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用户】
吴卫东 |
|
吴三桂“皇都”地图
[IMG]http://images.21cn.com/2003/09/15/1159301.jpg[/IMG]
8月27日,笔者在贵定县参加了该县举办的一次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讨论会。会上,当地史学爱好者谈得最多的是吴三桂在贵定县沿山镇建“皇都城”,以及吴三桂爱妾陈圆圆善终于贵定县城内的事。关于陈圆圆善终于何地,清史上一直是一个谜,然而,在贵定的“皇都”城和县城都有陈圆圆的传说。
吴三桂曾在贵定建“皇都”●文图:杨启刚、李纪林
实地考察“皇都”
9月5日,我们按计划在贵定县原文化局长彭荫荪,县文物历史研究专家、贵定县总工会退休干部季德新,等有关人员的陪同下,专程来到”皇都”城进行实地考察。
“皇都”城建在山上,山脚至山顶约100多米高,在半山腰处还存有一个石砌的门洞,现存残墙高约3米。季德新和彭荫荪告诉我们,这是皇城的南门。登上“皇都”城,极目远眺,视野倏然开阔。在“皇都”城的东面,一条清澈宽阔的大河呈“S”型向南流去,河岸是一马平川的千亩良田,金色的稻穗在阳光的照映下,显得丰美而壮观。整个地理环境给人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使整座“皇都”城显现出一种王者之气。
由于历经数百年风雨,“皇都”城年久坍塌残缺。但现还残留有3米高的南城门石洞门一个,以及城墙内四周都还依稀可见满山的城墙断垣。西边的城墙墙基现保存的还较为完好,均是取用当地山上的山石砌成,墙体90公分宽,异常坚固。在“皇都”城的旁边有一座比“皇都”城稍矮的邻山,叫“营盘”,季德新和彭荫荪介绍这是驻军保护皇都的军寨。“营盘”山另一侧的山下有一个村庄叫做“皇都堡”,季德新和彭荫荪认为这是专为“皇都”城设置的“接待站”,同也兼军事驿站。当时“皇都”城一带没有百姓,是一个军事重地,非军事人员是吴三桂及高级军官的家眷及随从人员,吴三桂带着军队走了以后,留下老弱病残军人,他们与搬来这里的当地人就成了这里的第一批百姓。
“皇都”为何在此选址
季德新和彭荫荪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根据自己多年对“皇都”的研究,向我们分析了吴三桂为何选择这里建立“皇都”。
据《明实录神宗万历实录》中记载:“黔省远在天末”而又极为贫困,职官无能为力,多数挂印弃职逃去……万一有象战国时在云南自立为滇王的庄足乔、秦朝灭亡时自尊为南越武帝的赵佗等这样的人物暗藏在哪里搞独立,就没有大明朝的全国大一统可言了。这些见解对于明朝皇帝可能是一般形式的奏议而已,但对于“有异心”的吴三桂来说,不能不是一大可取之策。因为历代最高统治者所担心的,正是不甘久居人下者所“关心”的。这从吴三桂统率云贵各路人马三十余年的“行动”中可窥一斑。
此外,沿山镇是古驿道必经之地,西距省城贵阳仅80公里,其间10公里至23公里外有沿山堡、皂角关两处险要关隘;南有得封关可守,东有海拔1369米的回子洞大山为屏障且有马坝河隔其间;北有竹林堡及海拔1394米的鸡冠坡拱卫而瓮城河(今名盘江)居其前。“皇都”城距北面贵定县城34公里,南距贵定旧治古城13公里,故此已得“地利”。加上“山高皇帝远”,而明清两朝廷累累派兵镇压苗仲(仲即今布依族)人民,因而使吴三桂可“作谦恭,阴结天下士”,以收买民心而得“人和”。所以,吴三桂在此建“皇都”城,既得“地利”又得“人和”,调养生息只待“天时”来临便举旗反清。
从此处的地形风水来看,东西两面是山地,南北两面是长川,中间是近千亩的平地(现在是稻田)。平地上有河流弯延呈“S”型,由东西两面的山地合围而形成一个太极图形,“皇都”城正处在西面山上,也就是处在这个太极图形的边沿上。太极有元始初创之义,吴三桂将“皇都”建在此太极图上,意在蓄纳太极初创天地之运行能量,以此象征他重新“开创天下”的帝王大业。当地有民间山歌道出了吴三桂修建“皇都”城的史实:
大田大坝谷子黄,我乡来了平西王;
修起皇都城一座,指挥兵马练刀枪。
暗建“皇都”的目的
清初被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雄居云贵三十余年,在云南昆明已有官衙平西王王府。而他却选择在贵州贵定秘密修建“皇都”,这里山高林密,水草丰美,实乃屯兵屯田的隐蔽理想之地。
吴三桂之所以在贵定秘密修建“皇都”,正是因为他欲“谋反”称帝的需要。据季德新和彭荫荪的推测,吴三桂在贵定建皇都的时间大约是康熙九年1670年ヘ前后,那时的吴三桂,已是花甲之年,面对康熙王朝如日中天的流治,在“康熙盛世”下感到终无可乘之机。可以说,吴三桂起兵反清的“天时”是“不顺”的。
作为一个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吴三桂年轻时引清兵入关,为人所不齿;到暮老之时又蓄谋反清,三十多年的岁月里,他的心思可谓是充满了复杂的矛盾。那时,康熙为了统一,实行“撤藩”,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三桂深感被逼上了梁山,不得不反了。他那时年高体病,也不容他再拖下去,所以匆匆举旗反清。
据季德新和彭荫荪介绍,吴三桂的“智囊”们在贵定的这座“皇都”城中密谋策划“自立为国号大周”看来也较为仓促。但是吴三桂建立这座“皇都”城说明他起兵反清确实也作了充分准备。
“皇都”的传说
沿山镇尤溪村,全村有人口1300人,11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寨。其中,离“皇都”城最近的“皇都堡”和“尤溪堡”两个寨子均为汉族,多为杨、王、张、鲁、谢、敖等姓,据当地村支书介绍,这两个寨子的先民都是明朝时入黔的,两个寨子的建筑极有特色,民房错落有致,民风纯朴,走进寨子,恍若走进了江南园林,明清时的古墙体依稀可见。
我们在尤溪堡采访了77岁高龄的张兴福老人。他说,他们前几代人都知道这里曾是吴三桂的“皇都”。当地人称“皇都”城为“新城”,因当时贵定的老城在距此地13公里的“旧治”古城。而“皇都堡”自清朝以来一直都是这个称谓。张兴福老人清楚地记得,从一代代老人的口述中,都有这么一个故事:
吴三桂要离开这里时,把当时所拥有的可收入95担稻粮的庙田留给了当地人(估计是被留下的老弱病残军人),并嘱咐他们用这些财产办学堂,困难的家庭可以减免费用。现在那里有一所“尤溪小学”,它的前身就是当时的寺庙学堂。后来,人们一直按照吴三桂的意愿办学堂,办学剩余的钱财全部用来建了一座观音庙。
吴三桂临走时告诉当地人:我们要去打匈奴了!当“打匈奴”三个字从77岁的张兴福老人口中说出来时,我们都深感这话中饱含的悲壮之情。关于这段故事,有当地民间山歌为证:
大路不平小路弯,王爷带兵去衡山;空下皇都城一座,不知哪歇才回转。
解放前后那段时间,张兴福老人还看守寺庙三年时间,他还清楚地记得,在寺庙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写的是吴三桂亲笔撰写的关于”皇都”的序文,但后来寺庙被毁,此碑也被打碎了。他还记得他把手中记着这篇序文的一个本子交给了当时的农会组织,后来也下落不明了。
关于溪水环绕、环境优美的尤溪堡寨子,据当地群众介绍,其名也是来源于“皇都”城。吴三桂在此秘密修建“皇都”城后,巡视各地到此住下后,他的爱妃陈圆圆常在这条清澈秀美的河中洗涤、游乐、休憩,因此把这里称之为“尤溪”(“尤”字常用以指绝色的美女)。当地有12首关于陈圆圆的山歌还流传至今:
寨头杨柳青又青,我家老辈摆龙门;那年来了陈娘娘,雀鸟唱歌闹新城。
四面青山高又高,风吹木叶顺水漂;王爷娘娘河坎坐,河中鲤鱼也来朝。
距“皇都”城约二里有一个叫“马坝”的地方。据称“马坝”是因吴三桂及其部下操练兵马的场地而得名,有当地民谣为证:“跑马场中练刀枪,练武射箭闹洋洋;练好本事杀鞑子,保得王位久久长。”
又距“皇都”城约10里有一个养马寨,据称是吴三桂部队专设喂养和繁殖战马的地方,现在居住在寨子里的村民据说都是吴三桂留下的“马倌”后代,全寨人都是汉族,与四周的汉、布依、苗几族聚居的村寨有显著区别。
陈圆圆终老“皇都”?
《贵定县志稿》据《康熙通志·寺观》抄录,有一首诗题为《题北门外兴福寺壁》,署名陈宫人。署名下有注:“吴三桂驻衡州,留桃花陈夫人寓寺内。”其诗云:“静对秋灯一点红,梦魂犹自绕离宫。推窗试向嫦娥问,尔我如何薄命同”作这首诗的时间待考。季德新介绍说,从若干史料看,在吴三桂的妻妾中,除圆圆姓陈而外,未见另有姓陈者,在贵定,经几辈人传说至今天,许多人都说桃花陈夫人就是陈圆圆。
吴三桂反清离开云贵后,在衡州称帝建立“大周”国期间,因军政繁忙,未能将留寓在贵定城内兴福寺的爱妾陈圆圆接去。再加上陈圆圆意欲出家,在兴福寺带发修行。最后于1695年72岁时死在兴福寺。也就是说,在吴三桂死后又过了17年她才离开人世。陈圆圆死在贵定兴福寺,那么她的遗体埋葬在何处呢传说是被护卫们作临时墓穴安葬在兴福寺之东(即今贵定一中东面靠砖瓦厂方向的小山上)的大树下。后来,吴三桂部下的势力殆尽,此临时墓就永远安在贵定了。曾见到过此墓而今仍健在的老人不少。据称,该坟墓为石砌,有一竖立的”望山碑”,高约1.2米,宽约0.6米。此后坟石逐渐被人搬走,只剩土丘坟。1952年,贵定一中扩建操场,将小山包铲平,残碑不知去向。而对于墓碑镌字内容,今健在的老人们都说是”娘娘坟”。1979年,贵定一中扩建宿舍,再次挖见墓穴。
我们在贵定还走访了与陈圆圆结缘很深的桃花寨。
桃花寨是贵定县城北面一公里处一个坐北朝南的寨子。陈圆圆留寓在贵定兴福寺内,自比寂寞嫦娥的她曾在宫娥侍女们的陪伴下出城郊游。最使她满意的是城北的一个寨子,这里依山傍水,苍松翠柏,花木繁多。
据传说,在游玩时,陈圆圆认识了寨子中一位同是姓陈的村姑。这位村姑的祖籍也属江浙,陈圆圆就与她认“同乡”,并结为姊妹。
陈圆圆死后,她的义妹为了纪念她,就发动大家在寨子前后左右遍种桃花,并将寨名改为“桃花寨”,取谐音“桃花在”,含有“桃花还在”之意。
“皇都”的考证与保护
由于吴三桂秘密修建的贵定“皇都”城在《清史》上没有记载,也不可能记载。关于“皇都”城的发现,有可能会在清史研究界产生一场争论,对于它的更深层次的研究,还有待于有关专家和学者前来实地研究考证。针对“皇都”城的发现,贵定县委、县政府目前已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考察并在当地征集相关实物,收集有关传说。据了解,当地政府将组织有关人员对“皇都”城遗址进行重点保护,并制定保护措施不让它再继续损坏下去。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