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尽忠拥戴朱明--宜兴吴氏四家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7 11:13:3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与唐王政权同期成立的明鲁王政权,不堪清军一击,其部将方国安、马士英辈谋献鲁王降清,鲁王被迫逃往海上。清兵连下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遂占有浙江,再进兵福建,攻击唐王。郑鸿逵大兵驻守入闽门户仙霞关,闻清兵将至,不战而逃,郑芝龙则暗中准备投降清军,故其大兵弃关隘不守,置唐王于不顾,清兵不费一枪一弹即拿下仙霞关,长驱直人仙霞岭,二百里险峻山岭空无一人,清军轻易兵进福建。八月,唐王在汀州被执遇害。吴贞毓逃奔到广东肇庆晚明桂王朱由榔麾下,又拥立朱由榔称帝,即永历帝。吴贞毓被永历帝委任为吏部郎中。此后,永历帝在清军追杀下逃奔到全州,吴贞毓伴驾有功,被提升为太常少卿,仍然执掌吏部考选之事。永历帝驻全州后,明将焦链、赵邱选、胡一青及农民军将领郝摇旗等齐聚全州,他们在兵部右侍郎何腾蛟的统一指挥下,大败清孔有德等三王之军,逼使清军退守湖南,出现了反清的大好形势。在此局势下,清朝内部原降清明将纷纷反水,湖南、江西、福建、四川等地再为明军占领。

自顺治六年(1649)后,抗清形势又急转直下,清政府征调大军,分路征讨,进占湖南,杀明军主帅何腾蛟于湘潭,次年又攻下广州、桂林,明朝广西巡抚瞿式耜被执后不屈而死。在清军步步紧逼下,桂王永历政权先迁浔州(今广西桂平),再迁南宁,吴贞毓皆随从护驾。

清顺治三年,四川大西农民军在与清军决战时失利,张献忠牺牲,大西军余部孙可望占据云南。早在顺治六年,孙可望就曾谴使联络永历政权,要求永历帝封他为秦王,然后联合抗清,永历政府不同意其要求。此时,桂王政权为避清军继续逃难,孙可望派精兵五千迎永历帝于南宁,杀了不同意封其为秦王的永历帝首辅大臣严起恒以下大臣十余人,继续逼迫永历帝封其为秦王。吴贞毓也是当时不同意封孙可望为秦王的大臣之一,因其正出使在外,故幸免于难,待其出使归来,永历帝晋封其为东阁大学士以代严起恒职,成为永历帝心腹。

顺治八年,孙可望由云南进入贵州,占据贵阳。他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要求桂王政权迁到贵州。孙可望的部属曹延生憎恨孙可望的为人,向永历帝极言孙可望不可亲近。永历帝自己本不想依附孙可望,而欲逃避到海上去,但离海滨太远,以致陷于进退维谷走投无路的困境。吴贞毓既为首辅大臣,此前又曾阻封孙可望为秦王,此时也不敢决断永历帝的去所。这时,清军逼近永历政权已不足百里,有兵将仓促报告敌情,永历政府的官员们"上下失色,皆散去"。无奈之下,永历帝只得在吴贞毓的伴驾下走少数民族聚集区,由罗江土司到龙英,再到广南(今贵州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九年二月,孙可望迎永历帝到贵州安隆所,并将安隆所改名为安龙府。在安龙府,永历帝的旧臣分化,执掌兵权的大臣马吉翔、司礼中官府庞天寿等人投靠了孙可望,欲拥立孙可望代替永历帝,他们痛恨吴贞毓不附和自己,令人交相上疏攻击他,吴贞毓的处境艰难起来。

永历帝觉察到了孙可望等人的野心和阴谋,为了摆脱孙可望的控制,欲联络张献忠的另一支余部、驻守广西的李定国,便与中官张福禄、全为国密谋联系李定国。张、全二人又联络大臣徐极、林青阳等,并与吴贞毓商议对策。吴贞毓说:"主上忧危,正我辈报国之秋,诸军中谁能充此使者?"林青阳自告奋勇愿意前往。林青阳等秘密出使,他见到李定国后告知了永历帝的意图,李定国"接敕感泣,许以迎王"。但因路途不便,行动机密,一时不能回报永历帝。

顺治十年夏天,林青阳出使许久未归,永历帝欲再派使臣督促,吴贞毓推荐了翰林孔目周官。因担心马吉翔在军侧遣使不便,永历帝就派马吉翔为使到梧州祭先王及王太后陵,再派周官去督促李定国迎王。不料马吉翔在出使途中探听到了林青阳出使李定国的机密,派人到李定国营中侦探虚实。而此时李定国的主事刘议新在回奏永历帝的途中,又巧遇马吉翔一行,他自以为马吉翔也参与了永历帝联合李定国之事,就把永历帝两次派使臣到李定国营中的详情告诉了他。马吉翔闻言惊恐万状,匆匆报告了孙可望。孙可望大怒,立即派其部将郑国将诸人逮捕,郑国怀疑马吉翔也参与了其事,也将他一起逮到安龙府对质。吴贞毓开始说不知情,郑国大怒,把他逮至永历帝面前,逼迫永历帝指出主谋之人。永历帝不敢实说,推说可能是外人假借皇印而为之事,"悲愤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