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用户】
OK |
|
谢谢吴春安,我刚才在网上查了一下,有这方面的内容,现编辑如下:
古公亶父娶太姜,育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三子皆贤,互敬友爱,相继成家立室。
时仲雍育有二子:长曰昂、次曰旻。
季历则娶挚任氏女子太任为妻,至季秋之月甲子,当太任临产时,有一红色小鸟衔丹书飞来,停放于太任产房门上,其书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 以仁守之, 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见《尚书;帝命验》)
因姬昌(周文王)出生之时有此“圣瑞”,古公对这个孙子另眼相看,宠爱有加,并传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意欲把王位将来传与姬昌。但当时氏族的传统继位方式,是由嫡长子继承,而姬昌之父排行最小,无资格继位。古公亶父既不愿违背这一氏族规约,又为自己不能依心意传位而十分苦恼,闷闷寡欢,积郁成疾。
泰伯、仲雍自幼受母亲太姜的教育,知书识礼,善解父意,于是兄弟商议,决定让贤。至商朝武乙年间(一说是在祖甲二十八年即公元1161年),泰伯仲雍趁父亲古公病危之际,借口外出采药于衡山而不返。外出之时倘若携妻带子就会惊动宫中之人,也就达不到让王之目的。于是强忍抛妻弃子之痛,而潜奔江南荆蛮之地,断发纹身,不回岐周,以让幼弟季历继承王位。泰伯与仲雍在江南无锡市一带建立吴国,兄弟俩相继为吴王。仲雍又娶万妃而生下第三子简,史书称为季简(吴氏先祖)。
从仲雍,季历所生之子名字中,昂,旻,昌,简,均带曰字旁,与现在取名字择偏旁部首之情相似。再从仲雍在江南无锡一带所生儿子“季简”这个名字中的“季”就可看出兄弟排行第四者曰季。(昂,旻,昌,简,均带曰字旁,而古,吴,周,都带口字,分别是把口字放在下面,上面,里面。有趣。)
仲雍既去江南,而遗留在歧周的长子昂,周武王有天下时,受封于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一带),次子旻为纪念祖父古公亶父,遂以古为姓,称古旻。古旻与周文王姬昌是堂兄弟,姬昌任西伯侯时,古旻跟随他左右,任上士,以功加升为大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