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北伐无功  和议立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柳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1 9:06:47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第二十五章  北伐无功  和议立就

德顺班师之后,宋、金西部的地盘恢复到原点原线。吴璘以大局为重,引领将士很快走出了德顺班师留下的阴影,投入到固守蜀口的防务之中。首先在秦州南境修筑皂郊等堡(今天水秦城区皂郊镇),并在当年修筑的十二连城第二城所在的白环里村南山下地势平衍处创设一种工事,取名地网。“其制于平田纵横凿为渠。每渠阔8尺,深丈余,连续不断,有布网,使敌骑不得越。成纪(天水)原管360条,后增至554条。”(《天水文物志》)《中兴四朝志·蜀口形胜论》中也有记载:“仙人关外,又分左右两道。自成州经天水县出皂郊堡,直抵秦州。昔吴璘大军从此而出,地势平衍,因为壕崭,引水纵横,名曰‘地网’,以遏敌冲。”

11634月,吴璘奏请朝廷同意,让驻守秦州的宋军焚毁秦州,退到皂郊堡一带,使之与十二连环城等防御工事结成一体,以遏制金军的深入。让王彦所部重回金州驻防;李师颜所部驻守兴元;吴拱权知成州,节制阶、成、西和、凤四州,指挥关外军马。吴拱是隆兴元年奉旨调回川陕的。此前,朝廷还将敷文阁侍制、知平江府沈介提任敷文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接替了王刚中的这一职务。王刚中调回临安。

1163年正月,孝宗以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四月奉诏入见,商讨北伐之策。张浚见孝宗锐意恢复,便提出先取山东、然后挥师北伐的计划,并请孝宗御驾亲征。当时显官名士如王大宝、胡铨、王十朋、汪应辰、陈良翰等交赞其谋,武臣中主管殿前公事李显忠、建康军都统制邵宏渊也上书请战。右仆射史浩等人极力反对。韩元吉则提出“以和为疑敌之策,以守为自强之计,以战为日后之图(《齐东野语·张魏公三战始末》)”的主张。史浩在帝、浚面前百般劝阻。他认为“先为守备,是乃良规。此乃一时之权宜,盖度今年之事力。倘听浅谋之士,时兴不教之师,寇去则论赏以邀功,寇至则领兵而遁迹,谓之恢复,岂不痛伤(《朝野杂记》)”。高宗深知张浚为人,1137年淮西兵变后曾表示“朕宁至覆国,不用此人矣!”(《挥尘录》)他知道张浚出师北伐消息后,告诫孝宗“毋信张浚虚名,将来必误大计。他专把国家名器财物做人情耳!”孝宗德顺班师已错过一次,这次不想再误听史浩等人之议,便不通过三省、枢密院而决定出师北伐。史浩闻知后对副相陈康伯说:“吾属俱兼右府,而出兵不得与闻,则焉用彼相哉!”于是上章力请罢归。孝宗准奏,让他出知绍兴府。(《齐东野语》)

张浚这次出师,兵分两路:以李显忠为淮东招抚使,出定远;以邵宏渊为副使,出旴眙;他自扬州渡淮视师512日,李显忠率部自濠州浮梁渡淮至陵沟(灵壁县南北沱河渡口)。金右翼都统萧琦遣拐子马拒战。显忠力战破敌,复宿州灵壁县,金守将萧琦兵败投降。邵宏渊率部攻打虹县,遭到金军抗拒。李显忠率部增援,派灵壁降卒去劝降。金军守将万户蒲察徒穆与伪知泗州大周仁出降。宋军收复虹县。

14日,李、邵两部合兵攻宿州。显忠部进逼城下,金军出兵迎拒,兵败而逃。显忠很快攻克宿州,在巷战中斩金兵甚众。捷报传至临安后,朝廷晋封李显忠开府仪同三司、淮东京畿河北招讨使;邵宏渊进检校少保、宁远军节度使、招讨副使。张浚这次挥师收复一州两县,本是三次小胜,孝宗却喜不自胜,在付张浚亲札中称:“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齐东野语·张魏公三战本未略》)

邵宏渊是一员老将,早在建炎时即为程昌寓部下统领。绍兴末因真州胥浦桥之战而出名。此战实际是一次谎报胜捷的小仗,居然被列入十三处战功。这次出兵,邵宏渊因不愿听李显忠节制而改任同节制。占据宿州符离城后,“宏渊欲散府库,以赍将士,而全军以归。李不可,遣宏渊出城措置,而尽有其金帛,以马载还其家。已而置酒高会,官妓人予白金一两;士卒人予钱三百,军士大怒”(《南渡十将》)。

22日,正当宋军两名主将因财赏失和,将士离心之际,金副元帅纥石烈志宁率精兵万人自睢阳反攻宿州,被显忠所部击退。继而金将贝萨自汴京率步骑进逼城下,列阵以待。双方交战,显忠所设拒马被金军万户奚谷清臣所破。宋军阵乱,金军乘势攻击,显忠军败,回城时争门而入,自相践踏,僵尸相枕。

23日,金军再次攻城,显忠此刻仍率众抵抗。宏渊见寡不敌众,请求退兵,显忠于当晚率部弃城而逃。24日,金兵追至符离,宋军大溃,赴水而死者,不可胜计。这次战役,宋军被追斩者四千余级,弃甲三万。辛弃疾曾对程珌说:“中国之兵不战自溃者,盖自李显忠符离之役始。”(《洛水集》卷2

平心而论,张浚组织北伐无可厚非,但临敌指挥的方略、选用将佐的素质与吴璘指挥的西部劲旅不可同日而语。符离之败,将宋国北伐之前的有利形势丧失殆尽。张浚固然难辞其咎,但酿成苦果的真正原因,是南宋朝廷以文制武的政策所制。614日,孝宗下罪已诏;降张浚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罢其便宜行事之权;贬李显忠潭州安置;邵宏渊因作战不力而降为建康都统制,并决意议和。

金世宗是个幸运儿,从登上皇位到巩固政权,是时势给了他机会,幸运帮他度过了一道道难关。完颜亮、宋高宗、孝宗都是这种幸运的赠予者。完颜亮大肆杀戮皇族时他幸免于难,完颜亮南侵时他自立政权。以当时的势力,亮如倒戈靖乱,他是立不住脚的。所幸亮计不出此,继续南侵,自取灭亡。在他建政之初,内部立足未稳,又面临北方人民的反抗。这时如果南宋实施虞允文的计划,收拾旧河山指日可待。但高宗皇帝无意用兵,向金朝发出和议信号,再次给了金世宗一年多的喘息机会。宋孝宗继位后,连走三步错棋,为金世宗提供了更大的便宜:一是当吴璘率西部将士浴血奋战,收复失地时,中东部战场销声匿迹,毫无动静,使金军不断增兵德顺,把西部宋军拖在德顺;二是当吴璘所部在德顺守卫战中拼死抗争,金军无奈之下开始向水洛辙退之时,一道班师之诏将胜利果食拱手让给了敌军;三是当金军已完全喘过气的时候,却又在东部战场组织北伐,败给金军。

宋、金战争有史以来,一直有一根和弦在起作用。在以前的议和中,南宋付出了割地、纳贡、称臣的沉痛代价。这次战争中,金世宗从1162年(大定二年)正月就下令南征之众北还,并派元帅府左监军高建忠与礼部侍郎张景仁为招谕使与宋讲和。高宗认为:“向日讲和,本为梓宫太后,固虽屈己卑辞,有所不惮。今金兴无名之师,侵我淮甸,两国之盟已绝。今使者来,则名称以何为正?疆土以何为准?与夫朝见之仪、岁币之数、所宜先定。不然,则不敢受也。”(《续通鉴》卷136 于是,朝廷派洪迈为接伴使,与金国使臣相见。当金使提出宋以臣礼对金,并归还新复州县时,洪迈婉言相拒:“自古以来,邻邦往来,并用敌礼。向者本朝皇帝上为先帝,下为生灵,勉抑尊称,以就和好。而彼国无故败盟,自取残灭。窃闻大金新皇帝有仁德爱民之心,本朝亟谕将帅,止令收复外,不许追袭,乃蒙责问。首遣信使,举国欣幸,但一切之礼,难以复仍旧贯,当至临淮上谒,更俟顾惠,曲折面闻。”(《要录》卷198)

2月,南北使臣相见于虹县之北的虞姬庙。这次议和,除互陈和议主张外,两国使臣以敌(对等)国之礼相见。7月,孝宗即位后,金国边帅致书宋旴胎军守臣,再次通达和意,提出宋、金两国回到故礼、故疆及原定纳贡数额之上,并遣返中原归正人。因两国意见不一而未决。9月,金国平定契丹叛乱。10月下旬,派布萨忠义与赫舍哩志宁聚兵10万屯于河南。11633月,赫舍哩志宁派人向南宋索海、泗、唐、邓、商五州之地及岁贡,被张浚拒绝。7月,汤思退接任史浩为相,急于求和。820日,金将赫舍哩志宁再次致书宋三省枢密院,索海、泗、唐、邓四州及岁币、称臣,并归还中原归正人,则不南征,否则当俟农隙进战。孝宗以书付张浚。浚说:“金强则来,弱则止,不在和与不和也。”(《续通鉴》)

这次议和,金方索要和尚原之事,不见于正史记事,但据《宋史·杨存中传》载:

隆兴元年,王师溃于符离,复起存中为御营使。二年,金人再入关,议割蜀之和尚原以界之。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也。敌得之,则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则可以下兵秦雍。曩者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臣若不言,非特负陛下,亦有媿于璘。近者,王师尽锐而后得,愿毋弃。”

住在得寿宫、并在重大决策上仍起作用的高宗皇帝认为:“闻今契丹与金相攻(尙不知契丹已平)。若契丹事成,他日自可收卞庄子刺虎之功。若金未有乱,且务恤民治军,待时而动可也。”孝宗命廷臣共议讲和之事,众说不一。张浚、虞允文力谏拒和;汤思退、王之望、钱端礼等人以军少粮乏,军备空虚,应以符离之败为戒,力主和议。孝宗的意见是:四州地、岁币、还归正人皆可接受金国意见,唯独称臣不可以。汤思退主政期间,为速成和议而放松边备,罢筑寿春城,解散万弩营兵,停修海船,不推军功赏典,拟撤海、泗、唐、邓之诏。11643月,孝宗曾当面指责汤思退:“金无礼如此,卿犹欲议和。今敌势非秦桧时比,卿议论秦桧不若。”(《续通鉴》)

10月,正当孝宗皇帝举棋不定,两国使臣为和议条款反复争执时,金朝再次向川陕、两淮地区发动攻势,以战逼和。金军在川陕尽管捡到了便宜,但由于西路宋军兵强地险,进攻四川的奢望早已破灭。这次分东、西两路出兵:东路进攻大散关;西路自秦州出兵,直趋天水、岷州。镇守成州的吴拱距敌最近,但因暂时不明敌情,不敢轻易出兵。吴璘闻讯后,抱病从兴州赶至成州,指挥宋军分军北进,迎击金军。并命令驻守大散关一带的宋军发出反击。宋将张光率部潜出大散关,夜袭金营,斩首数百级,尽焚其积聚。

岷州与天水、成州鼎足相距,礼县处于这一三角地带的中心。吴拱所部在今礼县的祁山乡境内与天水来敌相遇,双方交战,宋军一举获胜,敌军小退,列营于茅城谷。吴璘亲自提兵至祁山,坐镇祁山堡。金军闻讯后退师30里,占据黄家街,深沟高垒以守。吴拱与诸将正准备进攻,吴璘说:“敌深入我境,不谋进兵,竟坚壁自固,而且黄家街背靠陇西,距其大本营不远,估计要撤退了。”没过几日,金军果然派人来告:“我国已与贵国讲和了!”

在祁山之战中,十二连城和皂郊堡、地网等防御工事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孝宗分别向璘、拱颁赐了奖谕之诏。在《赐吴璘为发遣吴拱于祁山堡等处掩杀敌人大获胜捷奖谕诏》中说:

强敌骋兵,骚我四鄙。乃睠西垂之远,尤深中兴之忧。卿忠智根心,策虑超卓。遣发将士,动中事机。祁山之役,大有斩获。捷布既至,良用叹嘉。所期元戎,殄歼劲敌。用驰一札,少寓褒怀。

在《赐吴拱于祁山堡等处大获捷奖谕诏》中说:

敌人寇边,再变月律。将帅罢怯,未成伟功。朕当馈而叹:时无颇、牧。赖汝父子,家传方略,天授智勇,必能为我捍西鄙之患。果闻捷音,大翦獟悍。更期尽力,勿使生存。国有恩章,朕所不惜。(宋·洪适《盘洲文集》卷12

在两淮,金都元帅布萨忠义见宋朝执政乞和心切,边备懈怠,知有可乘之机,便于1023日与赫舍哩志宁分兵自清河口入侵楚州及濠州。知州魏胜率兵拒敌于河口。金军诈称欲运粮往泗州,由清河口入淮。魏胜欲拒之,都统制刘宝以朝廷方议和阻止出兵,遂被金军所乘。刘宝弃淮阴城而逃。28日,金兵攻楚州,魏胜力战拒敌,直至矢尽才退。退军时中流矢坠马而死。金军攻破楚州后,乘胜而下,连破濠州、滁州,直逼扬州。都督杨存中不敢渡江,惟固垒以自守。从金州调去守昭关的王彦,也弃关而遁。

这时候孝宗急派国信所通事王拤使金,在和议条件上提出让步。金国见好就收,双方于1164年冬达成了“隆兴和议”。这次和议的主要条款是:

(一)宋帝正皇帝号,不再称臣,金、宋二帝以叔侄相称。

(二)改岁贡为岁币,银、绢各减5万,分别为20万两、匹。

(三)宋割商、秦地予金,两国地界恢复绍兴和议原状。

孝宗本是一个有志于恢复的皇帝,但在执政初期,由于自身缺乏经验,太上皇高宗在一些大政方针上仍起牵制作用,加之权臣史浩等人的误导,所以连走几步错棋:德顺班师,导致三路复失;符离兵败,加快和议步伐。明人许浩有论:

史浩为相,首言赵鼎、李光无罪,岳飞久冤,请复其官爵,禄其子孙,是义举也。若三人者尚在,浩能用乎?曰:不能也。何以知之?曰:赵鼎、李光虽死,时不有张浚乎?浚,盖孝宗之鼎、光也,史浩沮之。岳飞虽死,时不有吴璘乎?璘,盖孝宗之岳飞也,史浩抑之。是则三人虽在,其亦浚与璘而已矣,乌能以用之者哉!然则奚为而请,曰:鼎、光之无罪,岳飞之久冤,天下所共愤也。浩初为相,而以之慰人望,要耍心耳,岂诚有爱于鼎光与飞也哉?(《袁王纲鉴合编》)

  

这段史料乱且矛盾:既有因吴璘劾拱“虏骑侵犯,怯懦不前”而责授郢州防御史(《宋会要》职官719)和改任知阶州一说,又有吴拱参战立功受到褒奖一说,且战斗过程记载太略,如追述叔侄关系会有主次颠倒之嫌。

茅城谷:即今之峁城谷,指流经礼县红河乡全境及盐关镇、马河乡部分村庄的峁水河谷地带。峁水河发源于礼县红河乡,南流注入西汉水,全长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