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迁徙分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華之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2 11:05:49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迁徙分布:

1.秦朝以前:

古代的吴国,位置是在现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此地也是吴氏发源地。周初,是太伯的封地。至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开始称王,国势也日益强大,国境一直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与此同时,吴氏首先向北临近的齐、鲁之间迅速迁徙繁衍。这一带的吴氏,多为寿梦第四子季札之后。其后迁入河南、安徽等省境。

吴氏子孙在亡国之前,有过一些零星的外迁活动。如与邻国争霸时,有少数吴氏子孙在战争中被俘,被迫流亡他国,远离家园。公元前537年吴楚交战,厥由(吴王寿梦第五子,季札之弟)受命前往敌营犒劳楚师,侦察敌情。一至楚营,便被抓住。楚人本拟杀他祭鼓,厥由大义凛然,严辞斥敌,使楚人折服,结果不辱使命。楚国撤兵,但厥由也被带回楚国。此后,他流亡楚国,娶妻生子。后代以名为姓,形成吴氏的分支厥由氏。又如夫差的儿子吴姑蔑,在与越人作战中被俘;吴亡前数年,夫差的太子吴友和王孙弥庸也一同被俘,流落到越国。

又有许多的政权争夺中失败的王室成员,因为避难,被迫背井离乡,流亡异国,我们在第一章提到过吴王余昧的两个儿子盖余和烛庸,逃难至楚,家族迁居河南沈丘一带;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家族曾先后流亡到宋国和楚国;阖庐之弟夫概迁居棠溪。这几支吴氏家族,后来都另立门户,开创新的姓氏。

更多的吴氏成员,流落异国后,还牢牢地守着自己的血缘标志吴氏。史籍《左传》上有个吴句卑,与第十七代君有同名之雅,是阖庐时期人。他是楚左司马戌的亲信。司马戌曾在阖庐王朝做过官,后避难到楚。吴句卑也一同逃亡来此,遂定居在楚。

越灭吴后,将王室成员大批发配到边远偏僻之地。罗泌在史籍《路史》中记载:越灭吴,勾践流放了夫差仅存的三个儿子(太子友、姑蔑、王子等三子,早被越人俘虏至越,传闻已被杀)。夫差的新太子叫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婺源。如今,竟繁衍发展成今日江西吴氏中最古老的一支。秦汉以来的鄱阳吴氏,就是吴鸿的后裔。吴鸿是夫差之子,夫差是诸樊嫡长孙,可见鄱阳吴氏与季札后裔延陵吴氏同宗异支。鄱阳吴氏传到北宋,出了个进士叫吴伸,官至提点刑狱。吴伸后裔传到吴得政时,又迁居执礼桥。元朝有裔孙叫吴仲常,中进士。传到明清,人才辈出,明朝见于史籍记载的有进士吴镛、举人吴霖等二十四人,清朝名见经传的有进士吴焯、举人吴邦宁等十四人。吴鸿在江西的后裔,还有鄡阳山下吴氏、浮梁吴氏、余干吴氏、乐平吴氏、安仁吴氏、进贤吴氏等支。余干吴氏,元朝还产生了著名的大学者吴正道。

夫差的家室又有一部分逃难至安徽歙县,其后裔发展成安徽吴氏中的重要一支歙州吴氏,他们也以吴王诸樊为始祖。歙州吴氏后来又分衍出江西南昌吴氏、江西德兴建节(楼下)吴氏等分支。

许多吴氏子孙为了逃难,被迫流亡到周围各国。清咸丰十年雍睦堂《长沙吴氏支谱叙》中说:越王勾践灭吴后,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