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长沙王王位佚。《汉书》中载:“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一年薨,谥曰文王,子成王臣嗣。薨,子哀王回嗣。薨,子共王右嗣。薨,子靖王差嗣。孝文后七年薨,无子,国除。初,文王芮,高祖贤之,制诏御史:“长沙王忠,其定著令。”至孝惠、高后时,封芮庶子二人为列侯,传国数世绝。”刘邦帝业一确定,刘邦和吕后,就用种种方法,去消灭异姓功臣。刘邦死后,吕雉一直想借机除掉吴芮,但是当时长沙王交出南越管辖权后,吕后突然间削除过去汉封赵佗的“南越王”爵?位,并遣隆虑侯周?等人率军往讨。汉军因水土不服地形不熟战争失败,要长沙王派出陆贾去谈判,陆因与赵佗有旧,在南越受到盛大欢迎。佗献白壁、翠鸟、犀角、紫贝、生翠、孔雀等珍物,愿长作汉之藩臣,而实际上仍称王如故 .吴芮采用和平友好的措施加强民族团结,至今在广西壮族,越南等地区受到尊敬.同时福建等地也不安稳,吕氏在大旱之年强行征粮草引起动乱,吴芮派出部属去福建,《史记》卷114?东越列传:“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从诸侯灭秦。…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无诸、摇率后在吴芮帐下听用.公元前201年,时年四十岁的吴芮与爱妻苹泛舟湘江,与这位征战廿多年同甘共苦在一起的亲人,庆祝自己四十岁的生日。吴芮望远山,思念家乡瑶里;看湘水,回忆青年时代在瑶河畔晨鸡起舞的日子。面对明月,其妻吟咏:“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沙王妃毛氏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才子之一,其大部分诗歌收集在<诗经>里,笔者将在近期内另行著述介绍)吴芮听罢,心潮澎湃,留言,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死后请把我送回家乡瑶里五股尖仰天台,要与父辈祖先在一起述说,我尽最大努力做了他们嘱托我的事,可以放心和他们在一起朝迎旭日东升,暮送夕阳西下了。)是年,夫妇双双无疾而终.对吴芮的英年早逝的历史之谜,在各地史料中说法不一.
▲说法一:出家为僧说:吴芮为避免刘邦追查,剃发为僧名为“了尘”和尚,后收了一些徒弟,在英山尖上造起了“文殊寺”,终生为其女婿英布诵经、超度。(见英山县志) ▲说法二,行兵途逝说:公元前201年,刘邦诏令吴芮率兵去安定福建,行至金精山(今江西宁都县西北15里石鼓山)病逝,谥文王。(此见较多书中有载) 另有一说吴芮的【吴芮墓】,在婺源县霞头乡鸡山上,墓冢有三,并列在山顶广数百亩的范围内,间距约百米,宛如冈峦兀起,西座即王墓所在。墓坐南朝北,封土呈弧形,高10米,宽5米,长8米,前有封门石,四周青石罗砌。墓碑有二,阴纹字迹清晰,一碑高132厘米,宽66厘米,面刻"延陵郡三十世祖汉长汉王讳芮溢文吴公之墓"等字,清雍正十一年岁次癸丑盂冬月立;另一碑高88厘米,宽98厘米,面刻"汉长沙吴文王芮墓"等字,清乾隆二十八年秋月立。墓旁侧有龙潭,相传昔日乡人祷雨辄应。
鄱阳县也为吴芮建有一座庙 据《江西通志》卷一○九载:“吴文王庙在鄱阳毛家巷,祀汉长沙王吴芮,祠在州治内,宋知饶州范仲淹迁治西。”(注:这位知州范仲淹还特意为吴芮的事迹来到浮梁瑶里(见浮梁县志有载,后来曾沿着吴芮从赣入湖的道路到衡阳,岳阳,长沙凭吊吴芮一生的功绩,并留下大量文章))在国家文物局珍藏一幅赵孟兆页《汉番君庙碑》帖册,册纵25.5、横13.2厘米,每页书二行,行四字,字大盈寸,全碑共482字,是赵孟兆页晚年楷书的代表作,运笔酣畅稳健,结体宽博缜密,线条流畅滋润,风貌清秀恬静,楷中带有行书笔意,自具风格,可以说是典型的“赵体”。番君庙自北宋范仲淹适治西后,元人感其德,为庙立碑,由翰林学士元明善撰文,中书舍人高日方篆额,赵孟兆页书丹。碑石乃饶国公吴克已倡建,赵书碑文在延?六年(1319)三月三日,距今已有680余年历史了。
我认为长沙志书上说的可以采信:“吴芮,秦时被封为番阳令。楚王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刘邦即位,将临江改长沙,加封他为长沙王。吴芮在位时,为政以德,很得羽,死后臣民这他举行隆重葬礼。吴王墓遗址,在长沙城北。旧府志载:“在北门外祀汉长沙王吴芮。今此门外大道旁菜园内有极小之庙即其地”。 传说吴王墓高22米,墓旁立一祀庙,叫吴王庙,但吴王墓遗址流传到今,大概是人们追念其功德所至。”这一说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长沙“县北有吴芮墓,广逾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廛郭及佳憩也”。吻合。长沙旧府志载;“在北门外祀汉长沙王吴芮。今此门外大道旁菜园内有极小之即为其地"吴芮的家族墓地在今长沙市市立一医院或青少年宫、五堆子、六堆子一带。 1984年我在南京大学向老师问这一问题时,吴老说,吴芮死后四百二十四年后,其后人将墓迁葬至浮梁瑶里。他指着一本书上对我说,你看:“魂黄初末(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