵进驻乐清,大肆杀戮,不一定是某个人的作祟,但因战乱,家族被迫分散居住却是事实。许多家族都存在这种情况,元统治在乐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整整有三四代人隐居不明。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离乱,族群人物隐居生息,到明初,天下大定,族群分明起来,各以迁居地为开基之地。到洪武十一年山西布政使、翰林修撰赵新撰修《吴氏宗谱》并序,这是我们现在看的吴族最早的谱本,也是第一本族谱。按赵新记载,吴族在赵谱之前已有宗谱,赵《序》曰:“按吴旧谱年远字迷,请修于余,俾言序之,用示来裔。”这应当是事实。假定始迁祖吴隐公从宋宣和间迁乐到洪武十一年,已有二百多年,通常一个姓氏繁衍到一百年或一百伍十年左右立族是正常的现象,况且,华川吴氏在南宋的乐清东乡亦属大族,“世以科第显”,必不会是二百五十年过后才立族修谱。故赵谱之前已经修过谱是可信的,赵新说“年远字迷”的旧谱很可能修于元代,但不知湮灭于何时。(乐清吴氏文化研究会供稿)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平河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