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族谱 >> 正文
始建聚边吴氏宗祠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31           ★★★★

 

佛山张槎聚边吴绍德堂  

始建聚边吴氏宗祠  

   

聚边族谱载:“云朝公之四子,弟兄合力,始建词堂于聚边坊马祠内。”  

   

宗族是一个有确认的共同祖先,统一的祭祀仪式、共同的财产,并可分为族、房、支等组织系统的继嗣团体。确认的血统、统一的仪式、共同的财产和族、房、支的组织系统,是宗族与其它形式的血缘组织开来的重要因素。  

明初在佛山定居的外来氏族,往往只经历了数代,人口很少。大多数姓氏是在明嘉靖(1522年以后)年间才开始建祠立庙。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明世宗采大学士夏言议,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于是宗祠遍天下,吾佛诸祠亦多建此时。”建立宗祠,在明中叶成为佛山地区宗族组织和制度发展的重要社会现象。  

金鱼塘陈氏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已有大宗祠。(陈白沙)  

郡马梁氏于嘉靖初年(约1521年)建大宗祠。(梁焯)  

石头霍氏于嘉靖四年(1525年)建大宗祠。(霍韬)  

鹤园冼氏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建大宗祠。(冼灏)  

细巷李氏于天启六年(1626年)建成大宗祠。(李待问)  

宗族在社区的地位主要由人物和理学人物所决定。哪个宗族中功名人物多、官位高,哪个宗族就在社区中享有重要的地位。否则,就要处于低微的地位而世代受强族的欺凌。  

     以上资料摘自《岭南文库》之《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一书,由《罗一星》著。  

   

     聚边族谱载:“丹七公之世孙,五世祖 云朝公,于大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至1399),自幼由西隆堡、岗头、吴边负芨从师,往槎溪(张槎)白泥吕姓习读,娶本乡吕氏为妻者,与舅表同窗,遂择地于仙槎(张槎)之昔名寺边,即现在的张槎聚边。”  

聚边族谱又载:“云朝公生四子(月濂、西庄、清居、敬庄),次子西庄公设教于张搓,生子曰南源,不久云朝公之四子,弟兄合力,始建词堂于聚边坊马祠内。”  

查月濂公生于景泰乙亥年(1455年)、终于正德乙亥年(1515年)  

根据“在明嘉靖(1522年以后)年间才开始建祠立庙。”之说,月濂公终于明正德乙亥年(1515年),与1522年相差7年,也就是说,聚边吴氏宗祠建于1522年前后,与郡马梁和石头霍氏大宗祠兴建时间相近,看来算是合理的。  

据聚边村史载:“原始建的吴氏宗祠并不大,宗祠历经数百年,多次修缮,在一百多年前(光绪丁酉年),得到再次大修扩建,面积有一亩二分(即八百多平方米)。吴氏宗祠正座设一神楼,高一丈多,宽三尺余,长一丈有余。神楼的脚座为砖石结构,上为木质装饰,其上方与左右两边雕花,上方正中有「金太阳」,两旁配金凤(金凤朝阳)以及灯笼钓坐一对,为金粉饰,内供奉老祖宗灵牌。整个神楼非常庄重华丽。神楼两边有木质字联一对,左为:植本培基嘉祥永锡,右为:显仁茂德美荫。前方长神台一张,八仙大神台(六尺乘六尺),供奉碧蓝大香案一副,中有麒麟一尊。左方有一圣谕牌,上书「尊敬长上,孝敬父母,和睦乡里,毋作非为」(吴氏家训)。神楼前横梁上设置「绍德堂」牌匾,第二横梁上,「翰林」「进士」牌匾各一。前座中门上方为兵部主政牌匾。正座左右墙上挂有扩建大修后入伙木质贺对,最长达一丈八尺。两柱旁各有坤旬公座椅配茶几一套,供长辈贵宾享用,两旁掩手有活动木门装饰。走廊两边侧厅,配有雕花木门数只(可开启)。祠前有灰沙地塘。对开草坪上,左右两边有功名台两座,上有旗杆石,高矮共八方,由此可显我族有功名之人。瓦脊上前座有花鸟鱼灰塑,后座有人物两旁配麒麟。  

以上种种装饰陈设经年久破损及文化冲击,特别是廿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次文化冲击,已面目全非,荡然无存,实为痛心可惜。经廿世纪九十年代再次重修,就是现在的模样。”  

在佛山市区内,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许多著名的祠堂,如:金鱼塘陈氏大宗祠、郡马梁氏大宗祠、石头霍氏大宗祠、吴荣光的大树堂等等,均已被摧毁,凭着聚边吴姓族人的智慧,幸得以保存下来,已是万幸。随着改革开放之风,佛山城区改建、马路网络纵横,凭着聚边吴姓族人的文物保护意识,聚边吴氏宗祠还是保留下来了。相信不久的将来,聚边吴氏宗祠将修旧如旧,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焕发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对祖先的怀念。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