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丑闻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计丽屏  文章来源:网络编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4 8:35:04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关于载振设酒宴召歌妓一事,张元奇写下奏折。

对于这份奏折,皇帝忠告张元奇:"你要小心,当谨慎行事。"

于是载振的丑闻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里,而张元奇也因此而受到了降职的处罚,因为皇室很忌讳大臣弹劾皇亲国戚。张元奇被降职后,离开北京到湖南省常德当了地方官知府。

张元奇弹劾皇亲国戚的这件事极有可能是张元奇为了离开皇宫到地方上任职的一次计谋。听母亲张舒文说过这件事情的吴炎,即吴清源的二哥,是这样说的:

"听说在北京当官除了饷银很少有额外收入,没有油水。所以外祖父为了去地方上任职,才故意去弹劾权势人物的。"

当时,中国的老百姓中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三年穷知府,十万雪花银。而事实上,张元奇后来确实成了一位家产殷实的资本家,不仅在北京和天津两地购置了房产,还拥有大商号的大量股份。

张元奇离开北京后,曾经到湖南、浙江、福建等地任职。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他继续担任政府官员,最后的任职地点是吉林省的奉天,即现在的沈阳。吴清源于1940年发表在《妇人公论》上的《母亲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外祖父(张元奇)出任过福建省巡察使(巡按使),后来又到吉林当过奉天省长。外祖父在奉天当省长期间,张作霖在他手下当一名小职员。"

我还听吴清源说到过慈禧太后。吴清源手握扇子,时不时地轻叩桌面,对我说起了他外祖父曾经侍奉过的慈禧太后。

"听说她脑子非常好使。大臣们上早朝时,把奏本呈上去后,慈禧太后就隔着帘子,阅读奏本,她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奏本的内容作出判断,并当场处理。"

这就是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

"有一次,北京发生了一起叛乱。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慈禧太后正在看戏,我外祖父当时也在场。据说慈禧太后听到叛乱的消息时,一点也没有惊慌失措的样子,还在那里默默地一直把戏看完。很可能这个时候慈禧太后是在思考对策。戏一结束,她马上就对周围的大臣们干脆利索地下了指示。她一定是对如何镇压叛乱心中有数,实在是很有些政治手腕。"

这次叛乱事件究竟指的是哪一次,吴清源并不清楚。

有可能是发生在1900年的那次义和团运动。在各国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形势下,义和团高喊"反对基督教"的口号,揭竿而起,暴动波及到了北京城内。初时,慈禧太后并没有对义和团采取镇压措施,而是借机向各国列强宣战,结果自己反而被赶出了北京。

关于慈禧太后的那些奇闻逸事,不过是母亲张舒文在茶余饭后对家里人唠的闲话而已,并不是要告诉世人的所谓历史真相。

"我还听到过这样的趣闻呢,说如果慈禧太后看中了哪个大臣,她会从帘后扔一块手帕到这位大臣跟前,大臣接到这块手帕时,一般都会脸色发青,因为拿到这块手帕就意味着当天晚上你必须进宫,去把手帕还给慈禧太后,……"

这是吴清源对我说的他在自己家里听过的一个笑话,他一边说着一边"哈哈哈"地笑出了声。

张元奇从福建省到东北地区,辗转于各地任职。每到一地,他都会带上长女舒文。因此舒文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后来她把自己在那个时候的所见所闻都说给孩子们听。吴清源还对我说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张元奇任巡按使去福建省赴任的时候,他乘坐的马车走到半道上忽然停了下来,怎么赶,它都不肯往前迈一步。事后才知道,原来前面有一颗炸弹。大概是马隐约地嗅到了炸弹的气味,察觉到了危险,所以才不肯向前走的。"

当时,日清战争已经结束,日本把台湾收为自己的殖民地。台湾与福建省隔海相望,而福建省当时也在日本的势力范围之内。吴清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说不定那颗炸弹就是日本兵放在那儿的呢。"事实上,当时的日本的确频频地制造过类似的事件,企图挑起事端,并借机出兵中国大陆。


我们再来看一看吴清源的父亲吴毅。他是祖父、清朝的盐运使维贞公在61岁时所生的第五个儿子。

1909年,吴毅毕业于福建高等学堂,获得了记有"宣统二年"字样的毕业证书。证书是一张约有半张塌塌米大小的纸,上面记有修身(道德)、中国文学、数学、地理、历史等各门功课的成绩。吴毅的各门成绩都很一般。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虽然仍是清王朝时代,他却还学了英语和理科这两门科目。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吴毅就读的学校是一所西学学校。

毕业那年,即1909年,吴毅与张元奇的长女张舒文结婚。吴毅刚满17岁,舒文大他三岁,当时20岁。他们的媒人是宫廷的最高顾问徐世昌。张元奇曾经在徐世昌的手下任过职。徐世昌本人后来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个时候,维贞公已经不在人世了,但生前他与福建省巡按使张元奇的交情甚笃。吴家强烈地希望能与张元奇结为亲家。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孩子四、五岁的时候,父母就已经为他们找好对象了,而且新娘比新郎年长的情况也很普遍。所以根据中国人的这个习惯来推测,吴毅和张舒文的婚事大概是维贞公在世时与张元奇之间订下的儿女亲。

张元奇每次移地任职,都要带上女儿张舒文,并让她接受教育。在最后的任职地奉天(即现在的沈阳),舒文还进了奉天女子师范学堂上学,可以说她是一位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