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吴氏族谱》载:吉甫卒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原葬福建永定县丰田里莲塘岗上,绣针落槽形。
-
有《吴氏族谱》载:卒葬在大埔县广东地界与永定相连,土名断缺背“龟形”;
-
有《吴氏族谱》载:卒葬福建永定县丰田里莲塘岗上绣针落槽形。妣葬在广东大埔县断缺背吸水“龟形”;
纵观以上三点,基本一致是:吉甫公“卒葬福建永定县丰田里莲塘岗上绣针落槽形。”
-
查《永定县志》确记载有“元墓 博罗县尹吴吉甫墓 在莲塘”记录,但该墓是“元墓”,而不是“宋墓”!
-
2015年,永定又发现了一座 “介斋古墓”的《介斋墓志》,更证实了永定的“吴吉甫”是元代人,而不是“宋朝人”!
以上二点,详情请参阅《华夏吴氏网》2015年5月2-7日的《永定县志--吴氏“古墓” 》、《 永定“吴吉甫墓”之疑团》等文。
-
鉴于《永定县志》确记载有“元墓 博罗县尹吴吉甫墓 在莲塘”记录,和《介斋墓志》载有::“自祖,讳吉甫,仕元。知广东惠州府归善尹”等子句,可以肯定,元朝时,永定确有个曾任“博罗县尹”的“吴吉甫”,但他不是坤二公的儿子“吴吉甫”。
-
2015年,广东增城,也说发现了一座《吴吉甫古墓》,据“碑文”分析,其实只是座清朝的《吴吉甫古墓》。
-
我在整理深圳南头《五聚堂吴氏族谱》时,也有个六世孙“吴吉甫”,他是宋末元初人,元居士。
纵观以上三个“吴吉甫”,都是宋末元初人,不是我们所找的坤二公儿子,北宋末南宋初人。
在寻根问祖或鉴定《古墓》时,许多人往往只注重“姓名”,而往往忽视了“年代”,就算是“同名”“同年代”的,还要考察他的“妻妾”、以及“儿子”的情况。我南海某村族谱丢失了,某长者就去查找隔房邻村望族族谱,结果如他所愿,查到了个与他村始祖同名的八世祖“某某”,就以此为据编谱。他与我是同祖不同房的,我告诉他同祖另一房某进士编的“族谱序”里,提到看过他房的“房谱”,该“族谱序”清楚地写有“某村始祖某某,字某某,妻某某,子某某,孙某某”,但他宁选做“望族”的八世孙,而不认真正的始祖。奈何!
同样,该望族族谱,始祖字廿一居士,“廿”可以唸作“念”,那么“廿一”就可变成“念一”。广东某居厚公派系的宗亲与该村联系,认为“念一”是居厚公长子吴鼎的儿子,结果,与他们一起,送了个“归宗碑”去无锡“归宗碑林”。
在寻根问祖时,我还遇到另一种情况,就是始祖“同名”“同年代”的广西人 ,回到广东南海寻亲,广东南海族谱载该人早已死亡,嫡妻在乡独守孤房而终,怎么会有后裔回来寻亲?幸好族谱载有:“日久不通书信”等语,另娶妻室所至。(详见华夏吴氏网2016年3月文)
盛世修谱是奉先思孝的好事,但切忌不加探索,人云亦云,更不可犯郭崇韬拜错太公之错。
附图一:《归善县志》卷九之《职官》
附图二:《南丰吴氏族谱》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