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之作,由来久也。自盘古开天有人类,到皇帝分五音六律而定姓,族姓已就开始。家族之兴起族谱已开始而立。谱立而生义,崇礼义而尊先祖。是谱它都记载着这个氏系人与人的血缘关系,这个氏系的进步于发展。故天子以至百姓,无不连系于宗族之间,无不属宗谱之所载。始祖泰伯41世孙吴如胜修吴氏族谱上献朝廷,受到东汉皇帝的重视,加封如胜儿子为文孝侯。族谱实是上系于国下系于民,故谱之有益于世大也。
吾脉自泰伯三让天下建都句吴,因以著姓而为吴氏。经吴皙、吴盛传至吴世万公,历时数千年,越百余世传递于民国,古树分支,世万公后裔布及全国及海外。万公生子品象,品象生12子,分住各寨,俗称十二大房,万公为一世祖。自万公传递于今,历时670余年,后裔传30余世。形成湘西、黔东、巴南、蜀东、蜀南、桂北、鄂西南、滇东北一带的望族。康熙、乾隆年间,十二大房中的四房、十二房续修了支系宗谱,上承安塘三里吴氏宗谱,下承本支世系,致使世万后裔流源清晰,番衍世系分明。
板栗吴氏家族是四、九、十、十二等几大房的分支。几个分支系的家谱,有的记载失传;有的虽是脉络清晰,但因年代久远,加之保存不善,被虫咬鼠伤,实为蠹没之余,断简残篇。观其各谱之现实,特约继华、新亮共同发起重修板栗吴氏宗谱之倡议。在各支系宗亲的支持下,召开了各房代表参加的联宗会议,于1999年冬,编修告竣,宗谱问世。2002年3月,收到明朝、让松二长辈发来的“告全体宗亲书”及邀请,在6月和继华、江贵二位叔的陪同下,往湖南老家访问。途中,在贵州玉屏车站就受到了《吴世万氏族通谱》编委会玉屏宗亲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在龙寨举行欢迎会后,即参加编修工作会议。由于此次时间仓促,还有很多事宜未办,故在03年、06年两度再访新晃大坡寨、龙寨,芷江等地,得阅《芷江县誌》。三次考察,受益良多。在玉屏县让松祖谈到民族和旧谱受“杨”、“姚”二谱的误导,扭曲了吴氏宗谱的原貌,并且有的房次即5、6、7、8、9、11房还借用了杨姓七字谱作字派。对族谱中被误导的记载,必须改正过来。故耳,余特倡导再编修板栗吴氏宗谱。于是电告新亮兄、相约继华叔,知会址华侄,多方商议,得到众宗亲的支持,于2008年1月11日,第二次宗族会议召开。
这次编修以《吴世万氏族通谱》为依托,全面地将各房后裔收录于谱。它能上补其间之补足、下正其间之不实,而成“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使之长幼分明,尊卑有序,因此即彼,秩序井然。条目分明,便于阅读。“汝若展卷,即晓尔之所出耳”。本谱之所成,全赖各宗亲之力,以及前代先祖修谱之功,余虽辛劳,仅是为前代称功,下补于未来。谨以此为序。
世万25世孙 吴春荣
2009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