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芳 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小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志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28 22:16:58  文章录入:吴志刚  责任编辑:gohwu
 

 

 “教好”学生

    吴佩芳之所以能让“鸡毛飞上天”,除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因为她有“要教好每一个孩子”的决心。

    如今,一些年轻教师教学一遇到困难,就埋怨学校生源差。而在吴佩芳看来,老师的责任不是仅仅“教——好孩子”,而是要“教好——孩子”。1962年进入建襄小学任教的梁惠明老师至今记得,在吴校长带领下,大家每天都主动留到七八点钟回家,总结学校每天的情况,针对特殊情况群策群力想办法。建襄小学第二任校长戴舜琴回忆起当年学校开展的师生心灵沟通热线、老师为学生服务日等“爱生”活动,觉得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要教好每一个孩子,必须打出“情感牌”。正如家长们所说,吴佩芳对孩子们“比亲娘还好”。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建襄小学第一批学生中,有个在公办学校留了三次级的胡海法,十一岁了还在读一年级,不仅成绩差,还有随便拿家中的钱、逃学等坏习惯。连他的父亲都认为“打死也不能改变”,“非送劳动教养不可”。刚进建襄小学,他因捣乱两次受到老师批评,结果班主任被他吐了一脸唾沫,吴佩芳脚上挨了一泡尿。吴佩芳开始反思:为什么他对教育如此抵触,是不是教师的言行在无意中伤害了他的自尊?她注意在日常学习、生活细节中关心他,用真情感化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胡海法不断进步,后来还当上了少先队大队长。

    建襄教好的不止一个胡海法。1960年,建襄小学曾集中了该地区9所民办小学的86名留级生,部分老师出现畏难情绪。吴佩芳接连几天召集教师讨论,中心议题是:教师的责任是教“好学生”呢,还是“教好”学生?她带领教师对86名学生逐个分析,找出他们的优点,提高了他们克服缺点的自觉性。

    吴佩芳不仅对学生好,也非常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教师们晚上加班,她为他们煮面条;青年教师有思想矛盾,她连夜家访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