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和气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计丽屏  文章来源:网络编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4 8:25:54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开始的时候,老师对我很和气,甚至还买糖给我吃。但是有一天,他问我,父母疼我不疼,我告诉他'父亲母亲时常打我,我恨他们……',他听完之后脸色陡变。从此,老师不再和我说笑,更别提买糖了。晚上,他一到九点钟就独自睡了,却不让我睡觉,困得我脑袋直撞油灯。这样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以后,大概是吵了他的梦,这才大发慈悲赦我回去睡觉。"

"我用砖头磨过自己的手。因为竹板打在手心上很疼,我打算将手磨粗,以后板子再打上去就不在乎了。可是手磨破了,板子打上去却比先前更疼。一天,我含着眼泪坐在书桌前面,三、四只苍蝇落在我的手上,我用手急速一挥,这几只小虫便落入了我的手中。猛然间,我凭一时冲动把它们全都放在口中给活吞下去。全家人因此很发愁,不知道我得了什么病,只能让我在床上躺着。只有我自己感到很得意,因为可以从学习中解脱出来了。"

看得出来,吴炎对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深恶痛绝。不过死记硬背的结果却是,吴炎尚未满十岁时,就能熟背《大学》、《中庸》和《孟子》了。此外,白居易和杜甫等诗人作的古诗也记了不下三百首。

"我根本理解不了《大学》和《中庸》所讲的意思,只是把文章背下来而已。不过背下来的东西倒是一直记在脑子里了。长大以后才慢慢地咀嚼出其中的含义,对我还是很有帮助的。"

年龄最小的吴泉(清源)学得最吃力,要跟上两个哥哥的学习非常不容易,经常背书背到深夜。

"太晚了,今天就学到这里行吗?"

母亲张舒文看着清源可怜,经常求父亲饶过吴清源,清源这才被允许去睡觉。

直到今日,围棋界的泰斗吴清源对《四书五经》依然爱不释手,每天都要在这上面花上不短的时间。为了采访吴清源,我多次去位于东京四谷和小田原的两个吴清源住处。在采访过程中,吴清源总是情不自禁地说到《四书五经》,热心地向我解释其中的道理。《四书五经》中,吴清源最喜欢的当属《易经》,他曾经这样对我说:

"在日本有一句话叫'穷则通'。可是既然你陷入了困境,又怎么能通呢?"

"……"

这个问题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是很矛盾",我不知道究竟应该如何回答。于是,吴清源向我解释说:

"《易经》中有这样的话,叫'穷则变,变则通'。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变,才能达到通。所以变很重要,日本人是把'变'这件事给忘了。"

听了吴清源的这番话,回家后我赶紧打开《易经》看了起来,发现《易经·系辞下传》中确实记载有"易穷则变,变则通"这样的文字(讲的就是:易一旦陷入困境就应该求变,只有变化了,才能走出困境)。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人生修养的问题。类似"穷则通"这样含混不清的教育理念究竟能给我们的思想修养和人生观带来多少指导意义呢?我不由感到一阵不安。

1905年,中国取消了科举制度,而吴浣、吴炎和吴泉三个少年师从家庭教师死记硬背《四书五经》的时间大概是在1918年以后的三年间。当时虽然已经没有了科举考试,中国也已经从清政府变成了中华民国,但是吴家对孩子们依然采用了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吴家三兄弟曾经日复一日不求甚解地背诵《四书五经》的那间房间里,现在住着的是与这段历史毫不相干的一些人。这间本不算太小的房间里,家俱和电视等挤在一起,显得那么拥挤,那么窄小。从房间里传出来的电视剧的声音和录音机播放的音乐声,使院子里充塞了闹哄哄的杂音。吴炎对这些似乎已经司空见惯,继续着刚才的话题。

"可以说,再也没有比童年时候的学习更痛苦的事情了。在我的印象中,那实在是一段很痛苦的经历。"

现在,当我们站在这里的时候,自然听不到有哪个房间传出孩子们朗读古文的声音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这是说天黑地黄,宇宙无限辽阔。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意思是太阳升起又落下,月亮也有盈又有缺,星辰像一张弓似的,一颗连着一颗……。用千字文来学习文字读写的人,在现今的中国恐怕已经找不出来了。

北京的天空本应是蓝色的,却因为无处不在的尘埃使得北京上空朦朦胧胧。当太阳开始向西倾斜的时候,它移动的速度是那么的快,等你有所觉察的时候,太阳已经挂在西方等着落下去了,一时间,夕阳染红了西边,天际一片橘红。黄昏来临了,背诵《四书五经》的那一段时光成了遥远的过去。


宅邸的名号叫半野轩。

"半野轩"这个名称,估计是含有乡下别墅的意思。这是吴继籛在距今一百年以前仿照避暑胜地的风景要求工人们建造的。在这个占地面积庞大的宅基地中,还挖了一大一小两个池塘。

这座宅邸坐落在中国南部的一个城市--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省会福州,确切地说,是位于福州市北部一个叫下士埕的地方。

大池塘的占地面积相当可观,宽度差不多有七、八十米。池子岸边有一个名为"锄非堂"的建筑,用于举行家宴。锄非堂内安置了一张非常大的桌子,参加家宴的客人们可以在这里一边享用美味,一边欣赏水上风景。锄非堂门口两侧,各有七、八级用石材搭成的台阶,一直伸向池边,客人可以在此登船游池。这里平时停靠着两艘游船,船上有顶棚,一船可以坐得下六、七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