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迁徙分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華之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2 11:05:49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另据史料记载,入闽始祖祭公字孝先,为太伯六十二世孙,原居河南光州固始,唐时随王审知入闽平黄巢起义,堂族六人分居福州、泉州之间,称吴氏六祖,支分漳州及泉州。入粤始祖吉甫公,为宣公与世孙,宣公原居四川后迁江西南丰,后因战乱迁至福建汀州宁化县总之,吴氏虽遍及全国,但繁衍发展中心为江南一带。

据清光绪二十二年版的《海盐吴氏宗谱》记载,廷尉吴公晚年定居石门语溪洲钱(今浙江桐乡县西石门),故居至清朝末期尚存。谱称语溪洲钱吴氏,家族非常兴荣。大约在宋朝中期,吴氏子孙,恃贵犯法,给语溪洲钱吴氏带来厄运。谱称因为这次犯事,至使语溪吴氏家族家被籍,丁口窜毙殆尽,仅有一胤,侥幸逃过于这场劫难。

大难后幸存的一胤生了三个儿子,后来分居三处:长子吴德昭,留居石门洲钱祖居;次子吴德彰,赘居德清(今浙江德清)勾垒;三子吴德辉,赘居海宁县治前。留居语溪氏,后又分出三派:一派为吴绳翁后裔,分居马头村;一派分居海盐;一派分居石硅村,为吴申孙的后裔。

海盐吴氏一派,以吴馨为一世始祖。据《海盐吴氏宗谱》记载:海盐吴氏一世祖吴馨,字世芳,明末处士,世代居住在石门语溪洲钱。吴馨生子吴贤济,字北皋,排行第四。吴贤济是石门县的岁贡生,即秀才,当明朝末年,为避兵灾战乱,他将家室迁居海盐冈图画桥,成为海盐吴氏的始迁祖。

吴贤济迁居海盐画桥后,娶妻李氏,生育两子:长子吴相,次子吴宰。这两个儿子,以后又分为海盐吴氏的两个支派:吴相一支为海盐吴氏东支,吴宰一支为西支。海盐吴氏东西两支,后裔人丁兴旺,以书香传家。

陈留吴氏,属季札一支的后裔。传到吴恢这一代,家族始兴。吴恢官任南海郡(今广东广州)太守,是二千石的大官。吴佑是吴恢的小儿子,自幼随父亲学习儒家经典,稍大便颇有主见卓识。吴佑十二岁时随父亲到广州。当时,吴恢准备制作大批竹简用来写经书,吴佑劝阻说:此书写成,势必动用车辆搬运回中原。别人不知内情,还会以为你在广州搜刮了大批珍奇异物。大凡易引起嫌疑的事,君子都极为慎重。吴恢听后,感慨地说:吴氏宗族,真是世代不乏优秀的季子呀!父亲去世后,吴佑回到长垣县牧养读书,自得其乐。后举孝廉,又以品性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升任胶东侯国(胶东侯国在今山东平度县)宰相。任职九年,为政宽仁,深得人心。后又改任齐侯国(今山东淄博)宰相,因刚直不阿,得罪大将军梁冀,被降为河间侯国(今河北河间、献县一带)宰相。不久,辞官回乡,以教授经书为业,成为当时著名学者。他活到九十八岁时寿终正寝,葬在长垣(今河南长垣)

吴佑生了两子:长子吴凤,少子吴恺。吴凤,字君雅,官任汉乐浪郡(今朝鲜平壤)太守。这是见于史籍记载的最早到达今朝鲜国的吴氏成员。吴凤生的一个儿子吴冯,字子高,官任鲷阳侯国(今安徽临泉鲷城)宰相。吴凤的弟弟吴恺,任新息(今河南息县)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