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吴姓始祖源流史话(六下)
非主流山水间闲云斋.吴敬宪于沪浦
吴地城廓
远古时无所谓都城,远古时的国多在山上,故山海经多记山。
远古时的国即城即都。城破国亡,城在国在。故有所谓倾城倾国美女之说,远古史上有四位倾城倾国美女。一是夏桀妹喜;一是商纣妲己;一是周幽王褒姒,烽火戏诸侯;一是吴夫差西施。古人以红颜禍水,夏、商、周、吴城破国亡,归罪于美女(这是亡国嫁禍说)。
上古秦一统华夏,中央集权而有都,下设郡。秦汉隋唐定都在长安,长安西有陇山,东有华山、黄河,南有秦岭,北有北山,北山北是戎狄。这里古称关中,长安在东部,山水环绕。
华夏定都都是在山水间,沿山设关,御敌于前。与欧美定都在近海不同,华夏起于西部,背山亲水。
吴国来自西部,有华夏传统-背山亲水。苏南西有茅山,西北为宁镇山地,北为長江,东傍大海,西南天目山,东南杭州湾、钱塘江。苏州位居中部,西邻太湖,山水环绕。古吴国东迁朝阳之谷,泰伯之前并无都城。
泰伯城虞国
泰伯从宜(江北仪征到江南丹徙大港乡)进入朝阳之谷(宁镇山地、茅山以东),南边武进有奄国、无锡有䱷yu国。泰伯氏族在朝阳之谷,位于长江南岸,东起大港,西至虞山,南邻奄国、䱷yu国。后来魟鱼图腾族千余户归之,泰伯迁鸿山,始筑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即为虞国,城即国。仲雍仍居虞山,至寿梦,寿梦又东筑娄城,葬于苏州城西青龙山。至余祭时奄国纳入吴国,余祭封季札于奄国,称延陵,或谓延续泰伯之宗陵。
阳山
太湖东北岸阳山逶迤二十余里,别名秦馀杭山、万安山、四飞山等,山势南北横断走向。北邻真山-甑山,别名卑犹山;南有伏象峰、凤凰峰及锦峰,中为箭阙峰、长云峰,北为珠冠峰,主峰箭阙峰高米。阳山南接穹窿山,东望虎丘,虞国视阳山为北部屏障,后来有浒墅关。
诸樊城吴国
后来寿梦长子诸樊沿太湖东侧南迁,西北阳山为北部屏障,东南是一片荒地。他可能选择灵岩山四围筑城,太湖之滨的木渎镇亦荒芜之地,西南是香山。这儿因有鱼有稻禾,故称稣。在它的西北有天目山余脉穹窿山,北有天平山,东南有上方山,古吴国祭祀之地,东有石湖。西北御楚,东南抚越。这儿是诸樊的吴国,城即国。阖闾在横山北山筑台,称姑苏台,横山北山才有姑苏山之称。横山又称踞湖山,在城西南十五里,背临太湖。夫差时,因阖闾已筑阖闾大城,夫差以灵岩山为行宮。灵岩山有馆娃宫故址,西施养于此。原是吴国的御花园,如北京頤和园。
吴地小桥园林
吴地湖汊多,小桥特多。小桥下流水潺潺,似咏似歌。苏州城里的小桥下流水却不流了,混浊得空气都不清新!好在有甪直、同里、周庄吴地“水乡桥镇”。
花山,晋太康二年生千叶石莲花,因名。晋太尉陆玩舍宅置寺。宫傍有石鼓,大三十围。《吴志》云:“其鼓有兵则鸣。”山上有池,旱亦不涸,池中有莼甚美,夏食之则去热,吴中以为佳品。今灵岩山是也,在吴县西三十里。其山蓊郁幽邃,夫差置馆娃宫、西施洞、琴台。
夫差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馆娃宫是东南园林之祖。楼台亭榭依山势而建,九曲长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今有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留园等。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假山错落其间,远山近水,绿树掩映。设计者花木寓意、叠石寄情。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不仅点缀了园林的美感,而且含蕴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苏州无须借用“东方威尼斯”,威尼斯是威尼斯,惟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苏州直应是东方天堂!(待续)
附记:欣然看到苏州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草案)出台,笔者理解如下:
1东部平江区为古城区,打造成水乡桥城。
2平江区东为苏州工业园区。
3西部金阊区为商贸区。
4金阊区西为高新区。
5南部吴中区是文化传媒区。
6南部吴中区西是太湖生态区。
7南部吴中区东是“水乡桥镇”:甪直、同里、周庄。
笔者感慨布局新颖,着重体现天堂美,故附记:有水乡桥城、太湖生态区、水乡桥镇,同时工业、高新、商贸、文化传媒分属东、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