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谱牒修编简介
姓氏在历史上不仅是血缘的标志、家族的徽章,还体现了门第思想、宗法观念,是民族融合的表征。这门古老的姓氏学无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宕顶吴氏自明代嘉靖年间迁居宕顶,定居初期人口较少,且文化落后。没有及时记录家族历史。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家族成员快速增加且开始向周边地区迁居。为记录家族藩衍迁徙,艰苦创业之历程,溯本求源,彰往昭来,维系芸裔血缘亲情,自第四世开始修撰家族谱牒。首修时由于时间跨度太久,一、二世的一些历史情况就已经失传,如生卒、迁徙时间等。截止近年,全家族性的谱牒修撰共进行了九次。
目前已知的宕顶吴氏家谱,首修和二修原本都未能保存下来,最早版本是道光二十四年三修的残本和光绪七年的全本,保存数量最多是民国和共和近期的家谱。这些家谱中都涉及到清代的内容,较多地保留了以前的内容。
宕顶吴氏全族性家谱修撰时间分别是:
首修:雍正七年(已酉年),即公元1729年。
“——绍山公派下七房二第四世舒宇公次子廷显字达卿会诸兄弟首创之。”
引自总谱:达卿公三子吏部候选经历司世琮引言与四子世荣跋言
二修:乾隆十二年(丁卯年),即公元1747年,与首修相距19年。
“——达卿公子;伯义(世琮)、伯期(世荣)两公,古稀之龄,既创立于前又修之于继, 则宗族世次皆以联贯而昭明矣。”
引自总谱:六世孙鹏腾仲稽谨识与七世孙集桐谨识
三修: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年),即公元1844年,与二修相距97年。
“ ——继后,支派炽昌分离散处难造之。年复一年以至百余年无敢为首。元傍、元蒲,暨大南、大袍为首倡议重修宗谱。”
引自总谱:十世孙瑞园国楠跋
四修:光绪七年(辛巳年),即公元1881年,与三修相距37年。
“——文制会同各房首事商议修谱事务,敬请蒲门华宗名一峰来总是务修辑。”
引自总谱:二十一世孙钦彦序
五修:民国六年(壬子年),即公元1912年,与四修相距31年。
“——七房文知、二房钦真为首重修。”
六修:民国三十年(辛已年),即公元1941年,与五修相距29年
“——绍山公长房及仰山、爱山二公派先为举行重修假局于碗窑尾宗祠,延至本春甫移局宕顶编辑。”
引自总谱 裔孙焯三 燊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