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吴氏长沙国独存五世原因(最终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潘明礼  文章来源:南京哓庄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28 23:11:05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gohwu
 
 

参考文献:

[ 1] (汉)班固:《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386页。

[ 2]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663页。

[ 3] (汉)司马迁:《史记》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年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8月版,第639页。

[ 4] (汉)班固:《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386页。

[ 5] (汉)班固:《汉书》卷一《高帝纪》[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13-14页。

[ 6] (汉)班固:《汉书》卷一《高帝纪》[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12-13页。

[ 7] (汉)班固:《汉书》卷一《高帝纪》[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13页。

[ 8] [ 9] [ 10] (汉)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8月版,第2000页。

[11] (汉)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8月版,第261页。

[12] 周长山:《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7月版,第2页。

[13]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8月版,第42页。

[14] (汉)班固:《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385

[15] (汉)班固:《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385

[16] (汉)班固:《汉书》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1570-1572

[17] 佟建寅、舒小峰:《中国秦汉政治史》[M],人民出版社,19941月版,第57页。

[18] (汉)司马迁:《史记》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年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8月版,第639页。

[19] (汉)班固:《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386页。

[20] (汉)班固:《汉书》卷一《高帝纪》[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18页。

[21] (汉)班固:《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384页。

[22] 龚鹏九:《关于吴芮长沙国史实考察》[J],《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第4期(总第46期)。

[23] (汉)班固:《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384页。

[24] 参考自罗庆庚:《论长沙国的历史地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第26 1期;罗庆康在《吴芮受封原因初探》[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12 4期)也指出《考古》1976年第二期有说汉高祖七年由利仓继任为相。

[25] (汉)班固:《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106页。

[26 ] 严耕望:《秦汉地方行政制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月版,第19页。

[27] 严耕望:《秦汉地方行政制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月版,第14页。

[28] 参考自秦剑鸣:《中国官制通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0月版,第14页。

[29] (汉)班固:《汉书》卷三十八《高五王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417页。

[30] 参考自罗庆康:《论长沙国的历史地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1月,第26 1期,有言:利仓是楚国人,《通志》卷29《氏族略》:楚公子食采于利,后以为氏。利,今之葭明(今四川广元县西南)也。其实,楚国的西北部已到了陕西的武关,应该说,葭明应在楚国之内。可见利氏乃楚国旧贵族。《史记》卷8《高祖本纪》里提到了利几,应为利仓同宗。汉五年(前202 年)秋,利几反,高祖将兵击之,利几走。利几者,项氏之将,利几为陈公,不随项羽,亡降高祖,高祖侯之颖川。高祖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而利几恐,故反。 ……利仓是楚人还有证据。他的儿子叫利豨,南方谓(猪)曰豨。第四代车大 侯利秩免侯后,回到了车大县,即江夏竟陵县,此地在湖北汉江南岸,属楚地。

[31] (汉)司马迁:《史记》卷十九《惠景间侯者年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8月版,第800页。

[32]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五《江水》[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720页。

[33] 参考自王果、陈士溉、陈士镜:《长沙史话》[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10月版,第121-124页阐述《马王堆与第一、二、三号墓》部分。

[34] 参考自罗庆庚:《论长沙国的历史地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第26 1期。

[35] (汉)司马迁:《史记》卷十九《惠景间侯者年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8月版,第799页。

[36] (战国)孟子:《孟子》第二篇下《公孙丑章句下》[M],远方出版社,200612月版,第61页。

[37] (汉)班固:《汉书》卷一《高帝纪》[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13页。

[38] [39]  (汉)班固:《汉书》卷一《高帝纪》[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14页。

[40] (汉)班固:《汉书》卷一《高帝纪》[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15页。

[41] (汉)班固:《汉书》卷一《高帝纪》[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18页。

[42][43] (汉)班固:《汉书》卷一《高帝纪》[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19页。

[44] (汉)班固:《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384页。

[45][46] [47] (汉)班固:《汉书》卷一《高帝纪》[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19页。

[48] (汉)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8月版,第261页。

[49] (汉)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8月版,第262页。

[50] (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8月版,第1908页。

[51] (汉)班固:《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488页。

[52] (汉)班固:《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539-540页。

[53] (汉)班固:《汉书》卷六十四《严助等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634页。

[54] (汉)班固:《汉书》卷一《高帝纪》[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13页。

[55] (汉)班固.:《汉书·高帝纪·文颖注》[M] 中华书局1962年版(参考自王勇《汉初吴氏长沙国独传五世原因新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3月,第23卷,第2期)。

[56] (汉)班固:《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韩鲜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954页。

[57] 吕思勉:《秦汉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7月版,第56页。

[58]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四卷<上册>[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1月版,第292页。

[59] 黄松筠:《中国古代藩属制度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9月版,第29页。

[60] 关于吴芮籍贯,众说纷纭。本文此处主要参考自李新才:《吴芮乡异考》[J],江西历史文物,198702期。

[61] (汉)班固:《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386页。

[62] (汉)班固:《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386页。

[63] (汉)班固:《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韩鲜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958页。

[64] [65] [66][67](汉)班固:《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386页。

[68] (汉)班固:《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韩鲜传》[M],中华书局,20078月版,第955页。

[69] 参考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月版,第4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