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查看所有留言 签写新的留言 | 源流寻根 | 网友留言 | 网建平台 | 切换到留言本方式
  主题: 华夏姓氏的始祖们 :2008/1/24 14:56:34


用户
OK
转自本人百度博客 http://hi.baidu.com/qdmd/blog/item/1a08a23b66129dee14cecb5b.html 翻开中国有关姓氏的书籍,可以看到,中国姓氏的始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先秦时期弄出声响的人们,要么是进取得很有声响,要么是隐逸得很有声响,更多的是二者兼有,几乎横亘了整个先秦史的各个重大事件。在中国姓氏最新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中,只有两个姓较例外----汪氏与龙氏。 据载汪氏是因开会迟到,而被大禹在想成立中国第一个家天下的国家之时,杀害于会稽山的防风氏(即汪芒氏又称汪罔氏)后裔,即非因为进取又非因为隐逸,而成一姓(据称汪氏倒很纯正---九刘十三张,天下无二汪,汪氏都是这一家出来的)。而龙姓,则完全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的后裔,不可考。 这两个例外之姓,倒有相通的地方,汪字有水有王,而龙则是水族之王。似乎汪即是龙,龙即是汪。 另外两个特别的姓,是王氏与李氏。这是中国姓氏人数排名当中最多的两个姓,王姓比李姓多80万人(没统计到港澳台与南洋海外),而中国三大姓中的第三大姓张氏,比李姓人数要少270万(同样是没统计到港澳台与南洋海外)。王氏与李氏的相通之处,就是两个字都是有王字(任何群体性动物的群落中, 都少不了这个“王”---领导人),说李字里面有个王字,那是因为李氏的“李”字原是“理”字,据载李氏的得字始祖是利贞(周易常曰“元享利贞”,不是指这个利贞,利贞在纣王当政时逃亡域外---纣王势力范围之外,相当于现在中国人逃亡海外,因以李子充饥而改姓李氏),利贞父亲是理征(因办案而被纣王外死),是古代与尧舜禹齐名的四大圣人之一皋陶(地处东夷的安徽六安人,本来可以接替大禹的君位,只因先死而未成)的后代。据载,皋陶后人理征这一支,从舜帝开始,到商末的纣王时期,就世袭掌管国家司法事务(政法委员公安部长情报局长刑侦总长之类秘密细作战线上的中央大员,与“王”字显赫的头面中央大员完全相反)。 王与理的相通之处,就是有理才可做王,如同曹刿论战中所说的---鲁庄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只有在公众面前公开地摆出事实讲清道理,处事公平公正,办案公道,才是发动自卫战争的基础与资格,也就是说国内人权问题基本上完全解决,才有资格自卫, 并能输出人模人样的价值观念而成为一个人模人样的国,而后才能算做是王。理和王(也就是李氏与王氏)的相通之处,就在这里。有讲道理(李)并有了行动(王),才可以保后世兴旺(王氏与李氏成为中国最大的两个姓).这也许是中国人的血脉姓氏历史留给中国人的一个强烈的暗示与信号。反之,不讲道理不讲人权,只管以权势欺神(也就是欺心---欺骗自己的良心)压人,其后果就不用说了,可想而知----(当然是王李二氏的反方向反结果 ) 顺便先说一下,据载,王氏最大一支是古代圣人周文王姬昌第十五个儿子毕公姬高的后裔中的一支,毕公高的后裔散居于京兆,而成王姓,与毕姓万姓魏姓同宗,而王氏最早的一支是商朝纣王的叔叔比干后裔中的一支,比干的后裔聚居于陵墓,而成王姓,与林姓和部分孙姓同宗。不知王氏为何与毕公比干这类发音有关,或许毕公比干的发音有如英语big,是大的意思,大就是王,王就是大,显赫之意,呵呵。(王姓还有一支出自姬姓东周的一位聪颖的太子,名叫晋,最该做王却没有做成,据称其后以王为姓,另一支是齐国田建之后在汉初以王为姓,可见王姓是来源于契弃舜这三祖) 中国历史从记忆时开始到先秦时期,各个重大事件如下: 有熊国国君少典与有(虫乔)氏的女儿附宝,有两个儿子---炎帝黄帝,据称炎帝也叫神农氏(姜姓),炎似乎表示此人火气大(熊熊烈炎---正宗的有熊之后),黄帝(姬姓)则是记载中的发明家(火气有存而少些,脑子灵,黄属土,五行学说是火乃生土---火后成灰之意,火成之灰应该叫热土吧)。二子相争(应该是出于价值观念与处事方式方面的不同政见),脑子灵的胜了火气大的。接下来的是伏羲与女娲之子少昊(也有说是太白金星与皇娥之子,也有说是黄帝之子,叫做玄嚣)登场为圣称帝。再就是颛顼(两字发音为庄续,是黄帝另一儿子昌意的儿子)继位,而后是颛顼的侄子(少昊玄嚣的孙子)帝喾(发音是库)继位(颛顼帝喾的陵墓据称被发现于河南安阳内黄县),并带出了帝喾的助手重臣---火神祝融(重黎吴回)。 然后依次出场的是,尧以及尧子丹朱、舜以及舜子商均,禹以及禹的助手皋陶伯益和禹子夏启。这些或进取或有功有势而隐逸的人们,都成为后世姓氏的始祖。 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就是夏朝中兴进取争夺的少康,商殷进取立国的商汤,商朝中兴的武丁。 姓氏始祖出场最集中的时期,是商亡周兴之际,商朝王室的离散,周朝三代王公(文王武王成王)的分封,造就了很多姓氏,最重要的有:纣王、比干、微子启、古公亶父(周太王)、周太王的次子仲雍(吴太伯的二弟)、周太王的孙子姬昌(周文王)、周文王的弟弟姬仲(虢叔),姜太公、姬发(周武王)、周武王的兄弟们:姬旦(摄政王周公)、姬封(康叔)、姬鲜(管叔)、姬度(蔡叔)、姬武(霍叔),周朝守成的姬诵(周成王)、周成王的兄弟---“桐叶封弟”的姬虞(唐叔),中兴周朝的姬静(周宣王,他父亲周厉王因垄断山林封堵民口致国人暴动而逃亡之时,即中国历史纪年开始之日---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周宣王在共和十四年,即逃亡的周厉王死去之时,即位为王),末代周王姬延(周赧王)。当然这一系列事件中有重要作用的,还有传说中与周朝兴衰有关的女人们(周太王夫人太姜, 周文王母亲太妊,周武王母亲太姒,纣王妃子妲己,周幽王妃子褒姒)。经过春秋战国,至到秦国灭亡之后秦姓出现。中华姓氏的始祖们终于大体完成了立显姓氏的任务。 中国姓氏起源复杂,有的是一个始祖留下很多姓氏,如黄帝十二姓,妫纳五姓,祝融八姓,有的是一个姓氏是从不同始祖那里得来的。 据载 较直接地出于炎帝的姓氏,在现代常见的,有---姜、龚、方、雷。 较直接地出于黄帝的姓氏,在现代常见的,有---姬、乔、任、薛。 黄帝以下的---大臣有仓颉,继位者是少昊(据称他是黄帝的儿子玄嚣)。 仓颉的后代有史姓与侯姓。 少昊则是中国第三大姓张姓的直接始祖,帝挚少昊青阳金天氏的第五子挥,发明并制作弓箭,属于当时军火研发与生产的核心人物,如果属实,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人物,后代为张姓。少昊非第五子的其它后裔的一支,也是金氏的始祖。据称少昊以燕(玄鸟,即凤凰)为图腾,燕即嬴,二者同音异体字,似乎少昊也是嬴氏始祖。 据称少昊的继任者颛顼(号高阳氏),是黄帝的孙子(黄帝之子昌意的儿子),这不是如同少昊那样神仙交合而生的,也不同于历史上的女修简狄这些美少女吞蛋而生的,是正宗的黄帝后裔。是舜的六世始祖,也是禹的祖父(禹的父亲鲧是颛顼的儿子,被颛顼的重孙的重孙舜派祝融杀死。这似乎有些混乱。似乎禹比舜的年纪还大,辈份还高,但是过去的书上就是这样地记载)。 颛顼的继任者是他的侄子帝喾(号高辛氏,黄帝之子玄嚣少昊的孙子)。帝喾高辛在姓氏史上是个重要人物。 与颛顼帝喾同时代的一个部落,叫作共工,与颛顼有过争夺,怒撞不周山,帝喾命祝融伐之。共工为洪姓始祖。 商汤的始祖契,疑似是帝喾的后裔(因为契是帝喾的次妃简狄吞蛋而生的,历史上的第一次少妇吞蛋事件),得姓为子。 周朝的始祖弃,也疑似是帝喾的后裔(因为弃是帝喾的元妃姜嫄履巨人足迹而生的),得姓为姬(继承了黄帝的姓)。 帝喾的继位者挚与尧分别是帝喾的两个妃子常仪与庆所生(挚在位九年后,让位给尧) 顺便先说一下,第二次少女吞蛋事件的主角是女修,有说她是少昊之女,有说她是颛顼之女,有说她是帝喾之女(据称帝喾生四子一女:挚、放勋--尧、契、弃、女修),也就是说,女修是黄帝的孙女,或曾孙女,或重曾孙女,总之吞蛋而出生的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圣人,其子伯益,又被舜赐姓嬴,伯益之后有理征、造父、若木、非子,直接成为李赵徐秦这四大姓的始祖,而且还衍生出马黄梁余江等姓。 另外,帝喾的助手重臣,也是颛顼的曾孙---火神祝融(重黎吴回),其中重黎留下了程姓,而吴回之子陆终生子六人,一曰昆吾(樊),二曰参胡(惠连),三曰钱铿(彭祖,据传活了八百岁),四曰会人,五曰晏安(曹姓),六曰季连(芈姓),从其中产生了很多中国南方大姓---所谓的祝融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发音为米,羊叫的声音)。其中晏安曹姓又衍生出了朱姓,而季连芈姓的后裔鬻(发音为玉)熊,建立楚国,留下熊姓与楚姓。同时,芈姓也为荆楚十八姓之祖,即:伍、屈、项、蓝、麻、钟、左、靳、景、鄂、卓、能、庄、慎、敖、荆、红、上官。另外据称,罗姓、沈姓与叶姓也是芈姓后裔。 尧,姓尹祁,号放勋。帝喾之子,因封于唐,称为唐尧,因挚为政不善,禅让而得帝位。是饶姓始祖,尧的后代因被封在刘国而姓刘,是刘姓的始祖,也是杜姓与范姓的始祖。尧子丹朱不贤,尧作围棋以启丹朱之智,不成,尧放逐丹朱于南方蛮荒之地,并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并禅让于舜。(后来丹朱与尧舜还干过一仗,不过也有美好的说法,舜曾让位于丹朱,但诸侯不服,丹朱又让位给舜)。总之,尧留下了刘、杜、范、饶四姓。 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舜与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在妫汭(发音是归瑞)生子商均,商均姓妫,商均因被禹封在有虞,所以商均有的后裔姓虞,由舜直接留下的有虞姚二姓,舜的第三十四代孙,妫满,被周武王姬发封于陈,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称胡公满---传下三个姓---陈、胡、田。称为妫汭五姓---陈、胡、田、姚、虞。另外胡公满的一个后裔伯爰,是袁姓始祖。 舜帝掌管司法的重臣,是女修吞蛋而生的皋陶,本来可以接大禹的班,但先于大禹去世,接班未成,留下儿子伯益(也写作伯翳),被舜赐姓蠃,成为李赵徐秦马黄梁的始祖(如上所述) 禹,姓姒(音为四),名文命,治水成功之后,本要让位于舜子商均,但诸侯不服,又要让位于皋陶,但皋陶先死,再又让位于伯益,但伯益避居于萁山而不出,诸侯朝禹的儿子启,于是启继位,成立了第一个家天下的夏王朝(但目前并未被考古所证实,没有考古证据。关于王位,有说伯益与启为争夺王位而战,败退而隐于萁山)。禹的后代有一支,成为谭姓始祖。 大禹姒文命治水之时,帝喾之子契、弃、以及帝喾之女(女修)之子皋陶、炎帝后裔伯夷(姜太公之祖),都曾大力协助,并成为中国姓氏之祖。 大禹姒文命立国之后,夏王朝曾被重臣篡权,中兴之主少康夺回王位,少康后裔留下曾姓、夏姓。少康之后裔是有越王姒勾践,留下邹姓、顾姓。 末代夏王桀(姒履努)据称在位五十四年,在登基三十四年后,发动大军攻击有施部落。施部落酋长求和而献出妹妹施喜(简称妹喜),之后姒履努与施喜日日寻欢夜夜作乐,肉林酒池,荒淫无道,残杀忠臣,曾囚禁商汤后又放走商汤,最后夏商会战于鸣条,夏桀姒履努被商汤子履所捕获并放逐于南巢。(后世纣王与周文王、夫差与勾践、刘邦与项羽、甚至蒋介石与毛泽东的故事,均是夏桀与商汤的故事的复制与重演,而夫差与勾践的故事里,也有个施氏---西施在里面,似乎姒姓与施姓很有缘份,夏王姒履努因获得施氏亡国,越王姒勾践因送出施氏而存国)。 汤,姓子,原名履,又称武汤、成汤、商汤、天乙、天乙汤、唐。是帝喾次妃简狄吞蛋而生的契的十四代孙。为夏方伯,专主征伐,为部落首领17年,重用妻子的一个陪嫁奴隶---伊尹,实施仁政,捕鸟时也网开三面,恩及禽兽,对待百姓更宽厚仁慈,得到拥护,建商后称王13年,病死。商汤开了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使中华帝国以后的历史变得多采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商朝经盘庚迁都以化解危机,武丁中兴以大举征服,殷商强盛。武丁的叔父因被武丁封在邓地,而成为邓姓的始祖。同时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有考古证据的时代。 到商代末期,纣王(名为子辛)重演夏桀故事---宠幸妲己、不理朝政、荒淫无道、残杀忠臣、四处征伐,并且还杀死周文王姬昌长子伯邑考,并将伯邑考的肉做成肉羹令周文王吃下去。商纣子辛的下场比夏桀姒履努更惨---自焚而亡之后被周武王射尸三箭砍头示众。 与夏桀不同的是,纣王死后,纣王的儿子武庚被扶为国王,因参与管蔡之乱而被灭,后裔成为商姓、殷姓,汤姓的始祖。另外纣王的叔父比干被纣王杀死后,后裔成为王姓与林姓的始祖。而纣王的弟弟微子启,在管蔡武庚叛乱之后,被周武王封在商朝旧都商丘一带,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成为宋国的始祖,留下了宋姓、孔姓、戴姓、钟姓、萧姓、江姓、时姓。另外殷商遗民还留下陶姓、施姓、樊姓。 在这个时期前后,还涌现出很多姓氏始祖,基本上是古公亶父之后与姜太公子牙之后。 炎帝后裔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其始祖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姜太公在伐纣之后,被封于齐地,建立齐国,留下吕姓、姜姓、高姓、齐姓、许姓、章姓、谢姓、丁姓、卢姓、邱姓、崔姓、易姓,其后裔庆封逃到吴国,受封于朱方,其后裔在东汉之时,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 ,改庆为贺,是贺姓之始。 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嫄履巨人足迹而产下弃(后稷),后稷的后裔古公亶父的长子秦伯次子仲雍让王位奔荆蛮建立吴国,留下了吴姓、阎姓、常姓、柯姓。古公亶父的三子季厉之子姬昌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施仁政,图治强,文王次子周武王在姜太公辅佐下,经牧野之战,杀纣王,周武王杀纣王之后三年去世,文王第四子周公旦摄政七年,辅佐武王之子周成王,平定三监(他的兄弟们---管叔、蔡叔、霍叔,分别被杀死、被放逐、被废为庶人,管叔封地被废,蔡国与霍国仍然存留,由蔡叔与霍叔的后代主政),灭商殷。 之后,周公与周成王在武王分封的基础上,再次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周公分封七十一国,其中有五十三人是姬姓子弟,他们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人,还有一些异姓贵族为周公、成王所封,产生众多姓氏始祖。 如:文王之弟封于东虢、西虢,成为郭姓始祖。 周文王之子伯廖,封于廖国,后裔称廖姓。 周文王之子伯聃。封于毛国,后裔称毛姓。 周文王之子叔颖,封于赖国,后裔称赖氏。 周文王庶孙号昌文,追谥周文王,后裔为文姓。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让其子伯季食采于潘邑,后裔称为潘氏。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孙毕万在毕国灭亡后,到晋国成为大夫,被赐魏地为邑,又称魏万,其后裔有部分称为万氏,魏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后裔称为魏姓。 如前所述,毕公高也是王姓之祖。 另外,发动管蔡之乱的文王三子管叔姬鲜、文王五子蔡叔姬度、文王六子霍叔姬处,分别成为管氏、蔡氏、霍氏的始祖。 周文王第二子周武王,灭商后,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接管纣王之子武庚的部分封地,建立卫国,故又称卫康叔。其后称康氏和卫氏,康叔的八世孙叫公孙碏,字石,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其后裔称石氏。(武庚的另一部分封地,封给纣王之兄微子启,国号宋,为宋姓之祖。宋国第11位君主死后被谥为戴公,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 周初三公是周公旦、周公召、姜太公。 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长子伯禽,封于鲁国,是为鲁姓始祖。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因品行极坏,欲自立为王,鲁国人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后庆父自杀。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成为孟姓始祖。 周公旦的第三子伯龄,被封于蒋地,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后裔以国名为氏,是为蒋姓。 周公召(康公)因食邑于召,被称位召公或召伯,他后来还被封于燕国,他派儿子奭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任太保,后来,燕国被秦国所亡,召公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其后也有以燕为姓。召与邵,本一姓,后分为二。 武王封姜尚的子孙于易地,这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为易姓 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姬虞。受封于唐,其子姬燮改唐为晋,成为晋国,唐叔的后裔有封在晋国杨地,后来成为晋国大夫羊舌的封地。羊舌之子姬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成发杨姓始祖。 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伯, 晋献公封姬武子于韩原,其后裔以地为氏,成为韩姓。 国人暴动、周朝共和之后,周宣王继位,封小弟姬友于郑,史称郑桓公。幽王之后,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因平王手掌上有一“武”字纹路,后裔以武为氏。平王东迁之时,郑室迁到洛阳东南,史称“新郑”。郑桓公之子武公娶申侯的女儿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是为郑庄公,为郑氏之祖,二儿子叫“段”,人们称他“叔段”,是段氏之祖。 末代周天子姬延(周赧王),在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后裔以周为姓,是为周姓之祖,后来有姬姓改为周姓。10年后秦始皇即位,再9年后秦始皇执政,后再40年后(公元前206年),也就是在秦始皇灭六国之后的6年,秦国灭亡,秦姓出现。 由以上可知,华夏血缘姓氏之祖,首推少典---炎黄二帝的爸爸,而炎帝一支,因与黄帝相争失利,其后世一直是女性在黄帝家族的嫡裔姬姓的先秦历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后稷之母姜嫄、古公亶父之妻太姜),直到姜太公出现,炎帝一支的男性才在黄帝姬姓一支的历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并留下一系列的姓氏。 黄帝长子少昊玄嚣,除了留下张姓这一中国大姓之外,其孙帝喾,是中国姓氏史上的重要人物。在帝喾身边,发生两次吞蛋事件与一次履足事件,分别传下了商汤一支(即汤王宋孔之先祖),伯益一支(即秦赵李徐之先祖),姬周一支(即周吴郑王之先祖),同时,帝喾还是尧的父亲(传下刘姓范姓),其部属祝融传下中国南方荆楚各姓(包括熊彭钱曹朱等姓)。 黄帝次子昌意之子颛顼高阳,也表现非凡,传下舜禹二支(只是史书记载有矛盾的地方,如前所说,禹是颛顼之孙,而舜是颛顼的六世孙,然而禹却是舜的接班人)。 中国百家姓中的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有源于吞蛋的女修(赵李),掌火的祝融(钱),还有舜(孙),而周吴郑王,基本上是源于履巨人足迹的姜嫄。 最新统计的中国百家姓,人数在一千万以上的有22姓,分别是:王李张刘陈 杨黄赵吴周 徐孙马朱胡 郭何高林罗 郑梁。其中王姓是来源于简狄之子契、姜嫄之子弃、中国的第一个从平民到君王的人---舜(舜是颛顼的六世孙,可见起码是三代贫寒)。其它21姓中,源于少昊是张,源于尧的是刘,源于舜的是陈孙胡,源于姜嫄之子弃的,以人数为序,是杨吴周郭何郑。源于女修之孙伯益的,以人数为序,是李黄赵徐马梁。源于简狄的是林,源于祝融吴回之子陆终的是朱罗。源于姜太公的是高。 再往前看,这22姓之中,除了源于炎帝的高氏,与源于黄帝次子昌意(舜之祖)的陈胡孙,其它都有源于黄帝的长子少昊玄嚣。而王姓在黄帝二子的后裔之中各有来源。 在中国的现代史与当代史当,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这三个好朋友,均是来自于履巨人足迹的姜嫄之子弃的后裔周文王姬昌。而邓(XP)江(ZM),则是来自于吞蛋的少妇简狄之子契的后裔商汤。现在的胡(JT---徽州胡氏源于李姓是众所周知的事)李(KQ),则是来源于吞蛋的少女女修之孙伯益的后裔。正可谓如西游记中的斗战胜佛孙悟空所言---皇帝轮流做。也如同相传为姜太公所作的乾坤万年歌所言---三皇五帝己派相,承宗流源应不错(这姜太公的作文,现在我们怎么看都比晚他570年的孔子的论语还要好懂,怪哉)。
 返回列表
1 条贴子   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尾页 6条贴子/页  转到第

回 复 留 言
姓  名:
性  别:
邮  箱:
留言主题:


留言内容:
是否隐藏: 正常 隐藏 * 选择隐藏,只有管理员可见。
验 证 码: *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09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备粤ICP备13015218号 华夏吴氏QQ群:85987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