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仕绩显赫 蜚声政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刘惊雷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8 12:18:42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sp; 任甘肃布政使期间,他上疏朝廷,为当地百姓做了二件实事:
    一是改革宁夏驻军官吏的傣禄供给办法。原先在宁夏驻防的军队,副都统及其以下官吏的傣禄,按规定应发给梗米(精米),但地方百姓上交的税粮是粟米,吴绍诗提出让百姓按一石粟米兑换七斗粳米的方式直接上交粳米。乾隆帝批复:
    宁夏驻军官吏体禄,按照凉州、庄浪驻军成例,改给折价。这样,既便利了驻军官吏,也减轻了老百姓的运输负担。
    二是将镇番县柳林湖的湖泽之地分给农民开垦,向开垦户征收赋税。吴绍诗建议依照安西县瓜州屯田的惯例,按农田面积向国家交纳赋税。这样可以使国家的赋税收人有所增加,同时,将这些农田造册后纳入耕种农户的名下,农户视其为自己的世业,必尽心尽力耕种,农田定成沃壤。这项建议经陕甘总督召集会议讨论通过后得以实施。
    三是以工代贩,解决灾民生计。甘肃凉州县等地屡遭旱灾,灾民生食无着,吴绍诗提出:张掖、永昌、镇番、碾伯、高台等五县过去一直没建立县城,抚彝厅、隆德、径州等二城的城墙均损坏严重,应该及时增筑或修缮,他要求朝廷批准以工代贩,招募灾民修筑城墙,可暂时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这项建议上报后,朝廷命甘肃巡抚召集幕僚研究后也得以实施,由此消除了因灾害而导致的一部分社会不安定因素。
    任江西巡抚期间,吴绍诗着力办了五件大事:
    一是屯田减租。乾隆三十五年,南昌、九江两地的屯田迟迟无法扩大面积,吴绍诗究其原因,认为:农民不是不想耕种,“缘民情视为官田,不甚勤耕”①,其中赣州、袁州、铅山等地的土地由于数量不足,田租过重,屯田户为租赋所累,没有种田积极性。因此,吴绍诗上疏朝廷,要求为这些地区减租。朝廷命两江总督高晋实地勘察核实后,同意减轻田租,“民力藉以少舒”⑤。
    二是开豫章沟,消除水患。南昌城滨临章江,每到春秋雨季来临章江洪水泛滥,城外农田淹毁,城内街衡侵淹,百姓苦不堪言。吴绍诗“为之考旧喋,访故老”这乡,得知旧有豫章沟故道即为泄洪而开,然其久废不治,水道淤积,不能泄洪。吴绍诗于是上报朝廷,征得同意后整伤豫章沟故道,消除水患,使“城之内外,数十万户,昔病流水,今乐安土”⑦。吴绍诗有《开豫章沟记》专门记载了此事。
    三是建议颁行采矿条例。上饶县富产铁矿石,平民争相开采,常常因此发生争抢、殴斗事件。吴绍诗上疏朝廷,提出由官府招募老百姓开采铁矿石,C州招募商人设铁)‘收购矿石冶炼成铁,将铁矿石的开采与冶炼同时纳入官府的怜理控制之下,并制定了详细的采矿怜理办法。有关部门对此仔细研究后,同意作为采矿条例,由官府颁布执行。
    四是秉承上旨,打击宗族势力。清朝中叶,宗族势力日趋严重,经常发生宗族械斗,影响社会稳定,吴绍诗在乾隆支持下,依法严惩,效果明显,持械凶斗者逐渐敛迹。吴绍诗于乾隆二十二年向皇帝报告:“上年臣衙门放告之期,每次收词数十张,今年止十余张不等,健讼之风似少息,聚众械斗之案,江西每年叠见,今岁并无报案。”②
    五是温和处置“叫魂案”。乾隆二十二年,叫魂妖术在中国大地蔓延,据称,术士们通过做法于受害者的名字、毛发或衣物,便可使他发病,县至死去,并偷取他的灵魂精气,使之为自己服务。叫魂术后来愈演愈烈,波及清朝十一二个省,乾隆下令严加惩治,各省官吏纷纷行动,邀功逢迎上旨,导致许多冤假错案。叫魂危机传入江西后,吴绍诗并未如临大敌,而只是命令属下对过子主行旅保持警觉,后来他在省内安下了一张严密的警戒网,挑选干员改装易姓,前往各县密行查缉,并每旬报告一次有无可疑人物。此外,他还令各府州委派精细强干之人查访庵观、寺院、祠堂、书馆及深山密林等处,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避免了扰民伤财。
 
    (三)仕途跌宕,终成元老

    吴绍诗因父亲举荐入世为官,可谓幸运,然而其仕途道路坎坷起伏,起落数次。在陕西督粮道仟内,陕甘总督弹勃他在采办兵钠时有侵吞公款之嫌,吴绍诗第一次被革职交队西巡抚审讯问罪。吴绍诗曾为此上奏中辩说,从市场上购买粮食,市场价格有高有低,他是以粮食中间价造册中报的,并未侵吞公款。他的中辩状奏报朝廷后,朝廷并未理会,吴绍诗于是被流放到军营中效力。耐后来因其母亲有病,朝廷才准许他“纳银赎身,回家奉侍”。
    乾隆二十二年(1758),乾隆皇帝南巡,吴绍诗年逾六十岁,前往迎驾。乾隆皇帝得知吴绍诗在家赋闲后,诏令吏部重新起用为贵州督粮道,不久升任云南按察使,后改任甘肃按察使、甘肃布政使。
    乾隆二十四年,江西南昌等地连降大雨,水灾严重,此时吴绍诗刚刚接到任礼部尚书的调令,忙于办理交接事宜,没有及时上报灾情。临行前,吴绍诗才匆匆给朝廷上奏疏,要求缓征灾区本年的赋税。乾隆帝接到奏疏后十分生气,下谕说:“吴绍诗自调任巡抚以来,对地方政务的治理没有多大起色,恐怕时问久了会更加因循守旧,贻误工作。考虑到该人还没有大的过错,又属刑部司员出身,对刑部工作一向比较熟悉,因此加恩于他,将他仟为刑部尚书。后来因为他在任职期间不能竹理好下属人员,内部问题屡屡暴露,看来吴尚书老迈无能已经明显可见,不能再胜此重任,所以才调到礼部任尚书,以为还可以勉强称职。在这以前,南昌等县遭灾应缓征粮食一事不及时上报,一直拖拉到十月末,完全不以百姓的事情为重,因此我下令把他交给刑部讨论处理。灾区严重歉收,百姓怎么有能力继续上交粮食呢?省里官员如果事先上报,我不可能不立即采取救灾措施,以缓解百姓的负担。吴绍诗分明知道运京城的粮食应延缓办理,却拖延不报,直到离任前,才以一个报告敷衍塞责,不知他是什么用心。现在虽然已下文迅速停止征收,但该省辗转执行也需要一定时间,那些积极向国家交粮的民户免不了生活闲苦;而拖拉未交的,也难免遭受催促之苦。这些都是由于吴绍诗对待百姓的生计漠不关心造成的。吴绍诗近年来多次经吏部降职处理,但最终都从宽予以留任。这次无视百姓疾苦,并非因公造成,实在难以再加宽恕。况且,他已年老体衰,不可能再指望他改过自新、奋起再干了。我同意按吏部意见免去吴绍诗的职务。过去宋仁宗对吏部选拔官员,凡是因荐人不当而有罪者,即终身不再升职。我今天也向宋仁宗学习,以是否能考虑百姓的生计,作为督抚官员罢官和升官的依据。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