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书籍 >> 社科 >> 正文
第十九章 西冷绘画名家--安吉吴昌硕家族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7         ★★★
,在其归国后,仍书信往来不断,并亲赠诗作。1922年1月,日下部呜鹤卒,吴昌硕又亲自为其篆文墓碑,遥寄深情。此碑至今竖立于日本江州明鹤故土,成为中日两国友谊的象征。

受日下部鸣鹤的影响,其门生友朋也接踵来华就学于吴昌硕。其中最著名者当属河井仙郎。河井是日本东京人,受明鹤"于印酷爱吴昌石"的影响,倾慕吴昌硕的书画篆刻之作,于1899年终于实现宿愿,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求教于吴昌硕。1904年,杭州西泠印社成立后,河井仙郎成为异国社员。

除此之外,与吴昌硕建立深厚友谊的日本友人还有长尾雨山、水野疏梅、滑川澹如、吉野松石等。吴昌硕的画作在与这些日本友人的交往中频频远播东瀛,对日本画界产生重大影响。1912年《昌硕画存》由日本田中庆太郎编印问世,这是13本出版最早的吴昌硕画集。1920年东京文求堂继印《吴昌硕画谱》,开始系统介绍吴昌硕的书画艺术。同年,吴昌硕书画首次在长崎展出,双树园随之刊行《吴昌硕画帖》。此后,吴昌硕书画展又多次在大阪展出,吴氏作品遂被视为珍宝。

5.结社西泠

1904夏,篆刻家计品三、丁辅之、吴石潜、王福庵等聚于杭州西湖人依楼,探讨治印艺术,发起创立一个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定名为"西泠印社",邀请吴昌硕参与。经过十年努力,印社同仁集资购地,修造成亭堂,发展社友,最终于1913年重阳节正式成立,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各地金石学者纷纷参加,并一致公推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吴昌硕欣然同意,并撰一联云:"印岂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仅鼎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以此表达对自己的艺术涵养保持一颗冷静的心。从此,中国印学界有了第一个学术研究组织。印社成立后,每逢春秋佳日,常举行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活动,吴昌硕每每亲自参与,并先后作《西泠印社图》、《西泠印社记》等,提出对印社发展的衷心期望,要 求社员要终生追求篆刻艺术,而且要做一个有高尚道德和专心事业的人。印社成立以来,在吴昌硕的奔走和印社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为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做出了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抢救国宝"汉三老碑"一事。

汉三老碑为"汉三老讳忌日记刻石"之简称,于清咸丰二年(1852)余姚客星山董氏墓地出土。当时为有金石嗜好的周姓人所藏。此碑为东汉建武年间所刻,距今已有一千九百余年的历史。为浙江省现存的两种汉代以

前石刻之一,光绪《余姚县志》曾誉之为"浙东第一石"。碑额有所残缺,碑文完好者共二百一十七个字,其字体浑朴道劲,介乎篆隶之间,海内考古学考闻知后竞相著录,视为瑰宝。但清朝腐败统治下,视文物如草芥,此碑被辗转盗卖,1921年运到上海,为陈某所得。一个旅沪日侨闻知欲以高价购取,运往日本。旅沪浙人就此事与吴昌硕协商,吴毅然以抢救这一国宝为己任,邀集同仁,撰发文启,奔走呼吁,并昼夜挥毫作画,发起义卖。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募集齐八千元巨款,将碑买下。这一保护国宝的义举,充分表现了吴昌硕等印社同仁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

西泠印社是旧中国留下来的屈指可数的以研究金石篆刻为主的民间学术团体,从创立至今整整百年。印社在百年的发展中,以其学术声望和深厚的文化影响力凝聚了国内外一流的金石书画家。作为第一任社长的吴昌硕对此自然功不可没。他在1913至1927年担任社长的十五年间,以精湛的诗书画印"四绝"和高尚的品德蜚声海内外,为全体社员树立了人品与艺品的典范,继他之后的历任社长和副社长,如沙孟海、潘天寿、王个簪、诸乐山、刘江、朱关田、赵朴初、启功均堪称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

6.步入巅峰

六十岁到八十四岁,是吴吕硕退隐艺林而艺术逐渐成熟直臻顶峰的时期。从此时始,他彻底与仕途决裂,除必要的学术交游外,一心从事艺术创作,水平逐日提高,特别是被推为西泠印社社长后,更是声名大噪,画作远播日本,艺人访求不断。宣统三年(1911)夏,携全家自苏州迁居上海吴淞。民国二年(1913)又迁上海北山西路吉庆里。

此时的上海,由于是x寸#1-开放较早的通商口岸,而很快成为远东地区著名的大都会,成为粹集中西文明的场所。华夷杂居,官贾运集。同时,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因避太平天国而纷纷携带所收藏之文物书画集结于沪,又为筹措在沪巨大的生活支出而将藏品拿到市场上来,上海的文物市场因之而兴盛异常。吸引了各地书画艺术家,汇聚于上海。一时间,上海成为艺术的殿堂,名家名作云集。迁居上海的吴昌硕徜徉其问,如鱼得水,并以其深厚的造诣,跻身为"海上画派"的重要成员。

1914年,上海书画协会成立,吴昌硕被推选为会长。

1915年,上海"题襟馆"书画会共推吴昌硕为名誉会长,该会虽是一个民间团体,但却汇集了一大批著名人物,如后来成为吴昌硕好友的王一亭、吴待秋;成为一代名家的钱瘦铁、贺天健、张大干;以及重要的政治家康有为、于右任等。

这一时期的吴昌硕在艺术道路上渐入佳境,金石、诗、书、画无所不精,其艺术功力达到顶峰:

从少年时期就开始钻研的篆刻与治印,从浙、皖两派人手,后又取法石鼓、钟鼎、铭器,经过多年的磨砺,再加遍览名家所藏,在集古人之长

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达到了前人所未曾达到的高峰。

受祖父、父亲的影响,吴昌硕一生爱诗,也自以诗人自居。他的诗是从王维人手,精研中晚唐律法,早期诗作多以五言诗为主,颇有唐韵。两次赴杭州俞园门下研习文字、训诂之学及师从杨见山学诗,使他具有了深厚的国学根底,晚年的诗更加出神入化,奇倔峻峭。

吴昌硕的画,走了一条从工笔入门的扎实之路。在与众绘画大家、同行友人的切磋中,形成了以气势见胜的画风,善于用简练的笔墨表现深邃的意境,虚实相生,形艳神雅,充满生气。他画的植物,欣欣向荣,给人以蓬勃的朝气;他的墨画笔力沉郁,有椎碑的金石之气。他画的荷花,亭亭玉立,有婀娜多姿的灵气;他画的梅花,主干斜贯,屈铁沉凝,有一股凌厉的傲气;他的画缘物寄情,无不表现出内在的气质和生命力。

7.梅的品格

俗语谓:有好的人品才有好的画品。

梅、兰、竹、菊本为所有画家所钟爱的主题,但吴昌硕一生特别爱梅,以致在诗中自称"苦铁道人梅知己"。早在故乡安吉时,他就跟从故里画梅能手潘芝畦学画,后又在"芜园"中亲手植梅三十余株。他常以酒和墨,画老梅树的奔放与多姿,他也曾用水彩画红梅,表现梅的古逸苍冷,他还

在雪中画雪梅,表现梅的傲然挺立。由于他酷爱梅花,有时把自己也比做梅花,六十岁时,他画了一盆红梅,题诗:"传家一本宋朝梅,士缶从卿跳劫灰。颜色孤山嫌太好,夕阳扶影自裴回。"落款为:"光绪癸卯,缶道人自写照"。因为爱梅,吴昌硕曾多次到位于杭州北面的余杭县境内有"十里梅海"之称的超山赏梅,穿梭于盛开的梅林之中,他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快意:"十年不到香雪梅,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1923年,吴昌硕闻知超山梅花怒放,便欣然率家人赴超山赏梅;1927年春,军阀混战,为避兵乱,

 

分享到: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