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地名对照及略考(较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8 8:49:11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八畫】
 

  环 庆    宋环庆路治庆州(庆阳府,今庆阳)。“环”指环州(今环县),辖今陕甘各一部。金
         为庆原略。
  青 山    ①即安徽当涂东南的青林山,李白葬此。②即内蒙古呼和浩特以北的大青山。
  青 州    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时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山东东北部、河北一小
         部。东汉治临萏。东晋以后治今益都辖境缩小。隋唐为青州北海郡。宋青州。元为
         益都路。明改青州府。民国废府。
  青 城    今四川灌县东南。本清城,唐开元中改“清”为“青”。元并入灌州。
  青 唐    吐蕃所筑城,在今青海西宁或乐都。
  青 溪    ①三国吴在建业城东南所开运河,从钟山西南,经今市区入秦淮河。五代以后渐淤
         塞。 ②805年,唐改还淳县为青溪县,治今浙江淳安西淳城镇。北宋末改淳化。南
         宋改淳安。
  青龙镇    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旧青浦。 宋淳化二年(991年),在此置青龙镇,地沿青龙江,
         江水北流入吴淞江。宋为港口,号小杭州。南宋以后衰落,青龙江亦多淤塞。
  青羊宫    道观,在四川成都西南,唐建,清初重建。
  青草湖    即巴丘湖,指洞庭湖东南部。
  青莲乡    唐属绵州昌明县,即今四川江油南青莲场。李白幼时居此。
  奉 天    ①唐德宗避难处,即今陕西乾县。②清初于盛京(今沈阳)设奉天府。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设奉天省,治奉天府。1929年改辽宁省。
  奉 元    元中叶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即今关中西安周围地区。明改西安府。
  奉 先    唐开元时改蒲城县为奉先(奉祀玄宗父睿宗之意)。宋仍为蒲城(今属陕西)。
  武 川    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武川西南。
  武 乡    诸葛亮封武乡侯,地在汉中东北。北魏曾置县。
  武 关    秦武关在今陕西丹凤东南。
  武 州    南朝梁陈有武州,隋为辰州。武州以武陵(今湖南常德)而名,辰州则以辰溪得名。
         ②西魏至唐在今甘肃武都一带有武州,唐末改阶州。③燕云十六州中的武州,治今
         河北宣化,晚唐始置。契丹改归化州。④辽在今山西神池等地设武州。明初废。
  武 林    ①即今江西余干北的武陵山。②杭州西灵隐、天竺诸山总称,又称虎林。因而又以
         武林为杭州别称。
  武 昌    ①今湖北鄂城旧名鄂县,孙权改名武昌。吴曾为都,又为武昌郡、江夏郡治所。两
         晋南朝都有武昌郡,以武昌县为治所,隋始废郡。南宋为寿昌军。武昌县名,至清
         尚存。民国先为寿昌,旋改鄂城。 ②唐后期建武昌军,设节度使,治鄂州(今武汉
         市武昌)。其地汉置沙羡县,隋朝改江夏县,至此军号武昌,县名仍旧。 元朝改鄂
         州路为武昌路,治所仍名江夏。明清为武昌府,府治亦名江夏。民国度府。武昌府
         治始为武昌县。今为武汉市的一部分。另设武昌县于武汉市以南的纸坊镇。
  武 定    ①今云南武定一带,元置武定路。明为府。清中叶改武定州。②今山东惠民尸带,
         明有武定州(原名乐安州)。清雍正时设府。民国废。
  武 城    春秋鲁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楚有二武城,一在信阳东北,一在南阳北,后者本
         属申。晋武城在今陕西华县东。汉曾于此置武城县。战国赵武城亦称东武城,在今
         山东武城西北,为平原君封地。南朝时,今湖北黄陂东南亦有武城,即武口城。
  武 威    公元121年,汉置武威郡及治所武威县(今甘肃民勤东北)。东汉移治姑臧(今武威)。
         隋唐为凉州武威郡。西夏为西凉府。元甘肃行省有永昌路,治所在今武威西北。明
         有凉州卫。清置武威县,即今县。
  武 都    汉武都郡治武都(今甘肃西和东南)。东汉时移治下辨道(今成县西)。西晋末,氐杨
         氏世有其地,以武都县西有仇池,常被称为仇池杨氏。后为北魏所有,废武都县之
         名。北魏所置武都郡,治石门(今武都东南),远在上述两旧郡治之南。隋唐为武州
         武都郡。此外,北魏在今宝鸡附近曾设武都郡,与上述武都是两个地方。
  武 陵    汉朝置武陵郡,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湘西及黔、桂各一部。 治所先在义陵(今湖南
         溆浦南),后移临沅(今常德西)。以后郡境渐次缩小。隋朝改临沅县为武陵县(今常
         德)。隋唐时朗州武陵郡,均治武陵。以后武陵为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治所。 民
         国时期改常德县。
  武 遂    战国韩燕各有一武遂。韩武遂在今山西临汾西南或垣曲东南。燕武遂即今河北徐水
         县西遂城。
  武州塞    今山西左云至大同西。
  武胜关    在河南信阳南,为大别山隘口。
  武侯祠    在成都市南郊。西晋末李雄建。
  林虑山    本名隆虑山,东汉改。在今河南林县西。
  析 津    辽于今北京城西南置析津县,与宛平同治。并建燕京析津府,以二县为治所,辖今
         北京周围地区。金改为中都大兴府,以析津县为大兴县。
  板 桥    ①今河南开封西与正阳商山道中,古时都有桥名板桥。②今山东胶县,古有镇名板
         桥。又昆明市东古有板桥驿。
  松 山    山名,在辽宁锦县西南,其西有松山堡。明末洪承畴在此被清军所俘。
  松 州    唐朝置,治所在今四川松潘。明朝时曾设松州、潘州二卫,旋合并为松潘卫。清朝
         时为松潘厅,后改州。民国松潘县。
  松 江    1278年,元改华亭府为松江府,治华亭。明清松江府治为东南都会,文化经济都很
         发达,今仅为上海市一属县而已。
  松 陵    今江苏吴江在五代吴越前为松陵镇,故以松陵为别称。
  松 漠    唐以契丹部落置松漠都督府,在今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
  松亭关    今河北宽城西南,古有关隘。
  杭 州    秦于今杭州置钱唐县。东汉分吴、会稽为二郡后,钱唐隶吴郡。南朝陈为钱唐郡治
         所.隋始建杭州,统辖今杭州周围地区。隋唐杭州余杭郡均治钱唐(唐改钱塘)。五
         代为吴越国都。南宋末为行在所,升临安府。元为杭州路。明清为府。民国时期以
         府洽为杭县。
  枋 头    在今河南浚县西。东晋桓温攻燕,在此大败。
  林 邑    即占城。
  刺 桐    亦作桐城。泉州别称。五代末留从效于城垣周围遍植刺桐。宋元及外国旅行家多称
         泉州为刺桐。
  直 沽    金元时称今北运河、南运河会合处为直沽,即今天津市内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汉口一
         带。
  直 隶    直属中央之意。明朝以直属北京之地为北直隶,直属南京之地为南直隶 (今苏、皖
         二省及上海市)。清以明北直隶为直隶省,南直隶为江南省。 民国将直隶省长城以
         北地划为热河、察哈尔两特别区域。1928年,改直隶为河北省。
  直 道    秦始皇时所建道路,北起九原(今包头西北),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
  苦 县    春秋楚有苦县,在今河南鹿邑东。传老子为苦县人。
  若 邪    “邪”一作“耶”。山名,又为溪,均在今绍兴境。若邪溪又名浣纱溪,传为西施
         浣纱处。
  茂 州    唐茂州治汶山(今四川茂汶)。明废汶山入本州。民国为茂县。1958。年改置茂汶羌
         族自治县。
  茂 陵    汉武帝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苑 川    即今甘肃榆中大营川,汉在川内置牧师苑。东晋时,鲜卑乞伏部居此。
  范 阳    唐朝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 又为
         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 宝应元年(762年)复改幽州节度
         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四年(769年),与固
         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范公堤    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筑泰州捍海堰一百八十里。议出监西溪盐税的范仲淹,知
         泰州张纶从其议,并命知兴化县,总其工事。 因称范公堤。后世扩建至582里。今
         堤东已涨出陆地百余里,堤身的一部分已建为公路。
  苕 溪    浙江吴兴有苕溪,因以苕溪为别称。
  茅麓山    作茅芦山,在湖北兴山县西北。李来亨守此抗清十一年。
  砀 山    ①山名,在河南永城东北,北有芒山,号为芒砀。②秦时砀县即在上述之地,隋朝
         改砀山县。1955年由江苏改属安徽。秦朝还以砀县为治所,置砀郡,治今苏豫皖毗
         连地区。汉初为梁国。
  郁 林    公元前111年,汉置郁林郡,治布山(今广西桂平西故城),辖今广西大部。 南朝时
         仅有以今桂平为中心之地。隋唐时期为郁州(唐郁林州)郁林郡。宋朝时郁州治南流
         (今玉林)。民国以州治为郁林县。今名玉林。
  郁 洲    传即田横岛,在今江苏连云港东云台山一带,原为海岛,清朝时始因涨沙与大陆相
         连。
  郁孤台    在江西赣州西南贺兰山顶,台筑于宋代。
  郁督军山   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奄      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古有赢姓奄国,为周公所灭。
  厓 山    在广东新会南,海口两岸对峙如门,元将张弘宏灭宋于此。
  招宝山    在浙江镇海东北,亦名候涛山。
  拂 林    隋唐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一带。
  拨换城    在今新疆阿克苏。汉为姑墨国,唐初属龟兹国,唐破龟兹后,拨换属龟兹都督府。
  拔达岭    唐时称今新疆乌什西北别迭里山口为拔达岭,又称凌山。
  轮 台    在今新疆轮台东北,原轮台国。汉灭其国,驻兵屯田。后入龟兹国。
  虎牢关    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春秋时虎牢为郑地。秦在此置关。汉以虎牢为成皋县。隋改
         汜水县。唐避李虎讳,称虎牢关为武牢关。
  虎思斡耳朵  1133年耶律大石以此为西辽国都,在今吉尔吉斯坦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
  鸣 条    传为汤伐桀的战地,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一说在今河南封丘东。
  岭外、岭表  均指岭南地区。
  岭 南    ①指五岭以南地区。⑧唐有岭南道,治广州,辖五岭以南地区。肃宗时又置岭南节
         度使。晚唐又分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两节度使。
  岭 海    亦指五岭以南地区,海指南海。
  岭北行省   元代后期,改和林行省为岭北行省。治和林。辖境包括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蒙
         古国、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各一部。
  岷 州    西魏时置,在今甘肃岷县一带。唐后期入吐蕃。北宋熙宁时复置岷州。南宋时为西
         和州,改治白石(今西和)。元朝仍于今岷县置岷州。民国时期为县。
  峄 山    邹山,在山东邹县东南。
  明 州    738年;唐朝置明州,治郧县(今宁波南),后迁今宁波地,吴越名鄞县。 南宋中叶
         升庆元府,元为路,明为宁波府。
  明圣湖    杭州西湖旧名,又名金牛湖。
  昆 阳    今河南叶县,自战国至元初,或名昆阳,或名汝坟。元移叶县(本在昆阳西南)于此。
  昆 吾    夏朝己姓部落,在今河南许昌东,为商汤所灭。
  昆 明    唐昆明指今四川盐源,入南诏后仍有昆明城之名。元始于今昆明置昆明县,为中庆
         路治所。明清至今均为云南省会。1928年分设昆明市、昆明县,今并为昆明市。
  昆仑山    即军屯山,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昆仑岛,古代海船视为险地,常有海难发生。
  昆仑关    在广西南宁东北昆仑山上,古今攻战要地。
  昆明池    西汉在今西安西南斗门镇东南洼地开湖,周围四十里。历代几次修浚。唐大和时干
         涸为陆。
  昆明湖    在北京西郊颐和园内。金称为金海。元引玉泉山及昌平泉水汇入,水量增加,名瓮
         山泊。明称西湖。清乾隆时称昆明湖,面积三千余亩。
  昆陵都护府  唐显庆时以西突厥东部地置,辖境在今巴尔喀什湖以东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及伊犁河
         一带。
  昌 平    孔子生昌平乡陬邑。昌平在今曲阜东南。
  昌 邑    今山东巨野东南,秦置县,南朝宋废,隋一度复置。两汉为山阳国、昌邑国、山阳
         郡、兖州治所。
  昌 国    ①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古有昌国。燕封乐毅昌国君,即以所占齐邑为封地。汉于此
         置县。南朝宋改置昌国县于临朐(今属山东)。隋恢复临朐原名。②今浙江定海,宋
         朝置昌国县,明朝置卫,旋废昌国县,迁卫至象山县东南,清时废。
  昌 黎    自曹魏至隋初,以昌黎(今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有昌黎郡。今河北昌黎
         县隋唐在卢龙县境内。辽置广宁县,为营州治所;金为昌黎县。
  昌南镇    景德镇原名,又称新平镇。
  易 州    隋改南营州为易州,置易县(今属河北)为州治。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易县。
  忠 州    唐朝改临州为忠州,治临江(今四川忠县)。南宋末期为咸淳府。元朝时仍为忠州。
         民国废州,以州治为忠县。
  罗猴山    在湖北房县西八十里;张献忠破左良玉于此。
  固 原    明清固原州,明九边之一的固原,均治今宁夏固原。
  图们泊    即今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顶的天池。
  图伯特    清初文献对西藏及其附近地区的称呼。外语称西藏,多据此译音,如英语Tibet。
  牧 野    在今河南淇县西南。商朝国都在今安阳,纣常居朝歌(一说纣父帝乙迁都,一说为离
         宫),故战地在其附近。
  钓 台    东汉严光(子陵)垂钓处,宋范仲淹筑严祠。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滨。
  钓鱼山    在四川合川东,三面为涪江、嘉陵江、渠江环绕,山势又极险峻,宋末期余阶在此
         筑城。
  钓鱼岛    台湾附属岛屿,在台湾岛东北约180公里。
  和 龙    原名龙城。前燕慕容鲩改名,在今辽宁朝阳。
  和 州    ①北齐至清有和州,治历阳,即今安徽和县。②高昌城常误作和州、火州。
  和 林    即喀拉和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蒙古窝阔台汗建都
         于此。
  和尚原    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宋吴阶破金兀术于此。
  制      春秋初年,郑取自东虢。在今荥阳东北。
  邾      即邹,古国名。楚灭邾,迁其君于今湖北黄冈,遂称其地为邾。秦在此设邾县,东
         晋末废,
  岱 宗    岱、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太山,均为古代称谓泰山之名。泰山,被奉
         为为五岳之首。历代帝王封禅之地。
  岳 州    本巴州,治巴陵(今湖南岳阳)。隋平陈后为岳州。
  岳 阳    晋置巴陵县,至清末改。民国始以清岳州府治为岳阳县。今置岳阳市、岳阳县。又
         古以太岳山以南地为岳阳。
  岳阳楼    传为汉末鲁肃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已建楼,杜甫有《登岳阳楼》诗。宋庆历间,滕
         子京重修,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历代均加修葺。
  卑 沙    古高丽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
  邰 阳    即合阳。在今陕西合阳东南,战国与汉有此地名。
  采 桑    在今山西吉县西,春秋时即有此黄河渡口。
  采石矶    即牛渚矶,在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
  受降城    汉武帝时所筑,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狼山西北。唐所筑见“三受降城”条。
  金 山    ①即阿尔泰山。突蹶语“阿尔泰”即金。②在江苏镇江西北,清末期沙淤,与岸相
         连。有金山寺。⑧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海中有大金山、小金山。明置金山卫与海中金
         山相对。雍正二年(1724年),分娄县置金山县,即原金山卫地。乾隆移今治。1937
         年,日军在金山卫登陆。
  金 川    见“大金川”、“小金川”。
  金 华    元朝末期,朱元璋取婺州路,改为宁越府,旋改金华府,治金华(今属浙江)。民国
         时期废府。
  金 州    ①西魏时在汉中所置金州,治西城(今安康)。明万历时改兴安。②明时金州卫在今
         辽宁金县。
  金 谷    晋石崇于洛阳筑金谷园。五代苏州亦有金谷园(见“苏州”条)。
  金 城    今甘肃兰州,古称金城。汉时置金城县,在今兰州西北;又宜金城郡,治允吾 (今
         永靖西北),辖境除今甘肃兰州以西,兼有青海一部分。 汉末以后西境逐渐缩小。
         前凉移郡治于子城,即今兰州地。隋唐为兰州金城郡。曾属吐蕃。宋元丰年间再置
         兰州。明一度降为县。清设兰州府,以府治为皋兰县。
  金 陵    楚灭越后置邑名金陵。五代吴升异州为金陵府,南唐为江宁府,以后金陵为南京的
         别称。唐人亦称今镇江为金陵。
  金 匮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置金匮县。民国仍并入无锡。
  金 阊    苏州的别称。旧时阊门外有金阊亭。
  金 堤    西汉东郡、魏郡、平原郡黄河石堤号为金堤。东汉亦有金堤之名。今存古金堤在河
         南汲县、滑县,经濮阳、范县、山东寿张,至张秋镇,传为宋代所筑,亦有即东汉
         王景所修金堤之说。
  金 微    唐羁縻都督府名,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一带。
  金 源    女真语谓“金”为“按出虎”。金以“按出虎”水(今哈尔滨东南阿什河)发源于会
         宁府,称为“金源”。
  金 满    汉在车师后部建城名金满,即唐庭州治所所在。
  金牛道    即石牛道,古代汉中与巴蜀通道,北起今陕西勉县,中经七盘岭入川,经朝天驿至
         剑门关。传秦造石牛,诈言能屎金,蜀王信之,使五丁开山为道,秦因而进军灭蜀。
  金田村    在广西桂平北部;今有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陈列馆。
  金水河    ①北宋引荥阳京水东汇五丈河,并引水入东京,以供公私之用。②金元引玉泉山水
         至京师禁苑(即今中、南、北三海),称金水河。
  金堤关    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金微山    即今阿尔泰山。
  金墉城    曹魏在洛阳城西北角所筑小城。
  肤 施    自战国魏至东汉,肤施在今陕西榆林东南,秦汉时为上郡治所。自隋至民国,肤施
         即今延安,但宋庆历以前,县治在今延安东北延河东,庆历间移治今市。肤施改名
         延安在1936年。
  肥 水    肥水之战的肥水,即东肥河。从合肥西北将军岭发源,西北流至寿县,向北经寿县
         城东,再向西北至八公山南入淮。
  忽汗州    唐朝以粟末韩褐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在其地置忽汗州,治所在今吉林敦化。境
         内有忽汗河,即今牡丹江;渤海国都,称忽汗城(今宁安西南东京城);镜泊湖称为
         忽汗海。
  鱼 复    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春秋庸国邑,秦置县。刘备居此时曾改永安。唐为奉节。
  京      今河南荥阳东南。春秋郑邑。秦置县。北齐废。
  京 口    即今江苏镇江。209—211年间孙权自吴移驻此地,因西有京岘山,称京城。东晋南
         朝称京口。
  京 东    宋有京东路、京西路。京东路治宋州(今商丘南)。辖今豫东、江苏西北角及山东大
         部。熙宁时分京东为二。泰山以北、沂水以东为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益都);
         余为京东西路,治兖州,移应天府(即宋州);金改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
  京 西    宋京城西路治河南府(洛阳),除郑州、许昌、淮阳以西的今河南外,尚兼辖陕南及
         豫、鄂各一部;熙宁时分京西为南北二路。北路治河南府。金时为南京路;南路治
         襄阳府。
  京 兆    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
         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
         (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
         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京 江    指流经镇江的一段长江。
  京 畿    一般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唐开元年间置京畿道,宋皇佑年间置京畿路,都辖京师
         及附近州县,但已变成具体地名。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夜 郎    古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及川、滇、桂各一部。“夜郎自大”的夜郎指此。汉
         武帝在其地置掸舸郡,又置夜郎县,则在今贵州关岭县境。晋置夜郎郡,即治夜郎
         县,郡境远比古夜郎国为小。此夜郎至梁而废。唐又有珍州夜郎郡,辖地更小,不
         过今贵州数县之地;唐夜郎县初在今湖南芷江西南,天宝时改名峨山,与夜郎郡无
         关。天宝元年(742年)改珍州为夜郎郡,以郡治为夜郎县(今正安西北)。 李白流夜
         郎,应指此地。世传桐梓为夜郎,实则桐梓在汉夜郎国界以北,与唐夜郎郡或县更
         毫无关系。
  兖 州    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鲁西南及豫东地区。东汉治
         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南朝宋移瑕丘(今兖州)。唐兖州仅有今兖州、济宁等几个
         县市。明清为兖州府。府治时名滋阳。
  庙 街    在黑龙江口北岸。1850年,俄筑寨称尼古拉耶夫斯克,1858年《瑷珲条约》为俄割
         占。
  怯绿连河   即驴驹河或龙居河,今译克鲁伦河,自蒙古国大肯特山东南,直至我国呼伦湖,长
         三千余里。
  怛罗斯    “怛”作“恒”者误,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江布尔城。唐朝高仙芝在此为大食所
         败,被俘士兵传造纸术至中亚细亚。
  郑      西周末郑国始封,在今陕西华县东,后东迁今河南新郑一带。
  郑 州    隋初置郑州,治成皋,唐迁管城,即今郑州。
  单 父    在今山东单县,春秋属鲁,秦置县。五代后唐为单州治所,明改单县。
  单子台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
  单于都护府  唐高宗时,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治云中古城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
         子),统漠南突厥部落。
  河 中    ①唐河中府在今晋西南,原为蒲州,治河东(今永济县蒲州镇)。又为方镇,后期号
         护国军。②西域地名的河中府指今苏联撒马尔罕。
  河 内    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
         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武陟西南)。西晋时移治野王(今沁阳)。隋时于野王为
         河内县。隋唐时河内郡即怀州。元时为怀庆路。明清时期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
         变,常为治所。民国度府,改河内县为沁阳。
  河 东    ①指今山西。 ②秦朝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时移治蒲坂(今山西
         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时为蒲州河东郡。 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
         治所。明朝时并河东县入蒲州。⑧唐时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
         度使治太原(今太原西南)。④宋时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辖地北以
         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 金时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
         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河 北    ①唐有河北道,治魏州(今大名东北),辖古黄河以北地区。②宋有河北路,治大名
         府(今大名东)。熙宁时分河北东路、河北西路。 东路治大名府,西路治真定府(今
         正定)。金东路改治河间府(今河间)。⑧192S年,国民党啤府改直隶为河北省。
  河 外    见“河内”,又秦人以河东为河外,因秦、晋各以自己的一方为内。
  河 西    汉唐以来一般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唐有河西节度使,治凉州(今武威)。
  河 州    前凉分凉州置河州,治抱罕(今甘肃临夏东北)。唐后期属吐蕃。宋熙宁复置。明清
         或为卫,或为州。民国为导河县。
  河 阳    汉河阳县在今河南孟县西。隋移今县南。金时移至今县。明初撤销,并入孟州。历
         代都洛阳者,常以河阳为重镇。北魏筑三城,北中城在北岸,中禅城在黄河中沙洲
         上,南城在南岸。唐后期置河阳三城节度使以镇之。
  河 阴    唐在今荥阳北置河阴县及河阴仓。元明县治屡迁,均在今荥阳东北。清乾隆时并入
         荥泽。民国复置,后又与荥泽合并为广武县。
  河 间    汉有河间郡(或河间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隋唐时为瀛州河间郡。北宋后
         期升河间府,治河间(今河间)。元为河间路。明清为河间府。
  河 南    ①河南地,秦汉时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朝置
         河南县。⑧汉时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
         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朝为路,明朝为府。④唐时又有河南道,为大
         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
         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河 桥    古代黄河桥屡见记载。最早为战国秦昭襄王时建筑的蒲津桥,在今陕西大荔东大庆
         关与山西永济西蒲州镇间。 最著名者为晋杜预在富平津(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西
         北)所建浮桥。北宋时尚存。
  河 朔    指黄河以北。
  河 源    隋置河源郡,治亦水城(今青海兴海县东南),本吐谷浑地。隋末仍入吐谷浑。唐置
         河源军,治今西宁东南,后为吐蕃所有。
  河西务    天津市武清西北北运河西岸集镇。元在此接运海运漕粮。
  泸 水    诸葛亮五月渡泸,即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与雅砻江相会后的一段。
  泸 州    今四川泸州。南朝梁置,治所初名江阳,即今泸州。
  油 口    亦壁战后,刘备领荆州牧,驻军油口,在今湖北公安北,为古油水入长江之口。油
         水,今松溪县以上名界溪河。公安县境之河已淤塞。
  泗 口    即清口,古泅水在此入淮,在今江苏清江西南。
  泗 水    ①古泅水长一千数百余里,为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起源于今山东泗水县东蒙山南
         麓,向西至今兖州后,向南至今济宁市东的鲁桥镇,再循今运河南下,穿过今南阳
         湖,由今昭阳湖西继续向南到今徐州东北,再从现存的淤黄河故道东南下,至清江
         市附近入淮河。鲁桥以上的泗河至今仍存,以下则面目全非。徐州以下一段,金代
         被黄河所夺,黄河于清咸丰间北迁后,这段河道完全淤废,故古泅水的下游不复存
         在。鲁桥到徐州段,即古泅水中游,元明时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而且在明隆庆、
         万历以后,这段运河的河道移到昭阳湖、微山湖以东,原来的泗水中游水源断绝,
         从南阳镇(在鲁桥镇西南,位于南阳湖和昭阳湖的分界点上)到徐州一段,完全变成
         了平地。②秦有泗水郡,治相县(今安徽淮北市西北),汉改沛郡。
  泗 州    北周末期改安州为泗州,治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 唐开元期间移临淮(今泗洪东
         南,盱眙对岸,即在洪泽湖水下)。 明清时,州城屡遭洪水淹没;康熙时,陷入洪
         泽湖,乃寄治盱眙.乾隆时移治今泗县。民国度州。现属安徽。
  泌 阳    唐天宝时改上马县为泌阳县,即今河南唐河。
  泓      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泓,败绩。故河道在今河南柘城西北,为古涣水支流。
  泽 州    隋改建州为泽州,治所在今山西晋城东北,唐移晋城。唐中叶后置泽潞(昭义军)节
         度使,潞指潞州,今山西长治。
  泾 原    ①唐后期方镇有泾原(彰义军),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②宋有泾原路,从陕西路
         析出,治渭州(今甘肃平凉)。金废。
  泾惠渠    汉武帝时开白渠,引泾水灌溉关中平原。唐以后废。1930—1935年,水利家李仪祉
         主持改建,定名泾惠渠。
  宝 庆    南宋、明、清以今湖南邵阳为治所的宝庆府(元为路),宋宝庆元年(1225年)自邵州
         升置。民国废。
  定 州    北魏改安州为定州,北齐改其治所卢奴为安喜县,即今河北定县。北宋末定州为中
         山府。明改定州。
  定 襄    汉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隋曾以云州为定襄郡。
  定军山    在陕西勉县西南。诸葛亮葬此。
  宕 渠    汉末刘备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宕渠,在今四川渠县东北。隋宕渠郡即渠州。
  宜 州    ①南朝梁所置,在今鄂西沿江,治夷陵(今宜昌西北)。②唐所置,在今广西宜山一
         带。⑧辽末所置,在今辽宁义县,金改为义州。
  宜 昌    清雍正末升夷陵州为宜昌府,治东湖,即今宜昌。民国废府,以府治为宜昌县。今
         有宜昌市、宜昌县。
  官 渡    在今河南中牟东北,为古官渡水渡口。
  宛 平    1012年,辽改幽都县为宛平县,与析津同为辽南京析津府治所。自此北京城垣位置
         虽有变化,宛平均在城之西部。1928年移宛平于芦沟桥。1952年并入北京丰台区。
  宛 县    本战国楚邑,秦置宛县,在今河南南阳。
  宛 陵    宣城(今属安徽)在隋以前名宛陵。
  郓 州    隋置,治万安(今郓城东)。唐治所在须昌(今东平西北)。宋治须城(今东平),宣和
         时升为东平府。
  房 陵    秦置县,即今湖北房县。东汉房陵郡、曹魏新城郡治所。唐为房州治所。元废房陵
         县入房州。明降州为县。
  居延海    汉称居延泽,魏晋又称西海,唐以后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古为一
         湖,元分为三湖,今有两湖,与汉居延泽位置或有出入。
  肃 州    今甘肃酒泉旧名肃州,始于隋朝。
  建 业    212年,孙权始以今南京为建业。 西晋灭吴,用旧名株陵,既而分为秣陵、建业。
         西晋末,避愍帝讳改建康。
  建 宁    ①蜀汉时改益州郡为建宁郡,治味县(今云南曲靖)。南朝梁末时废。②南宋升建州
         为建宁府,治建安(今福建建瓯)。元为路。明又为府。民国废。
  建 州    ①唐朝置,治建安,辖闽江上游一带。②契丹国有建州,治永霸(今朝阳西南)。明
         朝初期废。
  建 安    今福建建瓯,东汉末分侯官县置。孙吴分会稽郡置建安郡,以建安:县为治所。福
         建与浙江分治始此。以后建安郡渐缩小为今福建西北部。隋唐时期以闽州、建州为
         建安郡。
  建 昌    ①宋于今江西南城置建昌军。元为路。明清为建昌府。民国废府。②今四川西昌一
         带,南诏蒙氏置建昌府。元为路。明置卫,改军民指挥使司。清雍正改宁远府。
  建 康    ①即今南京,见名城专条。⑧前凉建康郡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唐武则天时,王孝杰
         曾于今高台东南置建康军,后地入吐蕃。
  建州卫    明永乐元年(1403年)置,在今吉林市东南,以阿哈出(李思诚)为指挥使。八年至十
         年间,再在今吉林珲春与朝鲜庆源、会宁一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指挥
         使。以后两部迁至今辽宁新宾县境。正统七年(1442年),明增置建州右卫,以猛哥
         弟范察为指挥使,猛哥子董山继左卫任。
  陕 甲    作为大行政区,始于北宋陕西路,所辖不包括今秦岭以南的陕南,而包有今甘肃东
         南部及宁夏、山西、河南各一小部。熙宁时分为永兴军路、秦风路。
  陕 州    北魏置,治陕县(今陕县),包有今三门峡市等地。民国废州,以本州为县。
  陕西三边   明陕西三边指延绥(榆林)、宁夏、甘肃三镇。主官官名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姑 苏    苏州别称,市西南有姑苏山(胥台山),春秋吴王阖闾在山上筑有姑苏台。
  姑 孰    东晋在今安徽当涂筑缄名姑孰,又名南洲。
  姑 臧    即今甘肃武威,汉置。迭为汉武威郡、魏晋凉州治所,前、后、南、北四凉都城,
         唐凉州及河西节度使治所。
  始 兴    孙吴时期分桂阳郡置始兴郡,治曲江(今韶关南),辖今粤北地区。隋朝时废。唐朝
         时为韶州始兴郡。
  始 安    孙吴分零陵置始安郡,治始安县(今桂林,汉置县)。隋废。唐为桂州始安郡。始安
         县于唐初改临桂。
  迦师城    唐疏勒镇驻迦师城,在今新疆喀什市。
  参合陂    在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后燕慕容宝攻北魏,在此大败。
  孤 竹    商周古国,在今河北卢龙南。
  细 柳    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汉周亚夫屯兵处。
  绍 兴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升越州为绍兴府。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并府治
         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
  孟 州    唐置,治河阳(今河南孟县南)。金移治至今县地。明降孟州为孟县。
  孟 津    今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古为黄河重要渡口。
  孟 渚    古薮泽,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唐时周围尚达五十里。金元后因黄河冲决
         湮废。
  孟 养    明土司孟养在今缅甸孟养。清乾隆后属缅甸。
  孟 密    明土司,万历间入缅甸,清初一度内属。
  甾 川    西汉吴楚七国之一,治剧(今山东寿光南)。
  沓 中    蜀汉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承 天    ①明世宗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治钟祥,清为安陆府。②郑成功以今台南市为治所,
         置承天府,辖台、澎等岛,相当于今台湾省。郑经改东宁省。
  承 德    清有二承德。一为县,即今沈阳,为奉天府治。一即今河北承德。雍正改热河直隶
         厅为承德直隶州,乾隆初年改热河厅,后期改为承德府。民国废府,以府洽为承德
         县,为热河特别区域、热河省省会。今为河北承德市。
  函谷关    战国时期秦国在今河南灵宝东北置函谷关。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移关址于今
         新安东,于原函谷关地置弘农县。新函谷关废于曹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