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序今译 |
|
作者:ok 文章来源:原創編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5-12 热 荐 ★★★ |
|
|
[center]源流序今译[/center]
宋代理学家程颢先生(1032年-1085年)教导人们说:宗谱可以教育人们不忘根本,使人了解自己的祖先是怎样传流下来的。凡稍有教养的人都应当重视和熟悉自己的宗谱,没有宗谱就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始祖,也不知道一代一代是怎样相传至今,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往下传的。朱熹先生(1130-1200)说:三代不修谱就是不孝。司马迁也说:历史之所以延绵不断,能够如实记载,编写成书,很多资料都是来源于宗谱。一个宗族如果不修谱,就会使宗法制度混乱,先后长幼次序颠倒紊乱,世系不清楚。由此可知修谱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还应当详细考察宗族的源流。我们吴姓始自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他三弟的儿子是周文王),他因三让天下的美德封于吴,子孙们就以吴为姓,所以泰伯是我们吴姓的开氏始祖,泰伯二弟仲雍(传代始祖),世代相传,繁衍昌盛,其曾孙周章再传十五世至季札,也三让王位,仁、义、礼、让四德具全,受到世人赞颂景仰,成为延陵的名门望族(延陵遗址在今常州市南淹城,延陵郡包括江阴县、丹阳县、常州市和武进县一带),季札的第三代公子名友(吴王夫差的侄子),季札的第十二代孙就是西汉长沙王吴芮,谥号文(死后皇帝的封号叫做谥号),他的次子郢,封在义陵,郢之子名重,承父爵,住在饶,芮下传四代到千秋,千秋传五代便到了东汉时期的吴汉。创建东汉时,吴汉任大司马,屡建奇功,被光武帝刘秀封为广平候,谥号忠候,史称广平忠候,兄吴演(封大将军)、弟吴洽(封褒亲候)皆立有军功,名声大振,吴洽的次孙昕分封筑阳(今湖北)。再传十一世到了晋代,传说吴猛七岁时不敢驱赶蚊虫是怕蚊子不咬自己而去吸他母亲的血,孝心感动了天神,于是派一名叫丁义的奇人给他传授了法术,有一次他回豫章,遇到江水水流特急,无船过渡,他以白鹅毛扇指向江面上一划,便成了一条路走了过去。他又将此法术教会了许旌阳,竟一同飞上天成仙而去,成为中国道家的神仙人物,其女彩鸾也成仙飞上天空。又八传至唐代的吴少微(武则天长安三年进士),他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与富家谟两人一改当时以徐庾为代表的浮俚不兢,气调卑弱的文风,而反朴归真;其文词本经术,风格雄迈高雅,自成一体,为当时文人所推重,称为吴富体。吏部侍郎韦嗣令向朝廷推荐他担任了监察御史,任期届满便来到歙县城里,后迁舌石山(今凤凰山)定居。其子吴巩被世人称为孝子,开元进士,官做到中书舍人(正五品,在中书省执掌诏令、待从、宣旨、慰劳等事)。又传七代至景元,其弟景秀官至国子祭酒(从三品、国子监执掌教育行政)兼御史大夫(从三品、御史台执掌监察、执法)。又传四代至武,吴武有七个儿子,三儿子高,字中复,是宋代熙宁间的进士,任浙江布政,其兄几复、嗣复同登进士,人们称为吴氏三凰。再传七代便是寿一公(迁怀始祖),他偕同寿二、寿三两弟一同从江西饶州渡江迁到安徽,寿一公迁怀宁名渤海,寿二公居桐城县,寿三公迁到潜山 其后裔有到太湖及望江等县者,寿一公次子秀二也迁到潜山县。几百年来延绵衍绎,星散各地,要想把族人世世代代都修成统一的宗谱,是难上加难的,也是不可能的。回顾先祖,考察鄱阳、新安等地各系的族人历史,参阅经史,可知泰伯至寿一公已是八十一代,二千七百余年了,于今又是廿余代,户数日增。人口日众,如果不知道自家的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源流,也不知道本族已繁衍、发展到何种程度,互不了解,一家人见了面,就像一个是秦国人,一个是越国人,互不相识,岂不成为笑话。所以必须编辑一部详明的宗谱,把自始祖以来的各支系,各代的族人一一记载,使大家都明瞭自己世系根源,知道家族繁衍历程和现状,万代相传。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