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忠孝道德门庭--太原吴延祚家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6 1:01:1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今甘肃甘谷)地献出,降服了大宋。

乾德二年(964),吴延祚进京朝拜皇帝,被改调镇守京兆(陕西路)的节度使。

开宝四年(971)二月十六日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生日,像往年一样,吴延祚进京为皇帝祝寿。不久,他身染重病,宋太祖亲自驾临其住所慰问看望,命令在他的肚子上用热艾灸之,并留下太监王继恩督促吴延祚治病。不久,吴延祚死于家中,卒年五十四岁,死后赠官侍中。

对于吴延祚之死,后人以为颇有可疑之处。据《宋史》本传记载,宋太祖驾临其居所慰问,"命热艾灸其腹,遣中使王继恩监视之,未几卒。"这里,只字未提有医生在场,给吴延祚"热艾灸其腹"不是医生的处方,而是皇帝的命令,皇帝代替了医生。更让人奇怪的是,宋太祖不是让御医来为吴延祚诊治、护理,而是派太监监视他用皇帝的"药方"。结果,吴延祚很快被治死了。因此,皇帝驾临既可视为赵匡胤对吴延祚的关心、器重,也可视为赵匡胤以探视为名,将计就计,故意将其治死。但赵匡胤是否有意谋杀吴延祚,不论是正史还是吴氏的宗族史,都是不愿正视的,正史不愿暴露太祖皇帝谋害功臣,家史不愿因暴露此事而引起与朝廷的对抗。但从宋初所谓"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来看,赵匡胤对与他一起共事的文臣武将的猜疑是根深蒂固的。对吴延祚这样一位饱读诗书、经验丰富又颇具才干的周、宋两朝宰相,一向忌心甚重的赵匡胤借故杀之,也并非不合逻辑。

吴延祚有子六人:依次为吴元辅、吴元载、吴元范、吴元康、吴元吉、吴元庆,皆为朝廷命官。

吴延祚的长子吴元辅,字正臣,他继承了父亲读书好学的作风,知识渊博,又颇具文才,因而备受器重。后周太祖郭威广顺年间(951~953),他以文职选任供奉官,在皇宫供职。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升吴元辅为洛苑使。宋太祖赵匡胤代周而立,又提升其为骁卫将军、澶州巡检,最终官至定州(今河北定县)铃辖。但不幸在定州铃辖任上去世,享年四十八岁。吴元辅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吴昭德、次子吴昭逊、三子吴昭普都官至阁门祗侯。

吴延祚的三子吴元范、六子吴元庆皆官至礼宾副使,五子吴元吉官至阁门祗侯。吴元吉的儿子吴昭允官至太子中舍,吴元庆的儿子吴守仁官至内殿崇班。

吴延祚的子辈中最有成就的是次子吴元载、四子吴元康。

(三)不惧恶绅的吴元载

宋太祖建隆初年,吴元载被授予太子右看坊通事舍人,赐绯鱼袋。鱼袋是唐朝时官吏出入宫廷的凭证,亦名鱼符,分左右两半,左一半为进出宫廷的凭证,右一半刻有官吏的姓名,两半合一,装入袋中,随身携带,故名鱼袋,宋代将鱼袋改为一种饰物,金鱼为最贵,银鱼次之,赐鱼袋以表明身份的贵贱高低。宋代的鱼袋等级有严格规定,吴元载被赐绯鱼袋,是因其父吴延祚出镇秦雍,为地方大吏,而他任朝廷供奉官在太子府掌管朝见引纳之事,显示了皇帝对他的宠信。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吴元载官至阁门祗侯。在此任内,他曾与太祝田宾古等一起出使契丹。太平兴国九年,吴元载被提升为西上阁门副使,任陕州(今陕县)知州。宋太不,雍熙四年(987),改任秦州(今甘肃甘谷东)知州。

在秦州任内,吴元载做了一件颇得民心的大事。该州恶绅李益曾任长道县(今甘肃西和县北)的酒务官,并由此而发家,富饶多财货,雇佣的僮客、奴仆等数以千计。为确保其权势地位,李益花费大量钱财,行贿收买朝廷中的权贵。在地方上,李益一家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对知州以下的官吏任意斥责,秦州境内除知州外的官吏,都惧怕他。该州的老百姓,有数百家都欠他家的租子和利息,州县的官吏如同料理公家的税赋一样,替他家收租收息。该州的推官冯伉,为人刚直不阿,拒绝为其效力。李益知道后就派数名奴仆,在市场内躲藏起来,待冯伉到市场巡视时,奴仆们一拥而上,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冯伉从马上拽下来,当众痛打一顿。冯伉几次上表朝廷申诉此事,但他的报告都被李益收买的权贵扣下藏匿起来,不能上达。无奈之下,冯伉结识了一位来此贩马的外国使者,该使者将冯伉的上表附在自己的书函文件中,到了朝廷晋见皇帝时。将冯伉的奏表一起交了上去。太宗皇帝阅表后勃然大怒,立即诏令吴元载逮捕李益。但皇帝的诏书尚未送到秦州,朝中的权贵已将消息透露给了李益,李益潜逃到外地躲藏起来。吴元载接到诏书后抓不到人,只好如实上报朝廷,太宗得知后更加愤怒,诏令各州郡一起搜捕,务必将李益捉拿归案。在皇帝的严令下,李益终于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豪民郝氏家中被抓获。御史府根据冯伉、吴元载奏章中所列李益罪状一一审理,其种种不法之事全部败露,在太宗皇帝的过问下,李益被依法处斩,抄没家产,其子李仕衡也被罢官。秦州百姓闻讯,笑逐颜开,奔走相告。

宋太宗端拱初年,吴元载再升为上阁门使。淳化二年(991),又加官为富州(今陕西富县东)刺史,不久再调任成都知府。当时四川的风俗崇尚奢侈,老百姓都将收获的粮食换成酒肉,吃喝玩乐,家无余资,生活无着时,就四处游荡。吴元载到任后下令禁止奢侈之风,但因其矫枉过正,处罚过严,四川的官吏民众大多怨恨吴元载。淳化四年(993)二月,王小波以"均贫富"的响亮口号率领贫苦农民举行起义。作为地方官的吴元载因镇压起义不力受到朝廷斥责,被戴罪招回京城。

吴元载由成都返回京城开封路过华州(今陕西华县)时,李益的儿子李仕衡因开罪而重新任官,此时正任华州通判。李仕衡对吴元载据实呈报其父逃亡,致使太宗严令搜捕斩杀一事,一直怀恨在心,听说吴元载戴罪回京,他便派人在路边等候报复。吴元载一到华州,李仕衡就让下属检查他的行装,向他征收贩卖货物的关市之税。吴元载十分气愤,拒绝交纳,李仕衡借机越级上奏,陈述吴元载之罪。为此,吴元载受到降职的处分,被任命为郢州(今湖北钟祥县)团练副使,又调任单州(今山东单县)。后因疾病,吴元载被任命为左卫将军,不理政事,不久即病故,享年五十三岁。

吴元载有两个儿子:长子吴昭明官至内殿崇班,次子吴昭矩官至太子中舍。

(四)贤能驸马吴元康

吴元康,字君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2)因娶了太宗的第四女蔡国公主而被封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次年五月,被派往爱州(今越南境内)任刺史,该年冬天,又兼任本州团练使。

雍熙六年(986),宋朝与契丹开战,吴元康上表请求到前线效命,被任命为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知州,此后,他又分别担任了河阴(今河南荥阳北)、鄯州(今青海西宁市)等地的地方官吏,因政绩突出,宋太宗特命他享受节度使的待遇。

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其妻蔡国公主有病,他被从河阴任所招回京师,不久,公主病故,他再回河阴任职。淳化五年,秋雨连绵,黄河暴涨,泛滥成灾,河阴城墙在洪水包围中出现了多处险情,吴元康亲自督工抢修,他冒着被洪水吞没的危险,同抢险民众一起挖泥填沙,修补城墙,堵塞决口,排除险情。洪水到来时,许多来不及逃生的百姓抱着木头和大树在洪水中飘荡,时沉时浮,求救无门,饥寒交迫,生命危险。吴元廉派船出城急营救,免费供应衣食,挽救了不少灾民的生命。当时,澶州、陕州等同时受到洪水侵害,因为吴元康带领百姓抗洪得力,救灾及时,故河阴地区的受灾程度最轻,老百姓的损失较少,生活相对比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