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宣公之六:吉甫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7/12 20:28:31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再议宣公之六:吉甫

 

吉甫公是坤二公之子,宣公元孙。与宥公一样,是最具争议的成员之一。主要争议点有:

  1. 吉甫公之生年;

  2. 吉甫公之功名;

  3. 吉甫公之墓。

    首先谈谈吉甫公之生年,许多《宣公吴氏族谱》是避谈这一点的,也有《某谱》谈及,说他生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同一谱载,吉甫公父亲坤二公,约生于南宋淳熙末年(1189),儿子比父亲年龄长100岁;也有载“坤二公”生于宋孝宗末年1127―1194),儿子比父子年龄长50岁,都错了,把吉甫公生年提早,可以把宣公到吉甫公的代差拉近到40--50左右,还是偏差太大。按代差30计算,吉甫公生年,应在真宗咸平(998-1003)年间,是较为合理的。

    吉甫公生年之确定,是鉴定吉甫公是否是“宋广东博罗县知县”?是否是真正 “吉甫墓”的主要依据。

    其次,谈谈吉甫公,“宋进士,恩授广东博罗县知县”问题。

    一般来说,宋以前的进士,是难以辩真假的,因为许多《县志》,都是宋以后才编纂,许多“进士”的资料,大多来源于民间族谱,或《地方志》。到明清以后,就编纂有《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可作查阅,难以造假。所以,有关“宋进士”问题暂时搁下。先说“恩授广东博罗县知县”议题。

    广东博罗县,古称“归善县”,查阅《归善县志》卷之九 职官 归善县知县,无论是“宋”或“元”,均无吴吉甫其名,连个姓吴的职官都没有。(详见附图一)

    我们再看看藏于上海图书馆的《南丰吴氏族谱》摘要(详见附图二):

  • 坤二 “公由宁化移永定,在广东博罗县署内寿终任所。”

  • 吉甫公“宋进士,任广东惠州府博罗县,忠信廉明、邑人载德、名载邑志”。

    由以上两点所载,只能说明坤二与吉甫两公,均在“广东惠州府博罗县署”内任过职,并无说明吉甫公任职“知县”,《归善县志》卷之九 职官 归善县知县,也没有“吉甫”之名,连个姓吴的职官都没有。谱载“名载邑志”,《归善县志》也无“吉甫”之名。但坤二与吉甫两公,曾在“广东惠州府博罗县署”工作过,很可能是事实,但任何职务,无从查考。

    把在“某府”任职过,而夸大为任过“某府职官”,是常有的事。我南海某村吴老,就常夸他的先祖某某是“兵部尚书”,其实只是个“兵部主事”罢了。

    关于“吉甫墓”墓葬地点,有多种说法:

  1. 有《吴氏族谱》载:吉甫卒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原葬福建永定县丰田里莲塘岗上,绣针落槽形。

  2. 有《吴氏族谱》载:卒葬在大埔县广东地界与永定相连,土名断缺背“龟形”;

  3. 有《吴氏族谱》载:卒葬福建永定县丰田里莲塘岗上绣针落槽形。妣葬在广东大埔县断缺背吸水“龟形”;

    纵观以上三点,基本一致是:吉甫公“卒葬福建永定县丰田里莲塘岗上绣针落槽形。

  4. 查《永定县志》确记载有“元墓 博罗县吴吉甫墓 在莲塘”记录,但该墓是“元墓”,而不是“宋墓”!

  5. 2015年,永定又发现了一座 “介斋古墓”的《介斋墓志》,更证实了永定的“吴吉甫”是元代人,而不是“宋朝人”!

    以上二点,详情请参阅《华夏吴氏网》201552-7日的《永定县志--吴氏古墓 》、《 永定吴吉甫墓之疑团》等文。

  6. 鉴于《永定县志》确记载有“元墓 博罗县吴吉甫墓 在莲塘”记录,和《介斋墓志》载有::“自祖,讳吉甫,仕元。知广东惠州府归善尹等子句,可以肯定,元朝时,永定确有个曾任“博罗县”的“吴吉甫”,但他不是坤二公的儿子“吴吉甫”。

  7. 2015年,广东增城,也说发现了一座《吴吉甫古墓》,据“碑文”分析,其实只是座清朝的《吴吉甫古墓》。

  8. 我在整理深圳南头《五聚堂吴氏族谱》时,也有个六世孙“吴吉甫”,他是宋末元初人,元居士。

    纵观以上三个“吴吉甫”,都是宋末元初人,不是我们所找的坤二公儿子,北宋末南宋初人。

    在寻根问祖或鉴定《古墓》时,许多人往往只注重“姓名”,而往往忽视了“年代”,就算是“同名”“同年代”的,还要考察他的“妻妾”、以及“儿子”的情况。我南海某村族谱丢失了,某长者就去查找隔房邻村望族族谱,结果如他所愿,查到了个与他村始祖同名的八世祖“某某”,就以此为据编谱。他与我是同祖不同房的,我告诉他同祖另一房某进士编的“族谱序”里,提到看过他房的“房谱”,该“族谱序”清楚地写有“某村始祖某某,字某某,妻某某,子某某,孙某某”,但他宁选做“望族”的八世孙,而不认真正的始祖。奈何!

    同样,该望族族谱,始祖字廿一居士,“廿”可以唸作“念”,那么“廿一”就可变成“念一”。广东某居厚公派系的宗亲与该村联系,认为“念一”是居厚公长子吴鼎的儿子,结果,与他们一起,送了个“归宗碑”去无锡“归宗碑林”。

    在寻根问祖时,我还遇到另一种情况,就是始祖“同名”“同年代”的广西人 ,回到广东南海寻亲,广东南海族谱载该人早已死亡,嫡妻在乡独守孤房而终,怎么会有后裔回来寻亲?幸好族谱载有:“日久不通书信”等语,另娶妻室所至。(详见华夏吴氏网20163月文)

    盛世修谱是奉先思孝的好事,但切忌不加探索,人云亦云,更不可犯郭崇韬拜错太公之错。

    附图一:《归善县志》卷九之《职官》

        附图二:《南丰吴氏族谱》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