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发撰《吴氏族谱跋》
作者:吴李才 2018-4-18
今年是入粤始祖吴居厚(1038-1114)诞辰九百八十周年和二世祖吴潜轩(1071―1148)逝世八百七十周年祭祖活动之纪念日子!值此缅怀先祖之际,笔者公开报导乾隆四十八年(1783)吴杰超主修《吴氏族譜》(1)中的几篇重要之序言文献,巳录入了四篇(2-5)。现介绍第五篇:區发《吴氏族谱跋》(图1和图2),它佐证了迁粤始祖吴居厚和二世祖潜轩支系后裔在广东珠三角地方的迁徒与繁衍情况。这些文献对于吴居厚及其吴潜轩支系族谱之研究探讨,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飨读者,仅供参考。
區发撰《吴氏族谱跋》原文及点校稿如下:
图1、區发撰《吴氏族谱跋》 —载自吴杰超主修《吴氏族譜》,第36页
笔者注:名區(同区,读音ōu)发,字樵云,本序题款改为區发撰《吴氏族谱跋》。
图1左下角部分文字未能拍照出来,故留待结集时,再补上原文复印件,见谅。
區发撰《吴氏族谱跋》
老友东溪(注:入粤10世)吴公彦成氏,求跋其家谱之后,且先世树立之榮,历乱离之险(注:原文“俭”错字),南庠方先生叙而未详,于以重示后人,不无有缺,并书之彦成。曾祖万七郎(注:入粤7世)先生于宋季始迁于海(注:南海郡),祖周溪(注:入粤8世)先生则生于元初,父子相传而邅鼎革,又自东官而南其邅时,创立可谓难矣。周溪祖先生,讳元善,字善甫,三岁失怡,依(注:原文“衣”错字)外祖梁氏接养,而有家室后,邅元季乱离,四方盗起,善甫平心恤物,善于词令,为众所推,主义社稷,禦偹有法,保障一方,不为盗擾。晚年始迁旧居,享年九十五岁,以疾终家。呜呼!余观吴氏谱,自善甫之世,屡遭兵燹,迁居不一,其高祖(注:入粤6世吴本)忠节懿行世远人湮,故难尽书。祖以下世近易考,及善甫之下则当备书,以示子孙夫!疑以传疑者,文且缺之;而信以传信者,安可泯灭而不彰耶?况善甫也力能莫柔梓,又不失为名哲 (接下图2)
图2、區发撰《吴氏族谱跋》(简称《谱跋》)
—载自吴杰超主修《吴氏族譜》,第37页
(接上图1)保身之士,苟非才德出众而能如是乎,其心恤物者,德也。众心而能禦乎外患者,才也。使出其才力,以任屏藩之奇有何难乎?岂止一乡一社而已哉?可谓能光于前而大于后矣。呜呼!吴氏功德,不迁之祖,其在斯人歟?其在斯人歟?且彦成厥考衡门叟之又厚重,驾信于诗词,为方伯、陆公所尝,而彦成为人好善尚义,又能教训子孙,吾卜其门之将兴,而族滋大矣。彦成用识,余言以验谱,他日可即藏,以垂示后人也,亦无不可遂勒片言于简端。
宣德九年(注:1434年)岁在甲寅春王正月既望 同邑友弟 樵尝區发顿首拜(撰)
第四篇方观于1404年撰《吴氏族谱序》中,介绍过这位入粤10世吴彦成以孝心而立其宗谱之事绩。当时间向前走过了三十年(1434-1404=30)之后,彦成公巳经是八十多岁了,又请同邑區发为他的宗谱增添上这篇《吴氏族谱跋》,以垂示后人也。子孙后裔缅怀他专心修辑族谱所作出的贡献!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位彦成公其族谱之传承,怎么可能会有入粤21世吴杰超主修《吴氏族谱》并留存于民间呢?
區发《谱跋》说:“疑以传疑者,文且缺之;而信以传信者,安可泯灭而不彰耶?”这段话启发我们:现今修谱者,同样需要以“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基本原则,可信的,作为可信的留传下去;可疑的,仍然作为可疑的留传下去,以客观审慎的态度,秉笔直书,把疑虑留给后人考证。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文献对照分析,专家考证,世代修明,逐步完善,去伪传真,为宏扬吴文化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清)吴杰超编辑《吴氏族谱》 现知仅存1997年复印件,由广州新凤凰吴氏宗长吴锐麟珍藏。
(2)黄泽撰《吴居厚之子潜轩支系谱序》 作者:吴李才 载自《华夏吴氏网》2018-3-25
(3)王懿修撰《吴氏重修族谱序》 作者:吴李才 载自《华夏吴氏网》2018-4-3
(4)冯成修撰《吴氏族谱序》 作者:吴李才 载自《华夏吴氏网》2018-4-8
(5)方观撰《吴氏族谱序》作者:吴李才 载自《华夏吴氏网》2018-4-13
本文由广州新风凰吴氏宗长吴锐麟先生审校,致感谢!
本文在《华夏吴氏网》发稿,致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