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故事4—江南鼻祖吴泰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ok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9 21:44:40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gohwu
 
 泰伯无子,年老过世后,其弟仲雍从常熟来到梅里继任了王位,把“句吴”国料理得很有生气,也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周灭商后,封仲雍后代周章为吴君,建吴国,以后代代相传。在梅里这块地—方,自泰伯至王辽前后有二十三位君皆建都于此,达580多年。在此期间,吴城梅里曾发生过“伍员吹萧。乞吴市”、“专诸刺王辽”、“孙子演阵斩美记”、“要离独臂刺庆忌”、“伍子胥筑阖闾城”等名闻中外的历史事件。直到公元前560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军事扩张的需要,吴王光(阖闾)才把都城从梅里迁至吴(今苏州市)。约公元前116年,司马迁20岁时曾到过梅里平墟,观察过吴城等遗址、遗迹,《史记》“春申列传”末尾云:“太史公曰: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江阴县志》日:“考太伯之墟在无锡,春申故城实无锡之墟。”这里说的春申君故城就是指的泰伯在梅里筑的吴城。   现在的无锡县梅村镇周围三华里左右,即上古泰伯城的内城,为江南最早的古城。可惜古城的遗址、遗迹,由于年代久远,早已埋没荡尽,徒有“故吴墟”之称了。 仁让高踪千古留   泰伯四十多岁到梅里,教化乡民四十九年,九十五岁寿终。由于泰伯尊父三让天下,并在促进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化交流,开发江南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代吴地百姓所爱戴与崇敬。   相传,农历正月初九是泰伯的诞生日。为纪念泰伯的“三让”高风亮节和开发江南的丰功伟绩,每逢这一天,一二十万村民从四乡八镇赶游泰伯庙,荧香参拜“让王爷”。千百年来泰伯庙节场一—直是江南新的一年中最早又是最大的乡村节场之一。又说,泰伯病逝于农历三月初三。因泰伯德行高尚,犹如白碧无瑕,当时梅里百姓纷纷上山采集白色鲜花献于泰伯墓。又因泰伯生前酷爱种麻,百姓祭扫泰伯墓时腰阿均束一撮宁麻。这一习俗沿袭至今,虽多数民众治丧已改披麻为穿白衣,但祭灵送葬时披麻戴孝的仍时有见之。梅里百姓还把三月初三定为泰伯的忌日,每逢这一天,(后改清明节),家家户户置办酒肴赴泰伯墓地进行隆重祭奠,缅怀颂扬泰伯的“让王”美德和“建吴”功绩。清明佳节三月三也便成了江南一带百姓踏青祭扫去世长辈基地的节日。   泰伯让王的祟高德行,深受历代朝野文人学士,骚人墨客所景仰,尊他为“让王”、“让王爷”。孔子在《论语·泰伯》篇云:“泰伯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在《史记》这部书中把他列为《帝王世家》之首。唐代诗人皮日休写了七绝一诗:“一庙争祀两让君,几千年后转清氛;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明初,建文帝被其叔父永乐赶出南京,来到泰伯墓地时感慨万分,写了《题泰伯墓东壁》诗八句:“远隐停骑泰伯乡,仰瞻墓宇法先王;避荆不为君臣义,采药能全父子纲。八百周基无足贵,千秋俎豆有余香;深惭今日争天下,遗笑句吴至德邦。”三千多年来,歌颂泰伯以及梅里句吴的诗歌,有记载的不下有三百首之多。   为纪念泰伯开发江南,宣扬他三让王位的“至德”,歌颂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伟大功绩,从汉代起,人们分别在泰伯建吴和开拓的梅村镇,以宅为祠和庙,在铁山上建造了泰伯的墓——皇坟,在惠山建了泰伯殿。泰伯庙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是汉桓帝刘志敕令即宅为祠,现存主殿、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清代也有修建。1983年至1986年进行整修,并复泰伯塑像一尊,吴国历代帝王、名人塑像30尊。泰伯墓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由吴群太守糜豹督办建造,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重修,1983—1984年无锡县整修。泰伯殿建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3年),为无锡知县吴钺筹建。至于泰伯墓、庙的碑记、碑文也很多,自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