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源流论
所谓“正宗”,就是纯净无讹的世系。就江南吴氏始祖而论,目前就有夫差、重道、征生等源流。(亦有混合的)
如何判断谁是正宗?办法只有考证,用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资料供大家共同分析论证。
(一)
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如胜公第一次创修吴氏族谱
代
数 |
公名 |
附注 |
代数 |
公名 |
附注 |
代数 |
公名 |
附注 |
1 |
泰伯 |
仲雍(传代始祖) |
15 |
颇高 |
生一子:勾卑 |
29 |
臣 |
浅 |
2 |
季简 |
生二子:叔达、叔夏 |
16 |
勾卑 |
生一子:去齐 |
30 |
回 |
信 |
3 |
叔达 |
生二子:周章、虞仲 |
17 |
去齐 |
生一子:寿梦 |
31 |
右 |
广志 |
4 |
周章 |
生一子:熊遂 |
18 |
寿梦 |
生五子:诸樊、馀祭、馀眜、季札、厥由 |
32 |
羌① |
千秋生二子:
① 衍陵(继)
② 胤陵 |
5 |
熊遂 |
生一子:柯相 |
19 |
季札 |
生五子:常、征生、重道、子玉、木熹 |
33 |
衍陵 |
生二子:全、介 |
6 |
柯相 |
生一子:疆鸠夷 |
20 |
征生 |
生一子:启蕃 |
34 |
全 |
生子:隆 |
7 |
疆鸠夷 |
生一子:余桥疑吾 |
21 |
启蕃 |
生子:祤 |
35 |
隆 |
生二子:复兴、复奇 |
8 |
余桥疑吾 |
生二子:柏庐、柯庐 |
22 |
祤 |
生二子:暨、售 |
36 |
复兴 |
生一子:章 |
9 |
柯庐 |
生二子:周繇、仲 |
23 |
售 |
生三子:炉、庸、裔 |
37 |
章 |
生四子:尉、汉、翕、演 |
10 |
周繇 |
生一子:屈羽 |
24 |
庸 |
生二子:勾余、禅 |
38 |
汉 |
生二子:成、国 |
11 |
屈羽 |
生一子:夷吾 |
25 |
勾馀 |
生一子:厥由 |
39 |
成 |
生四子:旦、旰、宜、昕 |
12 |
夷吾 |
生一子:禽处 |
26 |
厥由 |
生一子:申 |
40 |
旦② |
旰生子如胜,继旦为嗣 |
13 |
禽处 |
生一子:君转 |
27 |
申 |
生二子:芮、延 |
41 |
如胜 |
生二子:允佐、允承 |
14 |
君转 |
生一子:颇高 |
28 |
芮 |
生六子:臣、郢、浅、阳、元、质。 |
42 |
允承 |
|
注:①羌公袭封第五代长沙王,卒后无嗣,千秋公长子衍陵公继袭长沙王位。 |
②灌阳候吴亘(旦)卒后无嗣,弟肝公之子如胜继旦为后,袭封灌阳候爵。 |
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糜豹恭膺皇命来守吴郡,敕建泰伯庙于阊门外,访子孙正脉源流主祀。泰伯四十一世孙如胜以家藏第一次创修的族谱世系,经吴郡太守糜豹撰序进奏。帝览而制曰:“贤哉吴泰伯,庆泽弥流长”。遂命太尉黄琼等,议如胜次子允承为奉祀候,永主庙祀……
(二)
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五月一日……若远公奉唐太宗李世民之诏,陈献先代本支族谱世系表:
代数 |
公名 |
附 注 |
|
代数 |
公名 |
附注 |
42 |
允承 |
敕封奉祀候命主泰伯庙祀 |
|
53 |
豫 |
宁国公 |
43 |
偳 |
袭封奉祀侯 |
|
54 |
戢 |
|
44 |
熊庆 |
太傅 |
|
55 |
荟 |
|
45 |
康年 |
奉祖侯 |
|
56 |
琨 |
|
46 |
英延 |
嗣贤侯 |
|
57 |
襄 |
|
47 |
之则 |
嗣贤侯 |
|
58 |
洵文 |
西丰开国侯 |
48 |
式 |
|
|
59 |
鬷 |
|
49 |
臬孟 |
东晋昭衍公 |
|
60 |
盾 |
|
50 |
佶 |
渤国公 |
|
61 |
奎 |
东中郎 |
51 |
始泰 |
延陵郡开国公 |
|
62 |
承休 |
|
52 |
符隽 |
裕王 |
|
63 |
若远 |
字伯高,光禄大夫赞皇县开国男 |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七月三日若远公第二次重修族谱,……燕国公于志宁撰序。
(三)录《永定(思贤)吴氏族谱》
代数 |
公名 |
附 注 |
|
代数 |
公名 |
附注 |
64 |
世伟 |
唐驸马都尉 |
|
68 |
徘 |
韶州剌史 |
65 |
兢 |
唐史学家 |
|
69 |
初 |
虔州剌史 |
66 |
泰 |
|
|
70 |
简 |
四川节度使 |
67 |
通明 |
字徊翰林学士 |
|
71 |
宣 |
唐末兵部尚书,后蜀附马 |
以上所载就是吴宣上祖正宗源流,其它一切均属谬系,应予排除。
宣公26代裔孙吴加信编撰
2010年10月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