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查看所有留言 签写新的留言 | 源流寻根 | 网友留言 | 网建平台 | 切换到留言本方式
  主题:  :2004/3/19 19:38:31


用户
OK
吴有训(1897-1977)字正之,江西高安人。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1921年冬,考取江西官费留美。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其间,参与A. H. 康普顿X射线散射研究的开创工作,以精湛的实验技术和精辟的理论分析,验证了康普顿效应的普遍性,使康普顿效应进一步为国际物理学界所公认。吴有训也为此享誉世界。回国后,受聘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1945年出长中央大学。1950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不肯当校长的校长   在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有一个共同的品德,那就是遇事决不委曲求全,更不卑躬屈膝于权势而做违心的事,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校长的吴有训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从1945年接长中央大学到1948年的三年时间里,先后提出辞呈达14次。   1946年元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历经八年抗战的中国人民渴望一个和平、团结、民主、统一的中国。为了反对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政策,推动政协会议的进程,中央大学发动并组织了重庆“一·二五”万人大游行。事先,当局曾对中央大学等高校施加压力,企图瓦解这次游行。25日清晨,吴校长便赶到上清寺(国府广场所在地)中央研究院办事处,当中央大学游行队伍走过时,他毅然加入到行列中,走在队伍的最前头,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握和欢呼声。事后,陈布雷请吴有训“谈话”,实质是责难他参加了大游行,陈布雷说:“像你,吴校长就不应该去参加游行了……”但吴有训却说:“这事我做了,我该做!”   “谈话”回来,吴有训对去看望他的两位老师说:“只有青年人头脑比较清醒,国家弄到今天这样地步,他们看清楚后就敢于行动”。当时校内外的一股反动势力也乘势向吴有训夹击,迫于无奈,吴有训多次向当局提出辞呈。师生们得知后,慰留声响彻校内外,逼迫当局不得不出面道歉挽留。   复员返宁、百废待举。中央大学人事关系向来错综复杂,这位“我来中大只凭着为母校服务这点关系”的校长,宿愿难偿。学校“三长”(教务长、训导长、总务长)各霸一方,跋扈校园,广大师生敢怒不敢言。吴有训实在忍无可忍,恰值家父去世,告假一个月,回了老家江西。期满,续假不归。出于气愤,多次提出辞呈。消息传到学校,师生们联合起来反对“三长治校”,学生会派出代表前往江西慰留,“欢迎吴校长永长中大!”教育部觉得此事不宜闹大,匆匆派员赴江西催促吴有训返校。蒋介石也亲自电请:“兹校复员甫定,开学伊始,一切必须兄来主持,以立规范,务望打消辞意,即速返京,一切困难,必可为兄妥为解决。”在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上,吴有训返回学校,“三长”辞职。   1947年5月,由中央大学始发而后扩展到沪、杭、平、津等全国60多个城市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爱国民主运动。“血案”发生后,南京警备司令部发布了中央大学戒严令,并向学校交出一张逮捕名单,上面有40多名学生。刘庆云训导长在吴有训支持下,代表校方断然拒绝。为了保护青年学生,吴有训利用自己在科技文教界的声誉,联合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进行声援,才迫使警备司令部撤除了戒严令。可他精神上非常苦恼,强忍着种种压力,一再表示:“只要在位一天,就要全力保护青年学生”。但在对待学生爱国运动的态度上,绝不能与当局苟同,致使再次提出辞呈。   1947年11月,吴有训应邀出席联合国在墨西哥召开的组织委员会。会议结束后,到美国进行访问。其间,再一次向国民政府提出辞呈。回国后,由于长期的积郁和劳累,心脏病复发,经一再恳请,于1948年8月获准辞职。 头一次见   中央大学校本部,距离当时位于成贤街的国民党教育部,步行也就是10分钟。一天,吴有训在学校上完两节物理课,9点50分,掸一掸蓝布长衫上的粉笔灰,便依约来到成贤街,去会电话约见的教育部部长朱家骅。走到大门口,传达拦住他,“你找谁?”说找朱家骅部长。传达表示要通报。吴有训说:“不必,已约好了”。传达就是不肯,欲上前去阻止。恰值教育部次长杭立武在窗口望见,赶紧跑到门口,对传达说:“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博士,还不请进?”传达嘟噜着:“别的大学校长西装革履,这位校长蓝布大褂;别的大学校长小卧车来,这位校长走路来。不知,不知,有罪,有罪。”杭立武说:“中央大学离此地近,吴校长是位教授,知名学者,下次切不可如此!”传达唯唯而退,口中还念念有词:“这是个穿蓝布大褂走路来的大学校长,头一次见,头一见见!” “院士”名称的确立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是经中央研究院学术评议组选举逐一审定的。分为数理、生物、人文三组,共81人。学术评议组在“院士”名称的确立上,颇费了一番周折,有人提“院员”、有人提“学侣”、“院侣”,最后决定用“院士”。在激烈地讨论中,吴有训曾发表了极精辟的议论。现在我们听起“院士”两字,好象很自然,但当时是经过不少波折才最后确定的。据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回忆:“在这中间,吴有训的坚持,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我每当听到‘院士’这一名称时,就不由地想到定名时,大家都提到‘正之’、‘正之’(吴有训别号)的情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并没有沿用“院士”这一称谓,原因是“中国的条件还不成熟”。在讨论时,也起了好多个名称,大家都不满意。据中科院院史资料载:这时,郭沫若先生建议说,那就叫翰林吧。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所有的人都笑了。毛主席认为,郭沫若提议以“翰林”代替“院士”,是赋于新的内容而推陈出新,但还是太旧了。1955年6月,新中国的第一批院士诞生时,用了一个过渡性的名称“学部委员”。1994年初,“学部委员”改称“院士”。
 返回列表
1 条贴子   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尾页 6条贴子/页  转到第

回 复 留 言
姓  名:
性  别:
邮  箱:
留言主题:


留言内容:
是否隐藏: 正常 隐藏 * 选择隐藏,只有管理员可见。
验 证 码: *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09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备粤ICP备13015218号 华夏吴氏QQ群:85987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