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用户】
吴传玉 |
|
历史的疑问:
岱东吴氏家族
与平西王吴三桂有何关系?!
(灿支系十九世寿员之子 二十世 徐州传玉 于2008年元月)
岱东吴氏的始祖吴容,于元末明初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戊申)前后,自直隶(现河北省)枣强迁来泰安城东清泉,200多年后(公元1585,万历十三乙酉年)七世祖希孔、希孟建义冢置碑谱于五世祖文进墓碑阴面,从始祖吴容到六世祖永科垂线昭然,“希孔公建义冢碑记”曰:“泉河东岸之上,计地一亩三分,南至官路,西北皆余管业,东则李帮卿也。”
从官路村往南的徂徕地区村庄李姓实为望族大户也。
查官路实为官路村,西临渐汶河,老河床上原官路石桥还有残存遗迹。官路村北现在是现代化的水泥桥,目前也已经禁止车辆通行,重建在望;再往北是留送村。虽然留送村自有传说,但是吴氏家族对于这个留送村产生了“谁留谁送”的客观疑问?从吴氏家族五世祖文进的墓碑碑刻官称“省祭官”来说,主持祭祀之官掌管祭祀理所当然,留送村祖传为修面、修脚、理发和吹喇叭有关祭祀方面的人很多,笔者之妻家族祖上即为留送村的,家族以理发和吹喇叭给人出殡发丧为行业的都是祖传。
然而,旧家谱书上却是以300多年后(公元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丙申年),在邱家店村南建立的吴家林做为了始祖元末明初由直隶枣强迁来泰安城东清泉建立的祖茔,误把300多年后的邱家店当作了始祖的发祥地。平白无故地掩藏了岱东吴氏家族史的300多年历史!要不是在始祖元末明初由直隶枣强迁居泰安城东清泉500多年后(公元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丙午年),人们在沙峪沟发现了出土的七世祖希孔和希孟给五世祖文进所立的墓碑碑谱,岱东吴氏的家族史缺少了300多年还不会被人们普遍地发现。
当时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能够使整个岱东吴氏家族密迁祖坟、埋藏祖碑谱、村庄改换名称送人、族员星散而掩藏家族史300多年后,再在邱家店村南建立祖茔而还不敢明示家族史,却在谱碑上留下诸多疑问?!
历史上在这个时期发生了有关吴氏家族的吴三桂事件!
那么一个历史的疑问,岱东吴氏家族到底与平西王吴三桂有何关系,而被影响的如此严重?!
根据历史材料众所周知: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祖父吴帮佐。
吴帮佐,大明宣德年间工部尚书也。查宣宗在位10年,宣德元年、公元1426丙午年——宣德十年、公元1435乙卯年。
我们看邱家店建立的祖碑谱上岱东吴氏的八世祖兄弟十一人:帮美 真敬 帮华 帮贞 帮舜 帮岭 帮仲 帮庆 帮照 帮著 △会 (全谱碑从五世祖到十二世,计136人,全无垂线连属支系)
根据历史的碑谱,吴三桂的祖父吴帮佐明显的与岱东吴氏有着辈分上的某种联系,这不是牵强附会。
我们再看公元1906年被人们发现出土的,在400多年前(公元1585万历十三乙酉年)七世祖“希孔公建义冢碑记”中提到的“李帮卿”,本土本地本乡的乡亲们,外姓人也都有个顺着习惯辈分的人缘起名的。这也说明吴三桂是岱东吴氏七世祖希孔希孟的后人们,发生变故而密迁祖坟、埋藏祖碑谱、村庄改换名称送人、族员星散而掩藏家族史的那个时代的人。
在历史上,吴三桂的祖上属于京中武官,而岱东吴氏的那个时代的祖上是京中文官。据岱东逯家庄吴氏所说,这里是吴三桂的祖籍;在解放前,逯家庄的吴氏祖茔地还是很大很大的。据到云南打工的吴氏族员所说,云南王碑上刻有“祖籍逯家庄”字样(岱东吴氏巽支系十九世寿伦之子二十世传亮,兴华公司总经理,在云南还建有工厂,所以到云南打工的岱东吴氏家族人员不少)。
而这个岱东逯家庄,就在现在的官庄村隔河的西岸,实际上就与岱东吴氏始祖元末明初从直隶枣强迁到泰安城东的清泉就是一河相隔!
从历史记载的种种迹象看来,在历史上发生吴三桂事件的那个时代,岱东吴氏家族密迁祖坟、埋藏祖碑谱、村庄改换名称送人、族员星散而掩藏家族史300多年后,再在邱家店村南建立祖茔还不敢明示家族史,却在谱碑上留下诸多疑问等等,这一切,肯定与吴三桂事件有关!
www.817043.com chuanyu007@126.com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