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吴氏 宗祠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安溪姓氏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3 热 ★★★ |
|
|
宗祠
1. 凤城魁田吴氏祚胤堂宗祠 旧祖宇位于县治北郊凤卵山麓,坐乾向巽兼亥巳,前后两进,建于明朝。1973年改建为县医院。1998年魁田联合福林、墩坂、阳星、金山诸派吴氏宗亲筹资30万元将凤城镇大东街(今凤山路)魁田吴氏二世宗祠(即半月祠)扩建成两进仿古祖宇。坐向寅申兼甲庚,2001年竣工,定名为“安溪吴氏宗祠”。宗祠楹联有秦钟震题赠的“丹凤衔书从北至,台星卓笔映南辉”。有李亨谦题赠的“丹徒自北,应清溪湾流之谶;黄石道南,瞻华美乔木之家”。此外,还有“选胜七星伴月;会心万派朝宗”、“溯本源无非梅里;论派系同是蓝溪”、“尚义赈饥龙津捐万石;行仁施舍凤麓献一心”、“史记世家推第一;西河将略擅无双”、“渤海高风称让德;延陵亮节赐嘉贤”等。 2. 凤城魁田钱江祖祠 位于凤城小东街,系魁田吴氏三房祖祠,由三房祖吴相(字汝佐,号松庵)始建于明末。民国35年(1946年)依原貌翻建,土木结构,坐北朝南,二进十间,建筑面积348平方米。2005年5月,族裔集资3万元重修,6月竣工并举行三房始祖揭像盛典。厅堂中有“渤海宗风传孝义;钱江祖德蔚人文”、“半月昭明华美境;三房蔓衍凤山城”等楹联。 3. 龙涓石塔吴氏厚山堂宗祠 位于龙涓乡石塔村,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修。后被倭寇烧毁,重建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重修。2003年由海内外宗亲集资人民币20多万元大修,为二进十间,坐乾巽兼亥巳,占地约2000平方米。堂中悬挂“文元”、“武俊”匾额,堂联有泉州状元吴鲁题写的“凤毛麟趾鹤算龟龄;忠信孝悌礼义廉耻”。 4. 长坑岭后吴氏宗祠 位于长坑乡三村村,始建于宋乾兴元年(1022年),坐壬向丙兼子午。历史上多次遭兵灾火劫。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曾先后复建,民国35年(1946年)重修。现祠系于1997年由岭后各支派宗亲集资28万余元重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五间式,坐北朝南,砖石木结构,翘脊飞檐,琉璃金碧。原八支木柱以精磨石柱取代,上斗下珠。柱梁重饰古漆金字。平整外埕,铺设精磨石料,重建屋后大罗门。整体紧凑壮观,古今合壁,流光溢彩,富丽堂皇。村西南建镇卿祠,塑吴隐像,逐年祭祀。主要楹联有:“由吾埔而奠斯土,人杰地灵终归祖德;卜岭后以启华堂,虎跃龙腾永颂宗功”、“渤海姑勿论,岐山耸秀源于吴埔支来;延陵已稽考,罗水分流知自黄龙衍派”。 5. 祥华吴氏仙掌祖祠 位于祥华乡祥华村。肇基祖吴仁福于明初始建,经多次修葺,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悬山屋顶,二进大厝,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祠堂悬挂“文魁”、“武德将军”等匾额。楹联有“华山家声旧;仙掌世泽长”、“仙人谪降,毓秀钟灵,此地发祥欣启宇;掌故深探,通今博古,他时得志定兴宗”(李光地撰)、“仙留钟地脉,虎踞龙蟠,百世蕃昌开华地;掌献仰天心,左宜右有,双峰坐负对佛耳”(官献瑶撰)等。明中期又于天心寨建梯云祖宇。楹联:“梯上春台安居乐业;云蒸化国集福迎祥”等。 6. 祥华祥地吴氏侯邦楼祖祠 位于祥华乡祥地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重修,民国35年(1946年)小修,土木结构,三进布局,中进楼宇,其建筑呈“金”字形,庚甲申寅向。长32.5米、宽75米,占地面积2437.5平方米,中进厅堂有清末吴仕宗恩诏廷试中式第一名恩赐进士的圣旨牌匾“恩元”。楹联有吴鲁状元题赠的“毓秀钟灵清溪衍派;敬宗尊祖让德垂型。”吴捷秋书“侯府立长坑,族衍三村承让德;邦基开上第,宗传一脉著祥华。” 7. 尚卿福林吴氏土堡门楼祖祠 位于尚卿乡福林村田中。始建未详。祠坐北朝南,土石木结构,三层楼式,建筑面积363平方米。楹联:“渤海分支,一源涌出千派;鹏山献彩,六鹝飞腾九霄”、“林茂荫恒长,思先世善贻孙谋,求多福实受多福;楼高望自远,冀后人能绳祖武,步一层更上一层”(唐桂生撰)。 8. 金谷吴氏宗祠 位于金谷镇,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由二世祖吴毅斋奠基,祠坐艮兼寅,历代兴修。1994年由海内外宗亲集资人民币36万余元重建,二进,面阔五间,两护厝。占地面积1298平方米。门联:“渤海家风千古盛;延陵世泽万年兴”。龛联:“鲁论称三让德;史记第一世家。”厅联:“源溯延陵,派分华地,郭山绳祖武;支流金谷,气得卧牛,笔架蔚人文。 ” 9. 凤城东门外吴氏金山堂宗祠 位于东门外清溪河畔。由五世诸祖相继合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坐北朝南,为少见的四进式大厝结构,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 10. 凤城南街吴氏荣安堂宗祠 位于凤城镇南街南门巷。始建未详。祠坐北朝南,土木结构,二进大厝式,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楹联:“延岗永固家声振;陵水恒绵世泽长”、“荣者当兴人杰德望;安之必福寿考功成”等。 11. 感德尾厝吴氏宗祠 共三座。流芳派祖祠由吴伯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建筑面积170平方米,现存完整。植美派祖祠由吴伯阳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建筑面积250平方米,现存完整。美盛祖祠始建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2003年重修,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 12. 感德石门吴氏祖祠 有两座。“中兴祖祠”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坐向辰戍兼乙辛,形称“牛眠”。历代多次修建。1998年重建,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楹联:“中发贻谋,俎豆衣冠传古训;兴诗立礼,世代英流继遗徽。”“都美祖祠”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2000年重修。坐向丑未兼癸丁,建筑面积680平方米。楹联:“都邑始分,上溯黄帝之亦野;美仁择处,下传孔圣的箴规。” 13. 感德潘田吴氏宗祠 两座。内祖祠“磐谷堂”,位于潘田村水尾椿树脚,由二世祖始建,二进式。外祖“兰谷堂”,由十七世吴盛友建,二进式,与磐谷堂毗邻。 14. 感德潘田角垵吴氏金安堂 角垵吴氏宗祠金安堂,位于感德镇潘田村角垵自然村。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吴维勤始建。2004年夏,角垵吴氏裔孙集资依原貌修葺,同年竣工。堂背倚青山大屋顶,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70多平方米,坐西向东(乾巽兼戍辰),土木结构,三进30间,面堂开阔,气势恢宏。内有“金兰玉桂流馨远;安富尊荣耀泽长”、“金耀宗堂兰桂炽;安居祖地儿孙昌”、“金玉良言绳祖武;安其美志蔚人文”、“金碧辉煌思先哲;安家立业望后贤”、“金枝玉叶长挺秀;安若泰山永舒芳”、“金石为开中庸处世本;安身启迪正真传家先”、“金屋生辉源泉水长泽;安居焕彩家声誉远扬”、“金堂玉宇缅建功不易;安室善居念创业维艰”、“金相玉质惟诗书教子;安居吉第冀勤俭治家”、“金言莫忘永继先贤志;安分恪守长承祖德铭”等楹联。 15. 感德福德吴氏金钩堂祖祠 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楹联:“派分磐山,溯委寻源,祖德流辉开金钩;宇启兰谷,培根植本,孙支挺秀基上远。” 16. 感德华地仙掌吴氏祖祠 位于感德镇华地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楹联:“仙掌献地,钟灵毓秀开国族;佛身朝天,华表画屏映祠堂。” 17. 蓬莱福山吴氏宗祠 位于蓬莱镇福山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 )。1981年由旅居新加坡宗亲吴温柔倡仪并发动侨胞及乡亲捐资重建。占地100余平方米,石木结构,翘脊飞檐。 18. 蓬莱蓬星吴氏宗祠 位于蓬莱镇蓬星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1978年后延寿院吴氏重建,土木结构,二房一厅。 19. 湖头寨兜吴氏祖祠 位于湖头镇湖三村,始建不详,1987年重建,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建筑面积231.08平方米,上下二进式,石木结构。 20. 剑斗吴氏厚安堂宗祠 位于剑斗镇剑斗村溪仔坂。明正德十年(1515年)由吴子原三世孙吴佛佑建,后为兵匪所焚。四世孙吴朴轩重建,历代数次修葺。坐艮向坤兼寅申,土木结构。民国11年(1922年)又遭匪焚。民国19年(1930年)重建。最后一次重修于2000年,上下两进,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飞檐翘脊,雅观堂皇。楹联:“为名臣为名儒,全行谊于一身微彰皆贵;有节烈有节孝,立纲常于万古愚智咸钦”、“剑水溢文,澜集著近川工造凤;斗山隆峻,望人归禁苑羡登龙”。 21. 剑斗后井吴氏玉衡祖祠 位于剑斗镇剑斗村后井,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由剑斗村开基祖吴子原第七世孙吴振楼(讳春生)始建,1996年按原式重修。二进皇宫式,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 22. 白濑下镇吴氏大乾祖祠 位于白濑乡下镇村,始建不详,1985年翻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楹联:“家风永继称之让;祖德丰功辉万年。” 23. 湖头前山吴氏象畔祖祠 位于湖头镇前山村,始建不详,1962年重建。土木结构,二进十间,坐南朝北,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 24. 城厢墩坂吴氏祠堂 位于南安仑苍镇苍山南麓。分为一世家庙和二世宗祠,均为二进式,家庙与宗祠分别于1987年、1994年修建,分别供奉一世祖吴启衷与二世祖吴实斋。二座建筑红墙碧瓦,典雅恢宏。族人每年均进行春、冬二祭。一世家庙楹联:“麟趾呈祥开一世;螽斯衍庆拓三乡。”二世宗祠楹联:“匡复三乡新气象;恢张二世旧风光。”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