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 祥贝村与大元村 吴氏宗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8 11:59:33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gohwu
 

 

    离开“七幢”,顺村间水泥路行百余米,便到了吴百朋的“尚书第”门前。

吴百朋(1520—1578),义乌大元村人。明代进士出身,官至刑部尚书。为抗倭寇、平内乱、固边防闻名的儒将。年60殁于任上,葬义乌山口村青

    吴百朋为官清正,爱民如子,曾在抗倭斗争中救民于倒悬,支持过时任县令的海瑞惩诫权贵的行动。戚继光奉命入闽平倭前,在义乌一带组建“戚家军”,以代替原先“畏敌如虎、害民如贼”的腐朽明政府军,便得到吴百朋的支持。所以义乌流传一句话:“没有吴百朋,就没有戚继光。”吴百朋最后官至刑部尚书,故居便称为“尚书第”。在门前按规矩设有四旗六杆,近年已恢复原状。“尚书第”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威武可爱。

    义乌才女倪仁吉,是吴百朋的曾孙媳,其故居在“尚书第”南向西侧,称“仰止堂”,系吴大缵(吴百朋子)所建。倪仁吉从小生活在浦江县化龙池上金生村(现兰溪市梅江镇倪大村),自幼在刺绣、绘画、书法、诗文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凡的才气。她的绣品“巧夺天孙,灵动不减”,“孕秀仙华,针可呼神”,流传民间甚广,清人笔记已有许多记载。王虎文看到她的丝绣“《心经》一卷,素绫为质,刺以深青色,线若缕金砌玉,妙入秋毫”。韦嵩寿在隆平寺看到她的发绣《傅大士像》,“通体作篆寿字,内无墨迹,真绝技也”。她善丹青,喜作诗,反映内心真情,富有生活情趣,“险句每从天外得,丹青只向望中收”(倪仁吉诗)。60岁时,有《凝香阁诗稿》(2万多字,收236首诗作)付梓。时人赞叹备加,称为“绝代才女”。现虽大量散失,但中国国家博物馆、日本国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义乌市博物馆还保存她的绣、画《傅大士像》、《种树图》、《仕女图》、《梅鹊图》等。倪仁吉晚年在凝香阁为吴氏先祖绘制并题字的20幅肖像画,专家认为十分珍贵。

 

    倪仁吉为吴氏先祖绘制并题字的幅肖像画http://www.worldwu.com/article/news/archaeological/201002/6711.html

    为举办倪仁吉纪念活动,大元村委会不久前从6幢迁出。义乌市及江东办事处投资百万元,大元村筹资30万,对老屋进行修缮,作为“倪仁吉纪念馆”。

    倪仁吉才思敏捷,不让须眉,令人叹为观止。今义乌大元村吴氏宗祠尚存一副对联:“家世东吴三让无称垂至德,衣冠南渡六经有用见真才。”此联原为吉水会元罗洪先所题,他博学多才,人称“怪才”。他来大元村吴家作客时,应族众之请,欣然题联曰:“□世东吴三让无称垂至□,□冠南渡六经有用见真□。”众人不知所云,请教其详。罗洪先哈哈大笑:“吴家历代出人才,后人中必有大学问者。此联首尾暂缺四字,日后自有添字续联者,必不致残缺也。”一时间,添字续联一事就成了吴家的热门话题。众人搜肠刮肚,挖空心思,但总是心有余而才不足,只得望“联”兴叹。130余年后,倪仁吉嫁到大元村,闻知此事,便笑而不语,沉思片刻,即挥毫续补四字:“家、德、衣、才”。细细品读,顿觉文气贯通,珠联璧合,非此四字莫属。真是信手拈来,妙趣天成,留下一段文坛佳话。

主要参考资料:
义乌《大元吴氏宗谱》,[清]同治壬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