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族谱 >> 正文
吴世万氏族板栗统谱·前言
作者:吴春荣    文章来源:吴氏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5           ★★★★

一个人,尤其一个宗族的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天南海北,编入宗谱列入门墙,乃是他最大的心愿。这种寻根意识,在吴氏宗族史上,更是充分地体现出来。

吴姓是全国十大姓之一。宗谱遍及全国以及海外。宗谱记录了一个宗族的起源,演变分支与发展,人文地理等诸多方面。因而可以这样说:宗谱是一部发展史,是教科书。

姬氏吴姓始于泰伯,传于仲雍,历时数千年。在这漫长的历时长河中,吴姓先祖们为中华文明进步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始祖泰伯,三让天下,文身出亡,带二弟仲雍到句吴,建立吴国,以地为姓。他的谦让与开拓精神,是我国民族学习的榜样。

吴世万出自江南永新吴氏。唐宣宗时九江德化令吴箎生十子,其八子吴皙事南唐永新主簿,为官清正深得民心,卸任后当地百姓造房留居永新。吴皙为永新一世祖,其长子吴熄回庐山奉祖,次子吴炤由永新义井迁家邑南烟冈。孙吴愿、吴惠再迁廉里。14传吴暹,因读书自廉里徙家卢陵安塘(今江西吉安市)。16世传至吴盛,任南宋大理寺丞,为人刚直不阿,因言事触犯权贵,弃官自卢陵安塘西迁避居靖州会同远口(贵州天柱县远口)为远口吴氏始祖。吴盛五传至“世字辈,有世爵、世元、世泰、世昌、世万、世禄、世德、世铭、世雄等兄弟19人,先后析居沅水流域。元顺帝元统初(约1333),吴世万弃官定居沅西大溪龙寨,为龙寨吴氏始祖。世万3传至“富”字辈有12孙,称为12大房。

安塘三里吴氏自南宋嘉定7年(1214)首修族谱后,至明中叶经8次续修。嘉靖13年(1534),族贤吴铎、期肇等纂修《吴氏合修前后全谱》,由礼部主客司郎鄒守益赐序,吴铎、期肇分别撰序作记。清康熙、乾隆年间,世万后裔四、十二(克寨、柳寨)等房上承三里吴氏宗谱,下录本支世系,编修本房支谱。历代先哲宗贤,在谱序中记叙脉络清晰,派系繁衍泾渭分明。全谱序皆称“会同、远口、柳寨、龙村诸吴皆庐山禾川之所出也”。道光戊申谱吴家骥撰序说“吴族之谱肇自有邰(今陕西武功西南),绵于无锡,由秣陵(今江苏宁县东南)而远口,远口而阳”。

杨氏全谱和姚氏全谱修于乾隆年间,杨氏谱载:“缅思公祖籍陕西西安府华阳县,令公(杨业)先父移江西南昌府丰县城”。该谱又说:“永乐间(一说永乐2年,一说永乐12年)有吴公世万、姚公君赞、龙公地盛、谢公天飞来至芷盈,即中寨是也。是时天昏地暗、雨雾濛濛。神灵有感曰:“要得云雾开,必待杨姓来”。四公因访至罗蒙,约余鼻祖应公同来卜吉。及至,雾于焉大开。斯时夏季炎熏,渴无由止,应公执杖凿井,清泉湧出”。

姚氏全谱上溯到姚居赞的高祖,就是奉旨拨民征天下,殷实之家实辰州“迁居沅陵的良珊,下录君赞的孙辈正文、正淩、正灏13兄弟,嘉庆16年(1811),姚辉倡导增补全谱。他访遍川、粤、黔、楚各地,最后再江西南昌昌丰城县找到线索把谱溯上去,历时38年至道光29年(1849)全谱增补完竣。据族谱载:“文献,字君赞,生正统庚申年(1440),由柳寨卜吉伞寨,虞吴世万、杨天应结盟兄弟改正字派,定再、政、通、光、昌、胜、秀字派,谟猷宏远,智气超群。”

咸丰、同治年间,吴世万后裔仍有部分房族支谱修编尚未就绪。期间,吴、杨、姚三姓始祖遇神梦示结拜兄弟的故事已成热门话题。与此同时一本模拟杨、姚二姓谱牒情节杜撰出来的手抄本悄然出台,并在家族中传抄蔓延。于是,吴世万就成为江西南昌丰城县人了。什么“结拜兄弟”、“互不通婚”之说已跃然纸上,混淆是非。是真是假,必须用事实说话:吴世万生于元世祖至正26年(1289)。杨天应,生于城步罗蒙寨,永乐年间(1402-1416)迁天柱兰田愣寨,旋迁西溪芷盈。君赞,生于正统庚申(1440)年。三位始祖并不是同时代人,何以能结拜兄弟?吴世万的孙媳有二杨一姚曾孙媳有三姚二杨,且富昌子孙有90%以上妻杨氏女。这已说明“互不通婚”纯属错误。

板栗吴氏宗谱(1999年版),是依照旧谱修编而成,同样受到“杨”、“姚”二谱之误导,文饰了是非。为正本清源,就必须再修板栗吴氏宗谱,以正视听。

                                         

                                     世万25世孙  春荣    2008年1月20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