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系在《吴氏大统宗谱》第十次重修之时,双方议定两谱统宗合编。此后历经咸丰、同治、光绪、民国和1950年五次重修。从谱载资料知道,存惠公派谱系之争特多,几乎每修必争。主因是有识之士早就发觉谱系传世不尽合理,有缺失之误,提议增补以缓解矛盾。但仅是局部的就事论事,当然难以服众,难怪每修之必争。但对造成谱系缺失的真正原因和谱系在哪一时段里的缺失,以及谱系之缺究应增补几世才最恰当,等等问题,从未在根本上去追根究蒂、考证分析,故二百年来始终不能澄清。
记得三年前,我们编著了《中华吴氏大统宗谱》“总世系表”。表中汇集了各个派系,此表可互为对照比较各个派系的世序差别。其时就已感到存惠公系世序偏低很不正常。如存惠公上祖光烈,位居隋朝高官,领兵抗击唐太宗70余日,其世序哪有仅是57世之理? 又如唐存惠公身处唐末,官东川节度使进丞相爵,其世序怎可仅是65世? 再如毛村和历村等支奉得玉公为入迁始祖,他已身处元末,而世序却还不到80世。以上数例都说明存惠谱系与实际世序不符太多。为澄清谱系。正确定位,必须端正修谱态度,为存惠公谱系作深入细致的考证研究。我们经过不少曲折,所化的考证时间不会少于二年半,现在终于有了结论,基本上达到符合谱系编著的三大要素即朝代、年代、世序三者间既互为制约又相适应这一标准。其最终目的是为存惠谱系做到正本清源,世序定位正确,查考有据。这就为保证修谱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关具体考证经过,请详见专文《存惠公派谱系之<世序>探辨》。
3、关于李舍支和短沟上支“正本清源”的问题
我们在编著毛村支谱的同时又编著新丰支谱。毛村谱祖于存惠派,新丰谱祖于太一公派。两谱的祖源不同,但发现毛村龚巷支和新丰李舍支、短沟上支谱系记载完全相同。如此奇特现象,实为罕见。为查清缘由,辩明正误,我们着重对这问题进行考证,从各自上世祖源起,以及历世名讳,依次列表至出现差异所在年代等分阶段加以分析。鉴于毛村龚巷支谱载历史于明万历年间已有记载,后于清乾隆年间再由龚巷分徙出李合支和短沟上支。第13次、14次、15次《吴氏大统宗谱》均有载。新丰谱开始创谱于乾隆18年(1753)。故毛村谱较新丰谱历史早二百年。再从两谱出现差异的年代1900年分析:新丰谱序文中写有“新渎桥、修浦等支皆自来也”的记载,而这一年是新丰谱第四次修谱,这正说明李舍支和短沟上支就是在同一年入编进新丰谱的。现已考证确实,事实清楚,认为原入编于新丰谱太一公派的李舍支和短沟上支,本届修谱改为入编于毛村龚巷谱存惠公派为宜。超过一百年的谱系讹误,终于正本清源,还原来历史面貌。这是本届修谱的又一成绩。有关考证详情,请参阅《关于新丰谱与毛村谱相同原因的探究》一文。
总之,我们在编著分支谱工作上,完全以编著总谱的要求进行的。认真、负责、严格审查是我们应有的工作态度。我们知道谱系的考证和解决存疑问题比较难;要从中去发现问题,实际上则更难。如果没有坚韧不拔、锲而不合的精神和迎难而上、肯下功夫的话那是编不出既有质量又有水平的谱的。我们正是以这样的精神和这样的态度在做的。我们非常欢迎各位宗长各位宗亲对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继续改进工作,提高编著质量。我们认为,只有认真对待工作,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自会赢得广大宗亲的热情支持和密切配合,并得到信任的。相信我们伟大的修谱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
《吴氏大统宗谱》主编 吴寿錡 2007年7月20日 于钱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