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孔公建义冢碑记解读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哑易斋  文章来源:寿限公式命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3 22:43:46  文章录入:哑易斋  责任编辑:gohwu
 
[align=center]希孔公建义冢碑记解读[/align] 1. 拜读细研,“义冢碑记”绝非传言,乃实情所述。情节之细,人事之确,是后人编造不了的,何况无由臆造,无因伪造。 2. “碑记”是明朝万历十三年春三月(1585年)七世祖希孔,与其弟希孟共同建立祖茔、祖碑、祖谱时的自撰碑文。明末,茔、墓、谱、碑神秘失踪三百年,但碑记原文(抄件)被七世祖希孟、八世祖真敬、九世祖之俊这支宗支系保存流传下来,直到十六世宝善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四续家谱时,把碑记自加评语附谱面世(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又经三十二年后,即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在沙峪沟发现了五世文进、六世永科墓碑及祖碑谱。 3. “碑记”中,有“希孔字鲁皋,予之七世祖也,为清泉保长。”由此可知,清泉是地名、村名。清泉村(庄)不仅是七世祖希孔、希孟的居住地,“先人遗地”也在此。说明六世永科、五世文进也在此生活。由此可知清泉村是明朝时先祖们的居住地,这才是始祖由河北枣强迁来岱东的始居地。 4. “碑记”中,有“希孔字鲁皋,永科祖之冢男,予之七世祖也。”由此可知永科是六世祖。但是,在文进、永科墓碑没有被发现之前,邱家店祖碑就在眼前,它确是按永科、文进、希孔排之!七世祖自撰的“碑记”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祖碑的出土面世证实了“碑记”是正确的,邱家店碑谱有误。 5. “碑记”中,希孔提议,祖母王氏及母张氏同意,希孟弟亲自动手置先人遗地一畝三分建义冢(祖茔)。准确地点:泉河东岸之上,南至官路村,东邻李邦卿,西和北都是自己管业地。水绕山映,风水其吉且佳。由此可见,始祖茔地在官路北,清泉村南之间;或曰官路北,留送南之间。 6. 明朝万历十三年前,五世祖文进、六世祖永科已作古,希孔希孟建义冢时只是征求祖母和母亲的意见,而不是征求其祖和父亲的意见。 7. 明朝万历十三年之前,希孔掩骼埋渍,朽骨随处可见。说明此前没有祖莹,而是乱葬,年代久远,坟墓叠见,朽骨四散。也说明了吴氏家族人丁不少,决不止家谱上的七代才八人。 8. “碑记”中,有“凡欲葬不必问,既葬不必谢,岁久葬满,再以管业地扩之,第恐时异势殊后世必至于阻,故磐石立碑,以明其志,望后世守而行之,推而广之。”每读至此,七世祖兄弟俩德行善举令后辈感叹不已!可知,当时家族家业不小,若几百亩,仅够家小糊口,绝不会捐田建义冢,并令后世守而行之,推而广之。 9. 由五世文进、六世永科的碑文可知:明朝万历十四年冬(1586年),重修了其祖父和其父亲的坟墓,并且同年同月立碑,在五世祖文进碑阴刻有七代祖谱。由此可证,这是七世希孔希孟为岱东吴氏家族首次立祖茔、祖碑、祖谱。 10. 由“碑记”可知,七世祖的祖母王氏及母张氏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不仅赞赏七世祖希孔、希孟的乐善好施之心超过其祖其父,还积极支持建义冢,同意以先人的遗地置之继志述事也。 11、“碑记”中明万历十三年春三月建义冢,五世祖文进及六世祖永科的墓碑均是明万历十四年十二月修建,其坟必定在清泉村祖茔内,绝不会远在15里外的沙峪沟。证明岱东吴氏家族经历了一段巨大变故,不得不密迁祖茔祖碑,否则祖坟祖碑怎么会在300年后于沙峪沟被发现。 12、从历史资料来看,清泉决不会是沙峪沟。清泉村在清朝初期就不存在了,但是官路村还在,清泉村的吴氏家族田地(管业地)在官路村北,两地相邻相连,“碑记”中记载的清清楚楚。现实的目前实际情况是,沙峪沟在官路村西南20余里,邱家店之南10余里。而三百年后,祖碑确确实实在沙峪沟出现,这三百年的失踪之谜有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