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书籍 >> 历史 >> 正文
[宋]吴女名集
作者:吴志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22       ★★★★★

 

3  吴  氏11101193.11  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开封人,父亲吴近,官至武翼郎。1143年被册封为皇后。秀外慧中,能文能武,操行过人。

一、聪明贤淑  母仪天下

相传吴氏的父亲吴近在女儿降生之前,曾经梦到一亭,亭子两旁遍种芍药,万绿丛中,一朵红花,艳丽无比,亭子的匾额上有“侍康”二字。吴近从梦中醒来,不知是何预兆。吴皇后14岁时,已是秀外慧中,遐迩闻名。康王赵构将她选入宫中。吴近也因女升官,方才明白“侍康”的梦兆。

靖康二年(1127年)3月,金兵攻入开封,掳去宋徽宗、钦宗,北宋到此灭亡。同年5月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即宋高宗。后南渡长江,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康王赵构即位后,金邦南侵,战事不断。11293月,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高宗禅位给太子赵旉,虽然一月后高宗复位,但高宗的统治地位未固。9月,金兵连破建康等地,杭州告急。高宗出奔越州(绍兴),转至四明(今浙江省宁波西南),有卫士谋变,一直闯入高宗驻所,康王东躲西藏。吴氏身披铠甲,跟随左右,寸步不离。她极聪慧,又熟读史书,颇能随机应变。骗走叛军,高宗赵构才免遭大难。后来,金兵大举南来,连陷州郡,高宗逃奔江浙,万不得已,只好乘楼船入海。途中,白鱼跃入船中,吴氏忙向高宗称贺道:“这是周日白鱼之祥!”此话很中高宗心意,面封她为和义郡夫人。

后因岳飞精忠报国,骁勇杀敌,势如破竹,金兵开始北辙。高宗心稍安定后,感念吴氏有护驾之功被封为才人。晋为婉仪,后封为贵妃。待局势稍稳,回到宫中,吴氏更加用心博览书史,勤习翰墨,史称吴氏“博习书史,又善翰墨,由是宠遇日至”。(《宋史·后妃传》)吴氏能诗,今存《题徐熙芍药》诗云:

浓李夭桃扫地无,眼明惊见玉盘孟。

扬州试识春风面,看尺君花总不如。

(《宋诗纪事》)

徐熙是南唐著名花鸟画家,此诗为吴氏题徐熙所绘《芍药》画诗,诗人认为芍药花没有桃李的夭艳,也没有“君花”(莲花)的清高。“扬州芍药名于天下,与洛阳牡丹俱贵于时”(《广群芳谱》卷四十五)。吴氏借题画诗咏扬州芍药而明志,表示自己既不学桃李的夭艳,也不学莲花自恃清高,而要像芍药那样朴素超脱。诗中的“玉盘孟”乃芍药,花中的名种。

高宗的原配夫人邢皇后被金人俘到北方,生死未知。故高宗虚置中宫16年等她回来。在这16年中吴氏悉心侍奉高宗,劳苦功高。高宗有意立她为后,只因生母韦太后远在金国,不能擅自行事。高宗对吴氏说:“极知你劳苦,却迟迟不能正名分,朕甚有愧。一俟娘娘(韦太后)归国,你理当正位。”吴氏连忙推辞道:“大娘娘远在北方,臣妾不能及时问候已是万分不安。每当官中开宴,念起娘娘便要落泪,至于正位与否,臣妾做梦也不敢想。”高宗听了,非常感动,更觉得吴氏贤惠。韦太后南归后,吴氏亲自侍奉起居,体贴周到,往往能先意承旨,太后是个严肃的人,但吴氏事必躬亲,使她心满意足,因而太后对吴氏称赞不已。有了太后的认可,又有“侍康”的瑞兆,加之1142年邢皇后的死讯传到了南宋。高宗便在绍兴十三年(1143)正式册立吴氏为皇后。

人言宋朝多贤后,吴后即是其一。她操行过人。曾经绘制《古列女图》,置于左右作为座右铭,以为鉴诫,又取《诗序》之义,称其居所为“贤志堂”。

高宗惟一的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后宫再无生育,高宗便在“伯”字行内的太祖子孙中挑选了伯琮作为养子接进宫中,由张贤妃抚养。那时吴后还是才人,因为自己没有孩子,她也想抚养一个。绍兴四年(1134)夏,高宗便将伯璩交给她养育。后来张贤妃病逝,吴氏便将伯琮也一同抚养,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伯琮性情恭俭,天资聪慧,又喜欢书史,很中高宗心意。不过高宗仍然希望自己能生贵子,所以没有马上立皇储。但是,时光流逝,高宗仍然没有亲生儿子。伯琮、伯璩分别受封普安郡王、恩平郡王,当时号东西两府,都为养子,一样的官属礼制。太子未立,朝中议论纷纷,人心不定。高宗事事受秦桧掣肘,他本有意立普安郡王为储,但因普安郡王深恶秦桧奸诈,为秦桧不容,立储之议迁延未决。加之高宗担心伯琮不是吴后从小抚养,立为皇子,皇后会有异议。吴后深明大义,处处为社稷考虑,她对高宗说:“普安,其天日之表也。”高宗于是册立伯琮,伯璩出居绍兴,伯琮顺利地继承皇统。

二、深明大义  政局转安

绍兴三十二年(1162,高宗禅位于孝宗,自居太上皇,吴后称太上皇后,与太上皇一起退居德寿宫。高宗禅位后,与吴后在德寿宫颐养,25年中吴后悉心侍奉,不曾失礼。吴后常调解高宗父子关系,所以两宫一无隔阂。一次,孝宗陪上皇在宫中开宴,酒醉许下供奉20万缗钱。孝宗醒后,早把这句醉话忘得干干净净。上皇在宫中等候多日,不见送钱来,愠怒地问及吴后,吴后忙打圆场说:“在此很久了,不知要银要钱,不敢贸然进献。”上皇生气地说:“要钱用。”吴后即代进20万缗,孝宗得知后很感动,加倍献给太后40万。宋高宗对一切都心满意足,便不再过问朝政。宋孝宗得以有所作为,他肃清朝政,北伐中原,颇有一番振作的气象。高宗去世后,孝宗见吴后孑身一人,有意将她迎还大内,可是吴后与高宗是患难夫妻,流连故地,不忍心舍弃,孝宗才不再勉强。

高宗死后,孝宗悲恸之余,对朝政心灰意冷,守丧期满就禅位于光宗赵惇。

光宗即位的时候,吴后已近80了。这时她身居太皇太后之位,但是因为孝宗尚在世,故不能称太皇太后,她被尊为寿圣皇太后。光宗即位之初,想要有一番作为,可是皇后李凤娘既悍又妒,拨弄是非,致使光宗敌视上皇,极少去觐见。又因李后残酷处罚和杀死光宗宠爱的妃子,光宗精神有些失常,从此不大上朝,政事多由李后决策。绍熙五年(1194,寿皇孝宗重病期间思念光宗,渴望一见。李后百般阻拦,孝宗于六月九日在重华宫含恨去世。

太上皇已经归天,光宗不上朝也不肯到重华宫主持丧仪。宰臣留正、赵汝愚等人决定请求寿圣太后出面,主持丧事。吴氏居于深宫,不理朝政。此次她见群情汹汹,人心骚动,为社稷考虑,只得垂帘代行祭奠之礼,丧礼这才如期举行。

治丧期间,光宗仍称病不出,只颁下诏书,尊寿圣皇太后为太皇太后。朝廷无主,一时人心惶惶。留正等人于是联名上疏光宗,请皇子嘉王赵扩早正储君之位,安定人心。光宗看后,只批“甚好”二字。宰相留正再奏,当晚即传出御批,上写“历事岁人,念欲退闲”八个字。留正见御札措辞含糊,遂与宗室赵汝愚商议。赵汝愚认为,还是请太皇太后下诏,让光宗禅位于嘉王。留正以为不妥当,他担心会连累自身,遂诈称有病,暗自计划逃离京城。京师人心更加不安,大臣徐谊劝赵汝愚早定大计:“嘉王即位,事在必行,国家安危,在此一举。此事关系重大,非太皇太后作主不可,韩侂胄乃太皇太后妹妹之子,若由他禀明太皇太后,立刻让光宗禅位于嘉王,大事可成。”赵汝愚找来韩侂胄,韩侂胄并不推辞,当即面见吴太后。吴氏见形势严峻已无退避的余地,便答应在孝宗灵前垂帘,与执政面议国事。

第二天,是禫祭(除丧服)日,群臣入宫。吴太后在孝宗灵前听政,同意光宗内禅,并主持了内禅大典。南宋朝廷在吴太后的主持下,政权交接,渡过了一场危机。

宁宗赵扩继位后,太臣之间的争斗纷起,几个重臣各立一派互相攻击,打击对方。一时朝中汹汹,群臣不安。太皇太后吴氏得知消息,走出深宫力劝宁宗不要搞党禁,宁宗只得下诏:“不必更及往事,务在平正。”党禁暂停。庆元三年(1193)十月,太皇太后一病不起,拒服御医的汤药。问她原因,太后坦然说:“我寿已80,死而无憾憾,难道还要因病连累他人吗?”原来是怕皇帝怪罪御医才这样做的。十一月,吴太后病逝,终年83岁。国仪而葬。谥号安恭,后改成恭。

吴氏一生身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4朝。她有头脑,有见地,虽从不想揽权干政,但朝中每到关键时刻即由她来主持大局,渡过危机。

(《中国吴氏通书<宋史·后妃传>》吴健琴、《正说历朝八十后》乔继堂主编、

《吴人集》吴清云)

 

分享到: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