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920年7月的“直皖战争”和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吴佩孚先后打败段祺瑞、张作霖。到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时,吴佩孚已经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国家政局。工人罢工造成长达千余公里的京汉铁路陷于瘫痪,直接扼住了数十万“直军”的经济命脉,陷入“灭顶之灾”的吴佩孚虽然在工人罢工前,曾经劝说工运领导不要在京汉铁路罢工,或选择别的地方罢工。而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借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工作重心是在城市发动暴动和开展工人罢工运动,目标直指的就是要革吴佩孚这样北洋军阀的命。吴佩孚在劝说无效,事态难以控制的情况下,采取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派大批军警分别在长辛店、郑州和武汉江岸等处进行血腥镇压,京汉路全线牺牲的“二七”烈士共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者60余人,1000余人被工厂开除,其中领导罢工的中共党员林祥谦、施洋等也被杀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这场罢工虽然以工人复工,吴佩孚的“胜利”而结束。为此,吴佩孚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既成为他一辈子难以言表的伤痛,也形成一条与共产党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俗语说“出头的椽子先烂”。1924 年,吴佩孚处于其一生之中的巅峰时期。9月8日,吴佩孚以“中国最强者”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是时,人们普遍看好吴佩孚的前途,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甚至认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其后,吴佩孚的发展轨迹和这些“预言家”们开了一个玩笑。 人们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由于吴佩孚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推翻直系中央政权。冯玉祥这位“倒戈将军”在背后一刀,大伤了吴佩孚的元气,导致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惨败,吴佩孚也从“时代的宠儿”一下跌到人生的低谷。1934年5月,冯玉祥到蓬莱阁游览时,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虽然抒发了自己忠心报国的情怀,但并没有解开同蓬莱人吴佩孚的旧日“疙瘩”。 真正结束吴佩孚政治生命的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带来的后果。1926 年7月,南方国民革命军以蒋介石为总司令誓师北伐。吴佩孚地处两湖,事实上成为了北伐军的头号目标。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担任了北伐先锋,先后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血战,大败吴佩孚,共产党人也以武力方式为“二七惨案”牺牲的烈士报仇雪恨。 吴佩孚的人生道路证实了“盛极必衰”的必然规律。他兵败两湖后不得已流亡入川,寄四川军阀杨森篱下。吴佩孚手里没有军队支撑,也就失去了行政资源和话语权,吴佩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主角”地位已经结束,取代他的蒋介石已经粉墨登场。蒋介石通过1929年与李宗仁的蒋桂战争,再到1930年与阎锡山等的中原大战,直到1931年春,一步步巩固了在国民革命军的领导地位后,蒋介石才允许吴佩孚离开四川。吴佩孚在结束了四年流亡生活后,同年秋,应张学良以子侄身份的邀请定居北平,住在张学良赠送的东四什锦花园胡同的大宅院,每月接受张学良馈赠的4000元维持生活。 “九一八”事变后,已经“失势”的吴佩孚虽有东山再起之意,但在日本的威逼利诱面前,并没有放弃民族气节甘做日本的傀儡,保持了晚节,这也是家乡人为之称道的地方。而汪精卫在日本扶持下,于1940年 3月30日在南京组建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傀儡政权,叛国投敌,成为中华民族千古罪人。 大家在议论这些历史事件时,有人调侃说:“蒋介石与共产党结下那么深的冤仇,到现在台湾国民党与大陆共产党逐渐消除隔阂,来往访问不断,几乎成为了一家人。如果吴佩孚现在还活着的话,只要承认错误,共产党也会原谅他的。”这只是“如果”,但历史车轮不会倒转,因为这个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正站在历史舞台上,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围剿”红军,企图扼杀红色政权。驻在北京什锦花园胡同的吴佩孚和长征到达陕北的毛泽东也没有握手言和的机会,更没有像现在这样整个国家政治清明、走向复兴的局面,何况吴佩孚也没有能活到138岁的长寿基因。 吴佩孚死于1939年12月4日,时年65岁。1940年1月21日,国民党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公祭吴佩孚,华北沦陷区的各省市三日之内均下半旗志哀。抗战胜利后,为表彰其保持晚节,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一级上将。灵柩在拈花寺暂厝七年之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12月16日才为吴佩孚举行国葬,就葬在北平西郊玉泉山西麓自家购买的约计40亩茔地里。在场的人在议论这段历史时纷纷插话。有的说:“当时募集的公葬费本相当可观,因此墓地的设计极为雄伟宏大。从图纸上看,坟茔高大,石座玉栏,还有碑亭、神路、石人、石兽、阳宅和树木围墙。然而随着当时经济崩溃,物价飞涨,只建成了一座坟墓宝顶(水泥碹)和一个为掩埋墓门的土台,就用尽了巨额的募款。结果坟地成了个简陋的半成品,连墓碑都未能建成。”到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吴佩孚墓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可以想想,这个时候的国共两党及所领导的军队已经反目,正在战场上厮杀,谁还能顾及建造吴佩孚墓地这一类事物呢! 有的说:“最早吴佩孚墓立‘孚威上将军吴公之墓’石碑,坐西朝东,面向沦陷的北京和故乡蓬莱,至死不忘收复失地。”还有的说:“过去有个吴佩孚手下的师长在这里看坟,上世纪五十年代,香山村请他在一所小学里做事。‘文革’开始后,这个人就从人间‘蒸发’了。”还有的人回忆:“每年的清明节,吴佩孚的后人都来烧香上供,祭扫一番。经过土地改革,吴佩孚墓地以树木为界,划了十亩为私家坟地。1952年,政府曾颁发由北京市长彭真签署的《土地所有权证》。‘文革’中,墓地惨遭破坏,‘大宝顶’上面被砸出几个大窟窿,土台没有了,地下墓门露出多半截,墓中棺木亦被毁,或有人拿回家做了小推车架子。”从在场人的情绪看,大家既流露出对“文革”的不满,又对长眠于地下的吴佩孚没有得到安宁而叹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