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吴姓寻根 |
|
作者:刘佑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7 热 ★★★ |
|
|
第一章 吴姓寻根
1、说文解字——“吴”
吴字的原始象形 吴姓之吴,繁体汉字作“吳”, 日本简化汉字写成“吳”。《说文解字》作*,甲骨文和金文写作* (《殷墟书契前编》四•二九•四)、 * (吴方彝)、 * (墙盘)、*《(战国印、陈)、 * (吴季子之逞剑)等形。 此外,吴国之吴金文又写作* (宜侯矢)、* (攻渔太子姑发剑)、.毓 (吴主夫差剑)、 *(吴王夫差剑)。此四个字形,前者是吴字的派生字,后三者是同音通假字。 吴,上古音是疑母鱼部,读习*a;,中古音五乎切卜属疑母模部,合口,一等韵;平声,遇摄;现代汉语读无(wú)。 文字学家说,上古“吴”字,是后世“吴”“虞”两字的初文(即最原始的本字)。在先秦以前,吴、虞两字是相通的。甲骨文中,没有“虞”,吴字即代表“虞”。《集韵》说:“虞,古作‘吴’。”甚至秦汉文献中,仍有虞、吴不分的现象,如《诗经•周颂》“不吴不敖”,《史记•孝武本纪》引作“不虞不骜”;《左传》僖公五年的“虞仲”,《吴越春秋》引作“吴仲”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姓氏是家族的图腾和一个人血缘出身的标志。虽然作为姓氏的“吴”字在今天岂看不出丝毫特殊的意义,但在上古时代,“吴”字本身包含的意义却令人惊奇。从文字到姓,仅有一小步,可就是这一小步,跨过了浩瀚的苍海与桑田,写就了绵绵不绝的历史。
吴——奔跑、回头、高声喊叫 “吴”是:一个会意字,由“矢”和“口”两个构件组成。大约到东汉以后,汉字规范化。“矢”部已开始改成“天”。东汉时期有一个学者叫吴平,他和袁康写了一部著名的书叫《越绝书》,他在书的末篇中用拆字的方法,隐语式地道出了自己的姓名。书中说.:“文属辞定,自于邦贤。邦贤以口为姓,丞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今天的吴姓人在向初见面的人介绍自己的姓时,往往也都说姓吴——“口天吴”。 《说文解字》:“吴,:大言也。从矢口。”《诗经•丝衣》“不吴不敖”,汉毛亨《传》和郑玄《笺》都解释说:“吴,哗也”。从经典语言学看。“吴”的本义是大声喊叫。那么,远古先人把它作为自己的姓氏i又说明了什么呢?如果我们对吴字进行更深层的解剖和透视,就会恍然大悟。 从吴字的两个构件看,“口”表示呼喊,喊叫,“矢”象一个人在奔跑时不时地回头反顾。两个构件结合组成“吴”,它的原始意义就是表示一个入在奔跑时一边高声喊叫,一边回头反顾。这种情形对于当代的我们应该并不陌生,在原始壁画中甚至是一种世界性的主题,因为它描绘的其实就是一幅人类童年时代狩猎生活的图画。当狩猎者发现大野兽时,一边奔跑,一边呼喊,一边不时回头看。这种大喊大叫的动作就叫吴,这种人叫吴人。原始人类狩猎时常身披虎皮,这从当代非洲原始部落的狩猎生活和原始舞蹈中仍能看到,在《水浒》武松打虎那一回中我们也曾看到过这种身披虎皮的狩猎者。所以,古代“吴”字又常加“(此字为虎去几部)”首,作“虞”,吴人又因此叫虞人。先秦文献中常有虞人,是指专门掌管田猎的官吏。
原始狩猎者的召唤 那么,后来自,称“吴”(或“虞”)的这一狩猎民族为何会把自己的生存形式的图画作为自己族人的姓氏——一种表明血缘关系、亲属关系和婚姻关系的社会学标志的呢? 让我们在想象的山林中,掘好陷阱,装好弩箭,等待着剑齿虎的来临。而当凶猛的野兽出现时,与这个部落一起跑吧、叫吧,难道你感受不到纯粹的人类力量的觉醒和朦胧的畅快的美好感觉吗?此时。你一定会认定,作为这个狭小天地里的一族,确是没有什么比这一时刻更激动人心的了;于是,选择“吴”之作为自己氏族的称号自然再合适不过了。这一族就是吴(或虞)氏族。 此外,从读音上看,吴字的读音与“呜”、“哇”、“喔”、“喂”等象声词相近,它极可能就是原始人狩猎时喊叫的声音。到这里,我们仿佛听到了原始狩猎者那大声的喊叫,是因突然发现大野兽时的喜悦或惊恐,是招呼同伴作好准备的信号,还是期望以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吓唬凶猛的动物?不管怎样,“吴”字除了会意外,还是一个表声的文字。 “吴”字作为语言的符号,虽然可与“虞”、“敌”、“敔”等字通就假,伹作为人们血缘出身标志即姓氏的“吴”,却从来不与“竺”、“敔”等混用;西周以上,“吴”“虞”不分。自秦汉以后,“吴”、“虞”二姓始已分清楚,除极个别的如《隋书》中“吴卓”也写作“虞绰”外,唐宋以来至今,“吴”、“虞”二字作为姓氏则更加泾渭分明,绝无混淆。
话说“天吴” 我国古代有一本记录神仙、鬼住的奇书,叫《山海经》,其中的《海外东经》记载说:“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大荒东经》中也有近似的记载。据书中描绘,这是一个有八只头、八只腿、八条尾巴,人的面孔、虎的身子的庞然大怪兽。我们从上面转录自古本《山海经》的插图可——一睹其神秘、怪异的风采。 这个半人半兽的怪物,就是古老的原始狩猎氏族——吴人的图腾兼始祖神。“天”的意思就是“大”,“天吴”,就就是伟大的吴。 “天吴”人面虎身,这与吴人的狩猎生活密切相关。吴人以狩猎为生,而“虎为百兽之王”,因此,吴人崇拜一种似虎的动物,这种古动物可能在先秦时变得稀少而绝迹了,吴人便是以虞为图腾,“天吴”的原型即是虞。在前面的吴字解字中,我们曾指出,猎人常身披虎皮作为一种狩猎时伪装和欢庆收获猎物时的摸拟动物动作的舞蹈装扮。所以,像吴常加“虞之上部”作“虞”一样,“天吴”不但形象似虎,它的名称在《南山经》和《大荒西经》中又称作“天虞”。 “天吴”或“天虞”,就是先秦和秦汉文献中常可见到的“虞”,也叫“驺虞”。《山海经•海内北经》这样记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可见,远古的吴人,也是q崇拜一种叫“虞”或“驺虞”的动物得名。这种动物原名“虞”,被吴人尊为图腾和族神后,就成为了“天吴”——伟大神圣的吴了。 “驺虞”的特点是跑得极快,这与“吴”字下从“矢”密切相关,也与吴人狩猎生活的善于奔跑的特点相同。 但“天吴”又是人的面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兽与人的结合,也可以看到从人到神的转化。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天吴”也是人,而且就是吴人的祖神。 但是,敏锐的读者也许会发出一个疑问.既然“天吴”作为吴人的祖神图腾是原始狩猎民族崇拜虎的结果,为什么《山海经》中又说“天吴”是“水伯”——水神呢?这中间正隐藏着重大的历史变迁,就是远古吴人向东南海滨的大规模迁徙。 吴人属于炎黄族系,最初居住在今山西;陕西一带。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吴人在这一带留下了许多以“吴”或“虞”命名的地名,如吴山、虞山、虞城等。大约在炎黄之世,随着炎帝族系和黄帝部族的向东扩展,吴人也被迫大规模东迁,到尧舜之世,吴人已有许多支系都迁徙到东南海滨长江三角洲一带。这样,吴人告别了茂林的原始森林和剑齿虎,而开始征服波滔滚滚的大海。那原来保佑子孙狩猎时多有所获的族神“天吴”,这个时候当然就又得变成保护吴人子孙在与江湖大海打交道时平安、丰收的“水伯”了。也正因这一微妙的变化,中国文字的那些聪明透顶的创造者们,有时又将吴族的吴字,与鱼挂起钩来。在金文里,吴国的“吴”,就可通作“*”了。其至吴字有时也写成“*”,括脱脱的就象一条鱼。难怪卫聚贤先生在《吴越文化论丛》中,会误把“吴”字解释成象鱼之形,把鱼当作吴人的图腾了,实在是事出有因。
3.洪荒时代吴姓先祖的足迹 吴权:最早见于史籍的吴氏 那个因为勇敢剽悍,善于狩猎而以“吴”为称号的原始氏族,在尧舜以前的活动,《尚书》、《春秋》、《国语》、《史记》等经典史书都记载阙如,只有以广博、繁杂著称的宋人罗泌《路史•国名纪》中,才以吴权的氏族为第一个吴氏族。《路史》说,吴权是炎帝之臣。可见吴人最初是从属于炎帝、黄拓部族集团的。《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一个有趣、奇异的故事:吴权的妻子叫阿女缘妇,他与炎帝的孙子当时为黄帝之臣妁逢伯陵通奸怀孕,三年后一胎生三子,分别叫鼓、延、殳。鼓和延传说是钟的发明者,也是乐曲的最早发明创制人。逢伯陵是姜姓和齐姓等族的始祖。这样看来,后世齐、姜等姓与吴人属于同一母系祖先,甚至可以说齐、姜等姓还是吴权之妻的风流种子。 吴权属于远古的吴氏族,《路史》已说得明确,其实,吴权不但是人名,它还极可能又是氏族名。正因为这样,有的书又说吴权是颛顼时的人,传说各异,无须深究。 陈明远《中国姓氏大全》说:吴权的后裔以矣为氏,成为吴姓的一支。
吴枢:黄帝之母 中华民族以黄帝作为共同的始祖之神,而据《路史•国名纪》的记载:这位伟大的始祖黄帝的母亲,正是古代吴人的一位女姓成员,名叫呆枢。可见吴人与黄帝族系关系之密切了。
吴回:祝融火神 吴回是远古吴人中又一个杰出的半人半神的人物。他是颛顼高阳氏的曾孙,老童之子。到高辛氏(帝喾)时代,吴因迁居吴人之地而称吴回。吴回之兄重黎担任了高辛氏的火官,叫做祝融,后因办事不力被高辛氏帝喾消灭。这样,吴回接替重黎担任帝喾高辛氏的管火之官,任祝融。祝融之官的职责,一是观测天空的火星火宿,另外掌管部落用以照明、取暖、熟食的大火,这是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一件极神圣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吴回担任祝融后,声威远振,死后被尊为祝融神,典籍把他列为中国远古的三皇之一。祝融与火打交道,死后成为火神,也叫“朱天菩萨”,乡间民俗,一遇火灾,则口中大呼“朱天菩萨保佑平安”,双膝跪地而拜。在五行学说的神秘理论中,火与南方相配,于是火神祝融又成为五方帝中的南方之神。
吴将军:西方犬戎部落首领 吴人在高辛氏时,有一支加入西方犬戎部落,以狗为图腾。吴族中的一位杰出者,以英勇善战成为犬戎部落的首领,史称为“吴将军”。吴将军能征善战,与中原高辛氏领导的华夏部落集团为敌。帝喾高辛氏克敌无方,只好以重赏求才:谁能砍下吴将军的人头来见,就许诺将自己两位美丽倾城的公主嫁他为妻。诏令下达后,无人应征,这时,高辛氏身边养的一条狗却走了出来。大概犬戎以狗为图腾,视狗为神,不敢打杀,可悲那位百战百胜的吴大将军,竟被这一条狗咬下了颈上人头。后来高辛氏的两位美貌公主,果然下嫁这条有功的狗,传说还繁衍下众多的子孙,为今天苗、瑶等族的始祖神。
昆吾氏:吴姓的回归 吴回成为南方祝融部落的首领后,吴氏族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分离成八个氏族,昆吾氏就是其中之一。吴回生陆终,陆终娶西南鬼方氏妹一个名叫女姨的为妻,剖腹生产,一胎生出六。个儿子: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这六个儿子,又各成为一个氏族的首领,拥有自己的姓和氏。昆吾氏是陆终的忙子,本名叫做樊,他的氏族分离出去后,居住在昆吾,大约在今山西安邑一带,氏族被赐姓为“己”,以地名氏,叫“昆吾氏”。后来昆吾氏东迁至河南许昌一带。传说昆吾氏是陶器制造业的发明者,《说文解字》:“昆吾,圜器也,”昆吾本身就是壶的别称。昆吾氏的后裔繁衍发达,产生出昆吾、樊、昆、吾等姓氏。“吾”字古音与丫吴”通,所以,又有一部分吾氏改用“吴”而成为后世吴氏的一支。《路氏后纪》:“昆吾”下注:“氏书又有吴氏”。如果说吴回从吴氏族同化于重黎祝融氏并分为祝融八姓是古代吴人的一次离异的话,那么昆吾氏之后一支改从吴氏就是吴族的一次小小回归。但这是《路史》的说法,至今尚未见到说吴氏自称为昆吾氏之后。
吴贺:吴姓的又一位祖先 《中国姓氏大全》说:“传说中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有吴氏”。吴贺见于《帝王世家》,他曾与后羿比射,其实,吴贺就是古代吴人中的一员。吴人所建立的氏族政权就叫做“吴”。他在夏商时代一直存在,《路史 国名纪》就说:“商纣时亦有吴伯。”吴贺的后裔,本是吴人中的一支,只是正史不计罢了。 远古蒙昧时代、野蛮时代的吴氏族、吴人一直在艰难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竞争中卒强地生存着,他们的足迹,时时在这一幽暗的历史长河中闪现出短暂的光芒,他们的后裔子孙以吴为氏,成为吴姓的一个来源。但是,吴人因以狩猎生活为生存手段,不善于农耕,商周以后,随着农业社会的日益发展,吴人因不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在中原大地逐渐衰落下去,它的子孙事迹也不见于史书记载。这一大支吴氏,其中大多数已绝迹,剩下极少数也附属到姬姓吴氏中去了。
4.舜的后裔一一姚姓吴氏 关于有虞氏 吴姓有四个不同的来源,其中之一说是有虞氏舜帝之后,这一支尽管没有最终延续下来,但仍可简略提及。中国古代第二圣人孟子曾指出:“舜,东夷人也。”这是因为帝舜来自有虞氏,而有虞氏是东夷集团中著名的一支。 有虞氏其实就是遥远的野蛮时代那支自西北、中原东迁到中国大地东南海滨的吴人的后裔。有虞氏即“虞”,就像周人称有周,夏称有夏氏一样,虞称有虞氏,带有一种神圣吉祥之意。虞,就是吴人,上古吴、虞不分,前面已经多次说过,在《山海经》中,帝俊(即舜)的氏族成员如《大荒东经》中所记的司幽、白民、黑齿等族,正分布在前面讲的水神天吴所凭依的朝阳谷周围,这一有趣的历史巧合正说明了帝舜的有虞氏也是天吴神的后裔。
商均之后,以国为氏 舜的三位夫人,嫡妃娥皇无子,二妻女英生了一位公子叫商均,三夫人登比氏生了两女八子,但子女都为不肖子孙。只有商均能继承父业。舜去世后,中原形势发生巨大变故,夏禹争取了有虞氏的部落首领职位,建立起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夏王朝。禹分封舜的嫡长子商均到有虞氏地区,继续当有虞氏的首领。有虞氏成为夏代的一个小方国,当时已从陕西东迁到今河南省虞城县北,国号“虞”。在夏初虞国有虞思,曾帮助亡国的少康,并将两个美丽贤淑的女儿嫁给少康为妻,终于帮少康复兴了夏朝。商代以后,.虞国衰落中绝。大约白商均开始,舜雊嫡传子孙以虞、吴为氏。《元和姓纂》说:“舜有天下号曰虞,子商均因以为氏。”上古虞字写作“臭”;只是到战国时期,虞、吴开始区别,这样舜的嫡传后裔才分为二:一部分以“虞”、一部分以“吴”为氏,这就是所谓姚姓吴氏来源的真相。
5.姬姓吴氏的创世纪 黄帝是姬姓吴氏的初祖 权威性的姓氏学著作如《潜夫论•姓氏篇》,《元和姓纂》等都认为吴姓出白姬姓,是太伯、仲雍之后。而太伯、仲雍,正是那位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祖神的“蛔”之正宗嫡传后裔。因此,许多吴姓的族谱都强调自己这一高贵而纯正的血统,如《丹阳吴氏族谱》里所列吴氏远祖世系,就赫然以黄帝轩辕氏为第一世始祖。 黄帝传说是有熊国君’(上古的国实指一个氏族部落)少典和有娇氏的女子吴枢所生的儿子。因曾居住在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所以又名轩辕,号轩辕氏。黄帝有一个同胞兄弟(实为双胞族中另一氏族首领)名叫炎帝,兄弟俩均成为庞大的原始部落集团的大酋长。虽有手足之情、同胞之亲,素何其时正由原单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亲情变为仇敌,各提女数白万,互相厮杀。黄帝还训练了大批熊、罴、貔、豹、虎等凶猛的野兽参战。版泉决战,血流漂杵,三次惨烈的战斗后终于打败举帝,黄帝便成为整个中原和黄河流域数万个氏族部落联盟的大统帅、大酋长。 黄帝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最著名的创造是车。《太平御贤》引古本《释名》记载说:“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今天,、当我们享受着现代化的火车、飞机、飞船时,是否还会想铲匡第一个发明用牛、马等牲畜拉的车子的轩辕氏呢?黄帝的另一个伟大功德是发明并教化天下百姓使用火来煮熟食物,以及发明加工熟食的釜、甑等器具。 传说黄帝又是一个得道上天的神仙。汉代的纬书,都说黄帝本是雷精。-传说黄帝在位时,曾东到青丘,学道于风山紫府先生,又到四川峨眉山见天真皇人,学真一之道。而黄帝西至空桐山与广‘成子学道论道,则最为著名,在浪漫主义大师庄子的《在宥》.篇中,就记灵了一篇很长的广成字教黄帝的道学玄文。黄帝去世后,被尊为三皇之二,又被尊为五方帝中中央之帝、黄龙之神。黄龙,象征着中华黄土地,和民族神——龙的结合。传说黄帝活了111岁才去世,葬在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北桥山,自汉代在此建立黄帝陵后,历代帝王和学人都前往祭祀,朝拜不绝。在今天,当海外的华人子孙回到故土时,往往不会忘记去拜谒这位伟大祖先的陵墓。
姬姓吴氏源于少昊一支 据史书记载,黄帝本从少典姓公孙。他的氏族长期居住在姬水流域(约在今陕西北部)。氏族强大独立后改以姬为姓。黄帝是历史上第一个姓姬的人,因而成为后世姬姓和所有从姬姓分衍出的姓氏如吴氏等的最原始、最根本的祖先。黄帝娶了四位贤淑的妻子,即西陵氏的累祖、方雷氏的女节、彤鱼女之女以及嫫母。传说嫫母是世界上外貌最丑陋的姑娘,但却生了一颗非常仁爱、善良的心。黄帝与四妃生了二十五个儿子,他们大都又独立成新的氏族首领。在野蛮时代末期开始,那些刚独立出来的氏族的姓氏由部落联盟集团的首领封赐。传说,黄帝吹律定姓,《国语•晋语》这样记载:“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姑、儇、依是也。”其中,只有黄帝与正妃累祖所生的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继承了黄帝本姓姬,吴姓即从玄嚣这一支发派递传而来,《丹阳吴氏族谱》正是以少吴(即玄嚣)为第二世远祖。 巨人足印:一个动人的故事 黄帝的第五代孙是赫赫有名的上古五帝之一高辛氏帝喾。传说帝喾也象他的始祖黄帝一样,分别从四个示同的氏族中挑选了四位美丽娴淑的姑娘为妻,生下了四个极有出息的儿子。二妃是屈原在《楚辞》中所赞美的有娀氏美女简狄,生子名契,是商王族的始祖;三妃陈丰氏美女庆都,生帝尧放勋;四妃鲰訾氏美女常仪,生帝挚。帝喾的元配妻子是有邰氏的姜螈。 姜螈是——位极娴淑而美丽的伟大女性,《诗经》中有两篇专为她的美德而咏的。一是《鲁颂•闷宫》,曰:“赫赫姜螈,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二是《大雅•生民》,曰:“厥初生民,时维姜螈。生民如何,克里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传说有一日,姜螈趋郊信步而游,碰见一个巨人足印,其大小远胜常人,正惊疑问,顿觉一股暖流在气海泉涌,冲击遍身穴位,竟有说不出的畅快和舒坦,并莫名地产生了一种踩踏这个大足迹的强烈欲望。她将她的脚套在巨人足印的大拇指上,俄顷,就感到腹中微动,好似胎儿动作一般。她又惊又怕,却毫无办法,十月后产下一子,姜螈以为儿子是妖,就把他抛入隘巷;可一连串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起先是隘巷中过往牛马都自觉避开,绝不踩到婴儿身上。后来姜螈又派人把他丢到山林中去,可正巧碰上山中人多没丢成。最后将婴』L抛到河冰上,又忽然飞来一只大鸟,用自己丰满的羽翼把婴儿盖住,以防婴儿冻僵。姜螈得知后,以为这是神的指示,便将婴儿抱回精心抚养。因最初本是要抛弃他;所以给他起名叫“弃”。 弃少时就喜好种植各种庄稼。稍长,谙熟农耕之事,被舜任命为掌管农事的稷官,封在邰(今陕西武功西南),因而史称弃为“后稷”,去世后被中华民族尊为农神。弃生子不宙,继承父业,作夏朝的农官。夏太康时政治腐败,不重农业;废农官。不帘逃亡到西北游牧民族戎狄部落,致力农桑,自食其力。
从公刘到周王国 不帘一族从此世居戎狄之地,一晃数十年。不宙的孙子公刘执掌该族,他摒除慵懒,力倡勤勉,更加注重农桑耕织,《诗经,•大雅•公刘》赞道:“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场乃疆, 乃积乃仓,乃裹乃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伐戚扬。”《史记•周本纪》描绘的情景是可信的:“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归焉。”于是,公刘带领自己的族人自鄙远的邰地迁居到豳地(又作邻,今陕西旬邑西南)。车辚辚,马萧萧,兵精粮足,其时的敌人是断不至于小觑的了。 公刘生子庆节。庆节继承父权时,以豳为都,开始营建原始部落国家。庆节生子皇仆,皇仆生差弗,差弗生毁逾,毁逾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生亚圉,亚圉生公叔祖,公叔祖生古公直父。九代以来,世居豳地,守住了公刘的事业,可也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拓展。古公宜父则不但继承而且光大了后稷、公刘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积善行德,颇有口碑。其时中原已值商殷之世,西北戎狄游牧民族也强大起来,豳地时常遭受到戎狄游牧民族的骚扰、威胁和侵犯。古公宜父决定进行一次大迁徙。他率领人民渡过烟波浩渺的漆河和沮河,翻越巍峨的梁山,南迁岐山曲麓下的周原地区(今陕山歧山县)。 古公定居歧山后,改革原来戎狄游牧民族风俗,营造城廓都市和村邑,同时在氏族组织的基础上开始建立各种国家统治管理机构。古公建立的诸侯国得到了商王朝的认可,《竹书纪年》记载:“(商王)武乙六年,那迁歧周。命周公卖父,赐以歧邑。”因为地处周原,故姬族从此称周人,建立的国家称周王国,古公称周太王。在吴姓族谱中,尊古公为最近先祖。 古公会父生子三:长子太伯(亦作泰伯),为姬姓吴氏的开氏始祖;次子仲雍,为姬姓吴氏的传代始祖;•少子季历,是历史上著名的周文王的父亲。 吴太伯以上吴姓远祖世系表(略)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