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地名对照及略考(较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8 8:49:11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三畫 】

  三 川    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
         地。汉改河南郡。
  三 户    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 关    宋国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 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
         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    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   唐景龙二年(708年) 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
         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    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 阗    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    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 邳    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
         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 相    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 蔡    今安徽风台。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
  下 港    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    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旋改
         北平行都司。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定。
  大名府    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    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
         长安城。
  大 都    元世祖在金中都城东北筑新城,北至今北京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南至东西
         长安街,东西界即今内城原城墙。
  大 梁    古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当时黄河离城很远,今开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
         阳等县均在南岸。
  大仪镇    今江苏仪征东北,韩世忠破金兵处。
  大非川    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贵等在此为
         吐蕃所败。
  大金川    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归流后,属美诺
         厅。1936年置靖化县,1953年改大金县,1960年改金川县。
  大沫崮    山名,今山东费县西南。
  大泽乡    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
  大昭寺    在西藏拉萨中心。七世纪建。
  大胜关    ①在河南罗山县南。②南京西南大城港,朱元璋攻破陈友谅后,改为大胜港,并在
         此置关。
  大庾岭    五岭(湘赣与粤桂间的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之一,汉武帝时庾将军
         在此筑城,故名。又名梅岭。唐张九龄、宋蔡挺、蔡抗都曾修筑道路。
  大雁塔    在陕西西安市南大慈恩寺内。 为652年唐玄奘所建,原五层,武则天时增至十层,
         今存七层,高64米。
  大震关    在今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唐中叶以后为防御吐蕃的要地。
  大 泥    今泰国南部北大年港一带古国,明人纪载常见。
  大 宛    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国都贵山城,在今卡散赛。
  大 食    唐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原语为波斯一部族名称。
  大 秦    亦作犁轩。汉称罗马为大秦。
  大 夏    即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在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脱离塞琉西王国
         独立。公元前130年左右为大月氏所据。后为阿拉伯人所并。
  大西洋国   明人指葡萄牙。
  大吕宋国   清初称西班牙为大吕宋,菲律宾的吕宋岛为小吕宋。
  万 年    古县名,汉置,与栎阳同城而治,在今陕西临潼北。北周移治长安城中,在今西安
         市西北。隋造大兴城,万年亦随之而移,在今西安市。
  万里桥    在今四川成都南锦江上。
  万里长沙   古指我国南海诸岛中一些岛群。又“万里石塘”、“万里石床”,意亦相同。
  弋 阳    今河南潢川西。三国至隋唐有弋阳郡、弋阳县。
  上 元    唐朝上元二年(761年)改江宁为上元县。五代时期吴在此分置上元、江宁二县。 至
         民国并入江宁县。
  上 谷    古郡名。秦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北魏废。隋唐时的上谷郡即易州。
  上 京    ①渤海上京龙泉府,即忽汗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②辽上京临潢府,
         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⑧金上京会宁府,在今黑龙江阿 城县南白城。
  上 郡    古郡名。秦汉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隋上郡即郎城郡,治今陕西富县。唐
         上郡即绥州,治今绥德。三个上郡及其治所,地望均不同。
  上 都    元上都开平府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上 党    古郡名。韩始置。汉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东汉移壶关(今壶关北)。隋唐上党
         郡即潞州,治上党,即今长治市。历代辖境虽有变更,但均在晋东南。
  上 海    今上海市。宋置镇。元至元28年(1291年)置县(以《元史·世祖纪》为据)。
  上 庸    汉末至南朝梁有上庸郡,治上庸,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隋时移县治至今竹溪县东
         南,宋并入竹山县。
  上 蔡    周蔡国原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后蔡国先迁新蔡,后迁州来(下蔡),遂得上蔡之
         名。战国韩置上蔡县,南朝宋移治悬瓠,在今汝南。隋改汝阳,另在今上蔡县地置
         上蔡县。
  山 左    山东省旧时别称,山指太行山。
  山 右    山西省旧时别称。
  山 东    秦汉时指华山或崤山以东地区。以后多指太行山以东地区。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
         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山东始成为政区名称。元属中书省。明置山东省。
  山 西    原为与“山东”相对的地区名称。明置山西省。
  山 后    宋指今山西、河北两省内外长城之间地区,即代北、大同等地。
  山 阳    ①今江苏淮安,晋山阳郡、山阳县在此。②今河南焦作市东,汉置县。汉献帝被废
         为山阳公,即此地。
  山 阴    今浙江绍兴,因在会稽山之北得名。秦置县。隋改会稽县。唐在此分置会稽、山阴
         二县。民国并为绍兴。
  山 南    意为秦岭之南。唐有山南道,旋又分为山南东道(治襄州,今襄樊市)与山南西道(治
         梁州,改称兴元府,今汉中)。辖境南至重庆至岳阳间的长江以北地区。
  山 前    宋金以太行山以东、燕山及军都山以南地区为山前。
  山阳渎    公元587年隋文帝所开江淮间运河,北起山阳(今江苏淮安),南至扬州市南入江。
  川 边    1914年置川边特别区,治康定,辖区包括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地区。
         1939年并入西康省。
  广 东    今广东省,秦在南海、桂林二郡境,汉属交州,三国吴分属广州、交州,唐属岭南
         道,宋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元分属湖广、江西二行中书省,明设广东省。
  广 宁    明广宁卫在今辽宁北镇,辽东镇在此地。
  广 西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秦在桂林、南海、象郡境,唐宋见“广东”条,元属湖广,明
         为广西布政使司,清为广西省。1958年建壮族自治区。
  广 州    三国时吴永安七年(264年)分交州置广州,辖境兼有今广西一部。 以后辖境逐渐缩
         小。今广州市即古广州治所番禺。
  广 武    古城在今河南荣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中隔一涧。为刘邦、项羽对峙处。
  广 信    明广信府,洽上饶(今属江西)。民国废。
  广 陵    秦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隋朝改江阳,治今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
         (1072年)并入江都。
  广固城    今山东益都西北。南燕都城,为刘裕所毁。
  义 兴    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朝改义兴,宋朝为避太宗讳改宜兴。又东晋时曾设义兴郡,
         治阳羡,辖今江苏宜兴、溧阳,隋废。
  义阳三关   南北朝时义阳郡(治今河南信阳)南有平靖(今信阳西南)、黄岘(今信阳南,宋以后,
         名九里关)、武阳(今罗山县南)三关。
  卫 国    西周初封时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公元前660年迁楚丘(今滑县),后再迁帝丘(今濮
         阳)。最后迁野王(今沁阳)。公元前209年并于秦。
  卫辉路(府)  北周置卫州,治朝歌,唐移治汲县。1260年,元升为卫辉路,辖今豫北新乡等地。
         明改卫辉府。清兼辖今封丘、兰考一带。民国废。
  卫 藏    西藏旧时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康(喀木)四部。故称。
  飞狐口    在河北涞源县北、蔚县南。又涞源县在隋唐辽、宋、金、元时名飞狐县。
  小 沛    汉沛县(今属江苏)别称。
  小金川    发源于邛崃山,向西流到丹巴附近人大金川。又为土司名,治今四川小金,清乾隆
         间改土归流,为懋功屯务厅。
  小雁塔    在西安城南大荐福寺内。唐景龙元年至三年(707—709年)建。原十五层,今存十三
         层,高43.3米。
  马 邑    秦汉马邑县在今山西朔县。唐置马邑县在今朔县东北。清嘉庆时废。又隋唐马邑郡
         即朔州,治善阳,即今朔县。
  马 陵    在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在今河南范县西南,战国时田忌、孙膑破魏庞娟于此。
  马嵬坡    在陕西兴平西。
  子午道    从杜陵(今西安东南)穿南山(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安康县。西汉末开。南北
         朝时西移,自今西安向南至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