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书籍 >> 小说 >> 正文
《吴小莉自传》前言
作者:吴小莉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8           ★★★

 

    小莉要出书了,这是她的幸事,也是凤凰的幸事!
  她请我为此书作序,难住了一贯以“低调”为原则的我,耐不住她再三再四诚挚地邀请;更耐不住对她在凤凰辛苦劳作战功卓著的回顾,我“从命”了。
  小莉是最早进入凤凰卫视的台湾主持人。1996年“凤凰”开播初期,她离开卫星电视台湾频道,重回香港,加盟“凤凰”。从此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她的技艺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推出一个杰出的电视主持人,不讲天赋是骗人的。小莉就具有这种天赋。她的屏幕形象,抢眼却不妖艳,可亲却不平庸。她的主持风格,庄重中透着轻柔,聪颖里裹着质朴。看她主持的节目让人感到既掷地有声又娓娓动听,既不卑不亢,又有义有情。她的这种超凡脱俗的魅力,实在让许许多多的同业者羡慕又嫉妒,爱煞又恨煞!
  小莉的成功,更多的理由是来自她自己的勤奋。她那“永久的笑脸”后面就是辛勤的汗水,《九七回归60小时播不停》,她连续3天带妆作业,诱发严重的皮肤过敏症;采访朱镕基总理欧洲之行,她集采、编、播音、发稿于一身,累到几乎脱水休克;有时《小莉看时事》节目因忙碌无法即时完稿,急得她痛哭失声,哭罢再挥泪上阵;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候,她会悲叹“我实在顶不住了”,可事过之后,她照样笑容可掬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小莉的成功,得益于凤凰的崛起。诞生不到三载的凤凰卫视,以其勃发的生机,在亚太地区异军突起。所有的凤凰人,都抱定了“我们在创造历史”的雄心去打拼。小莉参加主持的《时事直通车》及《小莉看时事》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正是他们倾心创作的产物。
  “凤凰”造就了小莉,小莉也为“凤凰”争了气,李白有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小莉和风凰台一批出类拔萃的主持人及其主创人员正是这样一群展翅高飞的金凤凰。
                     刘长乐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
                          1998年7月16日
                          于美国爱德荷州

堂堂溪水出前村


  1990年代末期,在港中台的电视圈中,吴小莉卓越的表现,就像一颗闪亮的明星,那么耀眼,那么令人瞩目。
  然而,在1989年之前,我刚认识吴小莉的时候,她刚考进台北的中华电视台,在新闻部初任记者,正接受训练与磨练,是新闻界的新兵,尚默默无闻。
  何以在短短的10年之间,吴小莉脱颖而出?
  话说1988年,吴小莉进华视新闻部时,我刚接任新闻部经理,准备一展抱负,挽救久受垢病的华视新闻。在一些“菜鸟”记者中,我一眼就相中了吴小莉,看准她是一个主播的料子。果然不出我所料,小莉聪明又努力,工作的绩效令人赞赏,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莉豪爽的个性,乐于助人的态度,在争名夺利的电视圈子真是少见,也加强我要培植她的信心。
  一年后,随着华视新闻品质与收视率的起飞,吴小莉在采访报道与播报方面逐渐可以独当一面,颇有大将之风,可是她仍不改清纯本色,对人处事谦和有礼,毫无骄矜之色,真是难得。
  其后几年,吴小莉转换舞台,在香港表现得极为出色,为更广大的观众服务,成为大华人电视圈的名人。她当初毅然跳脱是非之地,敢于舍弃小格局的名利,投入新的战场,而卓然有成,显然是出于过人的眼光与决然的勇最后,我引杨万里的诗“杜源铺”,以形容吴小莉奋斗成功的经历:“万山不许一溪奔,烂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黄新生
                    台湾政治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教授
                    中华电视公司企划室经理
                    于台北
                    1998年7月5日

无时无刻不是在职进修


  1985年七7底,我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辅导长两任届满,获中大同意休假一年。在此之前,我已应台北辅仁大学校长罗光总主教之邀,8月中到了辅大,担任大众传播系主任。
  从1977年起,我在中文大学新闻传播系任教8年,在中大校园度过愉快的时光。初到辅大,急着安排下一学年的课程、师资,忙得不可开交,不禁怀念起惬意的中大生活。大众传播系当时分为语文传播、影像传播、广告公关等三组,其实是3个系,有3套课程和师资,却只有一个系主任。全系学生超过700人,比中大新闻传播系学生多了六、七倍。
  我的“休假”比在中大教学时忙得多。系主任面对每天穿梭在“文友楼”的700多学生,简直无从认识起。小莉这时是语文传播组二年级学生。她活跃、爽朗、有礼貌,这是她留给我最初的印象。等到她修了我的“杂志写作”课,更引起我的注意。她们那一小组自定的写作题目是殡仪馆美容师,亲自到殡仪馆看遗体化妆。小莉原来不是娇娇女;这次采访不止是表现了她的胆量,更重要的是记者的敬业,她在学期间整体的表现,可说是绽放了优秀记者的潜力和特质。
  小莉毕业后,再见到她时是在中华电视台的晚间新闻。一般记者尽了采访职责,不见得每天都能挤进只有20几分钟的晚间新闻,小莉往往一天出镜好几则新闻,我记得她跑当时冷门的消费者新闻时,居然每天也有新闻。她不过才进华视新闻部,冲劲却是锐不可挡。
  大约隔了半年,小莉坐上主播台。起先我为这么年轻的学生当主播有点担心。她很快证明,替她担心是多余的。
  她的记者生涯虽不长,却很扎实,加上敬业、进取的活力,以及一贯的笑容和亲和力,吸引了广大观众。年纪轻轻的她坐稳了主播台。
  在适当的时候,她总会做最好决定。她转入卫视中文台赴香港任职就是一例,从此扩大了她发挥的空间。我每次在台北或香港见到她,她总是念念不忘念研究所进修的事。我劝她,进修是一辈子的事;当有好机会时,把握住机会更重要。她至今虽然还没有得空到研究所进修,我认为以她的虚心、进取,无时无刻不是在职进修。
  小莉不久前从香港来电说她要出书了。我很乐意为她写这篇序。这本书的出版,对有志于电视工作的人以及广大观众都是好消息,她的人生历练虽不长,却留下许许多多足以启发人及值得借镜的地方。
                     皇甫河旺
                     台湾世新大学教务长
                     1998年7月

 

分享到: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