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阳没费什么劲,就把那个李怀远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李怀远是王武佑的小老乡,他们都是夏边县湖车镇人。李怀远原在镇办织布厂当挡车工,人长得挺漂亮,而且因为他父亲会唱谭秧调子,她得自真传,唱得也很好。
谭秧调子是齐渊地区的地方戏,清末民初兴盛一时,抗战后期逐渐凋落。到了近年,会唱的人已经很少了。韩世良了解到李怀远的这个特长,就把她调进了文化馆。当然,他费了很多周折,甚至还以发掘民间艺术遗产的名义,找了市文化局的有关领导,才把事情办成。
李怀远对于韩馆长很是领情,两人的关系一直非常好,好过了上下级或者是一般同事的关系。
文化馆的许多人都对韩世良的好心嗤之以鼻。他们认为,由于韩世良的老婆有病,夫妻性关系名存实亡,那个李怀远,实际上就是韩世良包养的情妇!
也怨不得大家这么推论,文化馆的院子以经常闹鬼著称,基本上没人敢住在这里。可是李怀远就一个人住后院的小楼。难道她就不害怕?
李怀远是个娇弱的女孩子,她也应该知道害怕。她不害怕的原因,很可能是晚上有人陪她。这人只能是韩世良。
假若如此,韩世良能瞒过别人,却瞒不过一个人的眼睛,这人就是文化馆的门卫小简子。除非他把小简子收买了,用金钱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利益封住了他的嘴。
不过人们的怀疑并没有维持多久,又被另外一个事实冲淡了。他们很快发现李怀远还有一个男人,此人姓方,三十出头,任职于湖车镇经委。小方有老婆,家在农村,他却经常坐车跑几十里路来看望李妹妹。他也不避嫌疑,上班时就直接到李怀远的办公室找她,弄的文化馆里无人不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为韩世良挽回了“清白”。
过了一段时间,那小方辞职去南方做生意,李怀远随即失踪。人们都猜测她是跟着小方私奔了。
闹清楚这些事情,吴子阳得力于两个人:王武佑和秋荷。
吴子阳带了两瓶酒去拜访王武佑,王武佑连连道谢:“小伙子,你们爷俩哪来这么些讲究啊。关于吴家大院,你想了解什么就直接问我,我肯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后千万别这么客气。”
不过王武佑是个非常有数的人。他虽然跟韩世良有矛盾,但决不信口开河,无理指摘,拿不准的事情更不会轻易下结论。
他对吴子阳说:“韩世良肯定挺喜欢李怀远,但如果因此就推论他俩有什么私情,证据不足。文化馆不是个私宅,晚上除了有门卫看门,工作人员有什么事情也常来常往,并不是说一到晚上就大门一关不准进人了。因此有些传言不足为信。至于李怀远敢住院子里,其实也不奇怪,一是门口有看门的,二是她本人胆子也挺大,从来就不相信鬼啊神的那一套。”
关于李怀远的失踪,王武佑倾向于她是跟那个小方走了。原因主要是李怀远当时还没办正式调入的手续,她在文化馆只是个临时工。韩世良为她的转正费了不少心,但牵涉到政策性的问题,能不能办成还是未知数。李怀远等了大半年之后有些失望,从而放弃文化馆的工作跟小方私奔也情有可原。虽然她没结过婚,小方可是有妇之夫,而且丈母娘家势力很大,小方可能不敢公开闹离婚,只好一走了之。
看来,王武佑是绝对不相信李怀远被害一说的。
从王武佑那里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吴子阳回来正好看到秋荷在打扫院子,就随口问了问她。没想到,关于李怀远,秋荷知道的要比王武佑知道的多得多。
本来他们是站在院子里说的。后来吴子阳就把秋荷拉到了值班室,两人就对坐在桌子边上,吴子阳全神贯注地听着秋荷的讲述。
见吴子阳这样重视自己,秋荷挺兴奋。所以凡是吴子阳感兴趣的事情,只要她知道的,都毫无保留讲了出来。
在吴家大院,秋荷能说上话来的人不多,只有一个小简子。闲下来的时候,她就经常呆在值班室跟小简子聊天。小简子喜欢秋荷,却从来不敢表露出来,唯一能做的,就是自觉自愿陪她说话解闷。在秋荷面前,小简子是无话不说,当然也就会常常提到那个风流妩媚的李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