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式芬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几方面: 1.集金石学之大成吴式芬所撰《裙古录》(20卷),共录商周至元代金石文18128种:《裙古录金文》(3卷9册),共考释商周至元代有铭文的钟鼎彝器1329件;《金石汇目分编》(20卷26册,稿本),按全国州县分编,工程浩大,可谓浊映大观。以上三部金石学名著,对金文著录之多和逢释之精,可谓前无古人,为近代金石学者所推崇。 2.封泥学之首创与考释封泥是中国古代用于封文书的、混有胶质的泥丸,上面盖印。中国古代公私简犊均写于竹简或木扎之上。遣使传信,中途恐有泄漏牛变,因此封发时以绳捆缚成一束,于绳端或结绳处加以检木,用粘泥封固,盖上玺印,作为信验,以防偷窥私拆。这种铃有印章的土块被称为封泥。此法盛行于秦、汉、魏晋时期,后因帛、纸盛千丁于世,此制遂废弃。清末封泥出土以后,因此制久废,世人不知为何物。吴式芬凭借对古代历史和金石文字的深邃造诣,断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印范”的铃有印章的土块,就是秦汉魏晋时期的封泥,并对其进行收藏和考释。后与另一位封泥收藏者陈介棋合撰《封泥考略》(10卷),该书是研究封泥最早的一部专著,收录秦汉宫私封泥867枚,逐枚考释,对研究秦汉官制、地理以及秦汉篆刻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封泥学亦因吴式芬而定名。 3.著述颇丰,涉猎甚广吴式芬除著有金石学、封泥学等鸿篇巨著外,尚有《陶嘉书屋诗赋》、《双虞壶斋/又种日记》、《昭代名人尺犊))、《唐宋元明人摘句》、《诵孙缀锦集》、《双虞壶斋器目》、《双虞壶斋印存》等著述,亦有书录、碑拓等稿本传世。吕贤基卿作《送了必同年出守豫章》中有“平生著述书等身,读破万卷笔有神”①句,赞誉吴式芬著述之丰。
(四)注重学术交流,终成一代硕儒
吴式芬所处的清代道光、咸丰时期,学术气氛浓厚,人文大家荟萃,涌现了大批名人学士,吴式芬与其交往甚密,他打破壁皇,相互交流,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吴式芬初入京师,就以学长领衔,曾与名士刘詹岩、张励庵、喻凤冈、吕鹤田、叶崖臣、孙兰检、罗椒生、张筱浦、何振云等结诗赋之会,约十日一聚,互相切磋,多有尊酒论文之乐。其京师居所宣南坊,与龚自珍隔巷毗邻,常常命童了往来住所,将自己所收藏的金石、碑版、拓片等器物相互传赏,龚自珍《别吴子芯太守》云:“子云识字似相如,记得前年隔巷居,忙杀奚童传拓本,一行翠墨一行书”,该诗形象描述了二人相互传赏金石拓片的情形,堪称学术交流佳话。 吴式芬经常与另一位金石学家陈介祺(2)研究金石考古问题,曾将其收藏的古印拓本2000多方③赠与陈介祺,并参与了陈介祺的印谱巨著((篮斋印集》的校订工作。勺他在陈介祺的帮助下,完成了封泥巨著《封泥考略》。 吴式芬的同道好友还有李佐贤、翁同书、许瀚、何绍基、吕贤基、魏源、刘喜海、丁晏、王药、汪喜孙、陈庆铺、吴荣光等,公干之余,或研讨金石,或切磋音韵,或鉴赏书画,或校勘经史。吴式芬因于训话研究尤为独到,贡献非凡,且倡导交流,勇于打破学术壁皇,故有“硕学通儒”之誉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