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用户】
OK |
|
在清代著名诗人吴梅村(伟业)那首闻名古今的《圆圆曲》中曾经有一句: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诗句中的“红颜”指的就是明末江南一代佳丽姑苏才女陈圆圆,据说陈氏是当年“秦淮八艳”中最为绝色的,也是苏州玉峰昆腔班的顶台柱,有“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美誉。关于陈圆圆晚年的归宿,是一个大迷团,一个千古难解之迷。
在我国的众多的史籍里,关于陈圆圆晚年的归宿所在大多只是提到在昆明出家当尼姑,后来在昆明城北的沐家故园的荷花池投池自尽,年仅四十六岁。
但是,据黔东南思州(贵州岑巩县)马家寨的第十一代传人说,陈圆圆当年由吴三桂的军师马宝掩护归隐古思州。黔东南的岑巩,古曰思州,始于唐而开府于明,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然而,这却与史籍的记载有很大的出入。史籍记载:吴三桂发动变乱时,其子吴应熊被清军打下军狱后又被处死,吴三桂遂将自己的第一把交椅让给了其孙吴世藩。后来,世藩在昆明被清军围困而自杀。马宝在楚雄继续对抗,最后兵败被俘,被押送省城,终被凌迟致死。难道当年的马宝并未被抓也未被杀?
一些专家学者对陈圆圆归隐古思州作了这样的分析:自吴三桂叛变清军后,他就成了清军的重点剿灭对象,并且意欲诛灭其九族,倘若这时陈圆圆往东回苏州的老家,那是不太可能的,因为那里是必定是清军追捕的重点。何况战事方殷,江湖道阻。往南是外国,往北是四川,已为清军所有,均不能去。惟有贵州,既不是三桂的老巢,又山多林长,极宜隐藏。况且,当时贵州为吴军所占据,寻找一个地方比较容易。虽然“思州说”在文献上并无相关依据,但隐居的的目的恰又是不能让人知晓的,毕竟哪怕走漏一丝半点的风声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灾。他们还分析认为,如果陈氏真的终老思州,那她一定是随吴三桂东征的,而不是在昆明出家。三桂自大,以为他反清必一呼而天下景从,很快就能直捣北京,所以把陈圆圆也带走。然而,后来的局势发展却完全超乎他的预料,乃作退一步想,让陈氏携吴启华隐居,以存一脉。因此,他们认为,陈圆圆归隐古思州是完全有可能的。况且,聪明如陈圆圆这样的女子,她就不会预见到局势的危急,事前找一块僻静而又风光优美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归宿?联想到她追随吴三桂统治云贵的多年中,曾到过龙鳌里,并深深地为龙鳌里物华天宝的环境和优美的风景所吸引,她是极有可能归隐到这里来的。
据传,这件事最初透露的年份是1967年。马家寨吴氏不会不知道,吴三桂是历来被贬斥的,吴氏后人为何偏偏要在这个年头称自己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后人呢?还有一点也不可忽视,几乎所有去水尾镇马家寨的访问者,发现吴氏后人都能把吴三桂及其他手下的儿子、侄子、女儿、女婿及重要将领的事迹讲得头头是道。还能完整地讲出他们的姓名。至于陈圆圆的传说,其中的细节,在马家寨也是流播得家喻户晓。有人提出疑义,在偏僻乡间,有些秀才之类的人物,从古书演义中看来些传奇,茶余饭后在群众中传播,也是常有的事。贵州的学者则反驳道:不然。比如他们能说出胡国柱、夏国相为吴三桂的女婿。胡国柱、夏国相在历史上并无甚知名度,也没啥业绩,野史演义中很少涉及,他们怎么可能记得如此清晰。不是家族秘授,怎么可能讲得清十一二代祖先的名称。社会上随便找一个学问渊博的人,请他讲一讲十一二代祖先的名字,恐怕谁也讲不上来。而且,吴门后代曾经有两件遗物。一为大刀两把,各重48公斤和40公斤,文革时期破“四旧”时被当做费铁卖掉;一为皇伞一顶,也被后人改做被面用了。这未免是一大遗憾!
岑巩县龙鳌河风景区水尾镇马家寨绣球凸的狮子山上,数垒坟茔由下至上的散落着。陈圆圆墓前有两块墓碑,一块大的,一块小的。大的是20世纪八十年代所立的,小的高约0.7米,宽0.5米,立于皇清雍正六年,很不起眼,就简简单单的一块石板,没有楹柱,经年的风雨侵蚀,碑文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了,隐约可看见这样的字样: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立。
马宝墓位于马家寨的左侧,与陈圆圆墓之间就隔着马家寨,属于另外一个墓群。建于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六日。碑文:清故上寿先考明公号公玉老大人之墓。楹联为:重垒土莹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
吴启华墓。碑文:清故二世祖考功讳启华老大人墓。楹联为:隐姓于斯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衍百年簸裘。
在陈圆圆和马宝的墓碑上有“吴门聂氏之墓位席”、“若翁如吾翁,人祖即己祖”这么两句碑文很是让人难以理解。
还有,既然是吴三桂的后代,那么这村落又为什么叫做马家寨呢?
对此,吴三桂的12世孙吴氏秘传人小学教师吴伦江道出了其中的隐情。
“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中的聂氏实际上就是陈圆圆。“先妣”,指陈圆圆是受之无愧的第一世祖:“吴门”,暗指陈圆圆是苏州人氏,明指陈是吴家人氏:“聂”,双耳代表邢,陈两姓。陈氏原本姓邢,后因故而改为陈姓。两姓均是包耳旁部首:“位席”,“位”特指王侯将相之位,“席”,大也,可认为是陈圆圆曾当过王妃的暗释。把这十一字意思连贯起来,就是“苏州陈圆圆王妃之墓”。
“若翁如吾翁,人祖即吾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吴三桂的后裔一直把马宝当作自己的祖先来祭祀和敬奉。
马宝墓的碑文上并没有马宝的姓名,又如何知道里面埋的就是马宝呢?
有关人士结合吴氏秘传进行了分析,之所以称其为“明公”,那是因为马宝当年是吴三桂的骁将,并为吴出谋划策,披坚执锐,屡立战功,在三桂败亡后,又忠诚地护卫陈圆圆、吴启华潜隐于思州的马家寨,随后又拥立吴世藩三年,于吴家有大恩大德。故吴家遂把马宝比作日月之明,贵同王公。用“明公”称颂马宝,又可为马宝隐姓埋名,避免灾祸。另外,“公玉”二字中的“玉”一方面即指王,另一方面是古体“宝”字,下半截的“贝”字即玉,“玉”与古体“宝”字同。这种借喻隐讳法,不仅外界人不了解,就是吴氏家族内部的绝大多数人也不甚了解,惟有每一代的秘传人方能知晓。
马家寨虽然全都姓吴,却叫做马家寨,这与中国农村普遍以居民占大多数的人的姓氏来命名村寨的习俗不尽相同。据吴氏后人介绍说,吴三桂反清后曾在湖南称周帝,将败时,军师马宝暗护陈圆圆及吴三桂的儿子吴启华到思州鳌山寺避难。康熙二十四年吴启华下山定居,为了纪念马宝的大恩大德,同时为避清廷搜捕和诛杀就把居住的寨子称为马家寨。
吴启华墓的碑文和碑联就已经很明显的点明其身份,并暗示了吴氏曾经的不平凡身世和归隐于此的目的了。
对陈圆圆墓碑的撰文。马家寨吴氏是用了番心机的。由于用了隐姓埋名碑,加上马家寨(以及相邻的孔塘村)吴氏对外守口如瓶,三百年来,陈圆圆墓安然无恙,吴三桂子孙终于避免了清王朝的查究和灭九族之灾,人丁繁衍兴旺,现己有近两千吴氏。
1994年春,他们集资立了一块“陈圆圆墓说明”碑。碑文中的一句话抄录如下:“陈圆圆究竟魂归何处数百年来众说纷纭,有云南说、上海说、苏州说、等等,马家寨吴氏说陈圆圆墓就在这里,我们千余人都是她的亲子孙,如若不信请进马家寨亲自问问他们。”这段话中,可看出马家寨的吴氏后人没有冒认吴三桂和陈圆圆为祖先的利益动机。
前几年,“吴门聂氏墓”被盗,使得考古工作者们失去了考证墓主究竟是谁的物证,但墓里埋着的一位先人是立碑者吴启华之母,这是没有疑问的。在马家寨吴氏的两大墓群中,绝大多数墓碑的楹柱上都镌刻着近乎相同,但又与贵州其他民族墓碑上所不同的图形。那些图形的内容有高贵典雅的兰花、带有书香之气的文案、玉笛、琵琶;沙场杀气的剑戟、刀斧——这好象是意味着吴氏家族的身世和经历一般,男人是征战沙场的骁勇战将,女人是名胜江南的一代名婉。琵琶与剑戟,阳刚与柔婉,这样的结合似乎就是中国人历来所公认的最完美的结合。阳刚需要柔婉的抚慰,柔婉需要阳刚作坚实的依靠。当初吴三桂与陈圆圆的互相企慕或许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当然,仅以此例是不具有说服力的。但是,试想中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个英雄与美人完美结合的佳话!
岑巩龙鳌河风景名胜区位于岑巩县境内,面积364平方公里,距贵阳402公里,西南距舞阳河风景名胜区80公里,东北距梵净山自然保护区110公里。风光之美被誉为天上人间的悠悠龙鳌河,河水环绕鳌山流向东南,汇入舞阳水,它从上古时代流来,还将流向未来,滔滔不绝地流了千百年。它能向世人揭开这一谜底么?
|
|
|
|
|
|
|
|