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用户】
吳鵬雄 |
|
過年為何又稱之為過春節?過年的習俗在中國由來以久,但古時並不稱之為春節,因為當時所說的春節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而在南北朝時期,春節便泛指為整個春季,直至在辛亥革命後,由於當時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才將農曆新年正式名為春節。
新年的由來與新年習俗有莫大關係,不過,其實在中國人的社會裡,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地區的過年習俗均有很大不同,而台灣過年的習俗,可從民間流傳的一首新年歌中找到答案。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
初四頓頓飽,,初五隔開,出六挹肥,
初七七元,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
十一請女婿,
十二查某子返來拜,
十三食暗糜配芥菜,
十四節燈棚,
十五上元瞑,
十六拆燈棚。
【冬至】 【尾牙】 【送神】 【除夕】 【開正】
【接神日】 【迎財神】 【天公生】 【元宵節】 【拜天官大地】
【冬至】
春節期間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所以產生許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飯,要吃乾飯..等
特殊習俗.....
從前,冬至祭拜後,需將冬節圓黏於門扉、窗戶、桌椅、床櫃等處,稱為「響耗」,犒賞這些窗牖神及家具神等一來的辛勞守護,待這些冬節圓乾燥後,拿下來煮給小孩吃,民間相信這樣可以庇佑孩子快些長大。
【 尾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春節期間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所以產生許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飯,要吃乾飯..等
供品.....
尾牙拜土地公的供品可備牲禮(三牲)、四果,此外應節的供品與頭牙時同樣都是「春捲」(潤餅),以潤餅皮包豆芽菜、紅蘿蔔、筍絲、豆乾絲、肉絲、香菜,再裹上花生粉等,即成美味可口的春捲。拜地基主時,則準備五味碗。
【 送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 )】
「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間鑒察人們言行善惡的灶神與其他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稟報人間善惡的重要日子,以定來年人們的吉凶禍福。
謝太歲.....
若家中有成員的生肖與該年的值年太歲相同而犯沖,並於該年年初在家中安有太歲者,需於送神日先以水果祭拜後再撤除太歲神位,俗稱「謝太歲」;若是在廟中安太歲者,則於當天到廟宇去「謝太歲」。
禁忌....
原本送神後,當天家家戶戶要舉行一年一度的大掃除,因為只有送神後才可清理神龕,平日神明在避免觸犯,大掃除也含有掃除一年所累積的晦氣,稱為「清塵」或「清魨」。但若該年家中有喪事者,則不宜送神和清塵,民間相信如此會對死者不利,或煤煙會進入死者眼中,所以禁止。
【 除夕(每年農曆最後一天)】
當天晚上家人一起圍爐聚餐,飯後分壓歲錢、守歲,並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廟宇祭拜準備「搶頭香」。
供品.....
拜玉皇上帝時,頂桌準備清素的六齋或十二道菜碗、麵線三束、水果(尤其是年柑,有的會排成柑塔)、年糕、發、甜料和下桌全副的牲禮、水果、年糕、甜料等;繼而再將供品轉過來拜神明,供桌上先供著長年飯和發粿,上面插著一對「春花」,表示年年有餘、發財甘意,以及麵線三束,表示長壽;拜祖先時,可用剛才的供品,但需將牲禮剖開,再煮幾道菜碗來祭拜。拜床母時,可用春飯、麻油雞酒;拜地基主和門口好兄弟時,可準備五味碗、年糕。
禁忌....
除夕一到,為除舊佈新,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時有好兆頭,一般禁止吵雜,不准搬弄東西發出聲響,不准大聲講話,不准喝斥吵架,不准哭,鼓勵大家說吉詳話。
【 開正(農曆正月初一)】
當天晚上家人一起圍爐聚餐,飯後分壓歲錢、守歲,並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廟宇祭拜準備「搶頭香」。
供品.....
拜神明的神桌上,可供上水仙花或是牡丹、梅花等,以及應景的年節相關供品,如柑塔(柑橘疊成塔狀)、年糕(甜粿,有年年高昇之意)、蘿蔔粿、芋頭糕、發粿(祈求發財之意)、長年飯,粿和飯上插著「春花」,增加新春年年有餘和發財如意的吉祥意味。香爐前供著三束紮上紅紙的麵線,奉上三杯清茶,以及甜茶(如紅棗茶)、甜料(如甜花生仁、紅棗、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類供品)。此外,也有信眾會獻上全副的三牲(豬肉、雞肉、魚)等來祭拜;也有些家庭會以年糕和十二碗菜碗(如花生、荷蘭豆、豆干、豆包、長年菜、菠菜…….等)來祭拜。拜祖先時,得準備七杯酒、七個碗與七雙筷子,加上上述供品,其中牡禮可重複祭拜,但須剖開,可加上菜碗(蔬菜),蔬菜中有的會用菠菜以及連根帶尾的大蒜,菠菜是採其閩南語意似「飛」,有飛天、飛黃騰達之意,而帶鬚的大蒜則採其形狀,以寓子孫可以「頭毛嘴鬚白」,即「長壽」之意。
禁忌....
春節期間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所以產生許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飯,要吃乾飯,民間相信一年之初就吃稀飯,以後一年到尾都得靠吃稀飯過活;也有說年初一吃稀飯的話,一年內若有遠行,便會碰到大風大雨,故吃稀飯不吉利。初一忌煎粿,因為一般煎粿要好吃,多得煎到金黃色,而閩南語意稱為煎到「赤」,赤又與「赤貧」同語意,很不吉利。新正期間也忌諱掃地、到垃圾、倒糞便,以免將家中財軍和神氣都掃走;忌大年初一打人、罵人、打架、啼哭、說不吉利話等,認為年初便說不吉利話或有不吉利事,大觸霉頭,所以都禁止,而鼓勵大家說吉利話。忌打破碗盤等器物,若有的話,就得趕緊說「歲歲(碎碎)平安」、「撞破瓷,財錢一大堆」等吉利話,以化凶為吉。忌殺生、忌用刀類,因為刀為凶器,可剖開牲畜,意味著凶和破的不吉祥之意。忌正月初一午睡,民間相信這天男人睡午覺的話,田墘會崩;女人睡午覺的話,灶腳(廚房)會崩。
【 接神日(農曆正月初四)】
神明上天述職,稟報人間善惡,至正月初四會再返回人間,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因此該日必須非常謹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稱為「接神日」。
供品.....
從接神日的供品,主要是牲禮(三牲:豬肉、雞肉、魚)、四果(如柑橘、蘋果、香瓜、葡萄等)、酒、菜碗、甜料(如花生仁、紅棗、冬瓜糖、花生糖等)。
【 迎財神(開張)】
因為這天也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獲得吉祥如意,也期望來年生意更為興旺,財源廣進。
供品.....
「開張」或「開工」時,供上豐盛的牲禮(三牲)和果品。
【 天公生(農曆正月初九)】
民間俗諺說:「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貴。
供品.....
從拜天公的供品,頂桌和下桌的特色也不同,頂桌是獻給最尊貴的天公,以清素的齋品為主;下桌是獻給天公的部屬神明,因而是以五牲等葷食為主。頂桌得備鮮花一對,點上一對蠟燭,並在淨香爐前擺上三只茶杯,斟上清茶,而頂桌的清素供品,一盤為紮上紅紙的麵線三束(亦可燙熟分裝三碗,每一碗上再各置一顆黑砂糖)、五果(如柑橘、蘋果、香瓜、甘蔗、香蕉等水果)、六齋(如金針、木耳、香菇、冬粉、土豆、紅棗,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備之意),亦有在六齋外,再加菜心、豌豆、綠豆、豆輪、麵筋、麻栳等乾料,組成十二碗、二十四碗或三十六碗的菜碗,以及糖塔、糖盞等。下桌的葷食供品為五牲(如全雞、全鴨、全魚、全豬、全羊,亦有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燙熟即可;此外,還有紅龜粿、甜料(如米棗、甜糕)等。
禁忌....
民間習俗上非常強調拜天公的誠意,所以祭禮中有些禁忌必須遵守,首先所獻的全雞,必須是閹過的公雞,白毛雞和母雞則不可。當天不可以曝晒女性的內衣褲、不可以隨意對外傾倒便桶、不可以口出穢言,以免褻瀆尊貴的天公。
【 元宵節(上元)】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古代是延續農曆過年的熱鬧氣氛的節日,因此又有「小過年」之稱。
特殊習俗.....
元宵節當天因為有「賞花燈」的活動,「燈」閩南語諧音同「丁」,因而也產生許多與神子有關的特殊習俗,例如已婚婦女相偕到各廟宇「鑽燈腳,生囊(男胞)」,祈求日後可生男丁;或是擲筊「乞花燈」,乞求象微可生男或生女的花燈;或是「乞丁龜」和「乞喜龜」之俗,亦即擲筊請示神明,看是日後可得男兒或是會有生育的喜訊;或是偷竹籬,諧音可「得兒」。而未婚女子則有當天夜晚「偷蔥」的習俗,以寓「拔蔥,嫁好尪」的吉兆。另外也有「聽香」的習俗,可在家中或到廟宇上香,擲筊祈求出門的方向,以偷聽到的話做為祈求事項的指示。
【 拜天官大地(農曆正月十五)】
由於天官大帝地位與天公一樣尊崇,所以祭拜方式與所準備的供品皆與祭拜天公生時相似。
供品.....
頂桌點上一對蠟燭,一對鮮花、獻上清茶三杯繫紅紙的麵線三束、五果、六齋等,因為是元宵節所以特地獻上三碗元宵甜湯(湯圓);下桌供奉葷食五牲、水果、甜料、紅龜粿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