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文斗璀粲进士村
2004-9-20 16:58:00
作者:桃花岛主 [/center]
大济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庆元县城东南二公里,这个历史上不足三百人的小村,自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至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的二百三十多年间,陆续出现进士及非进士出身涉足仕途者一百余人,故有“进士村”美誉。大济吴氏宗族因此逐渐成为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北宋进士吴桓的长女是当朝宰相李纲的母亲,其长子吴彦申是李纲的舅舅,舅甥二人于政和二年(1112年)同登进士;南宋名相文天祥是大济吴氏后裔吴渊的外甥和学生。故此,李纲为吴彦申作墓志铭,文天祥为吴氏族谱作序。崇文尚礼、尊儒重教的氛围也吸引许多名士流连驻足。南宋时,著名理学家朱熹曾游学于此;明朝时,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曾到大济讲学,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游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遗墨;清康熙年间名儒陆珑琪慕名来大济游学三年,在吴氏大理中宅壁上手书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四箴;民国时期,孔子南宗第七十四代奉祀官孔繁豪恭护孔子夫妇圣像,曾避隐于大济四年,死后葬在大济仙宫山。
大济鼎盛以来,历史的长河又向前奔流了数百年,虽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淡烟蓑草湮没不了昔日的辉煌,双门桥、进士府第、迎旨门街、接官亭等,似乎还向人们炫耀着往日的尊荣和威严;扁鹊庙、古地道、烈妇牌坊等名胜古迹,留下了无尽的猜测和遐想。
双门桥横跨于济川之上,与其他著名木拱廊桥相比,似乎少了点宏伟与精巧,但正是这座看似平凡的木拱桥,是大济辉煌历史的起点,每当登临时,人们总会对这座笼罩在文斗光辉里的普通木拱桥油然而生敬意。据大济《吴氏宗谱》记载,大济肇基祖吴崇煦创办“豹隐洞书屋”,请名师教导四子攻读应试文章,其长子吴榖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高中进士,这是大济村的第一位进士,时人称其“补天有术,掞月多才”,乡邻欣喜地在临清桥头加牌坊式桥门,以示庆贺和纪念。时隔十年,吴崇煦次子吴毂又于宋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十年内兄弟双双题名雁塔,声名远播,蒙皇上恩准,在临清桥的另一头再设牌坊式桥门,建“双佳坊”,称“双桂连坊”,寓兄弟双双蟾宫折桂之意,并改临清桥为“双门桥”。
“双门桥”还是我国现存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木拱廊桥,根据大济吴氏族谱记载,双门桥的始建时间应早于公元1024年,就从1024年算起,比北宋青州(史称木拱桥最早的发祥地)出现的虹桥早10多年,比《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早100多年,而且比现在各地发现的木拱桥始建最早的记录——闽清合龙桥早110多年,历史最悠久,引起国内知名桥梁专家和古建筑学专家及有关专业人士的极大兴趣。
大济古民居是大济辉煌历史的又一实证,虽然现存的大济古民居不是群英荟萃的宋代遗留下来的,但就是这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历史遗存,还是让我们窥见往日的不凡气势,看那朱门深院,青砖碧瓦,雕梁画栋,既有浓郁的传统建筑风格,又不失江南民居的特点,这些深宅大院无不显示着主人当年地位的显赫和生活的富足。大济古民居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其一,在巍峨的青石门楼下,许多古居都砌有三级石阶进入大门,以示门槛高贵,是主人身份的象征,据说这是官宦人家居住的府邸;其二,古民居与多古地道相连,通往村外。地道口有的设在壁橱,有的设在灶旁;其三,报单多。大济肇基以来,以“诗书传家,文章济世”为祖训,在各级应试中经常喜报频传,现在还有多种喜报完好地贴在墙上;其四,大济古民居大部分有“德”字匾额,如裕德堂、齿德堂、达德堂、树德堂、修德堂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